导语:黑白摄影(Black and White Photography),在摄影的世界里一直拥有着无法取代的地位,其中亦包括黑白建筑摄影。不少摄影师痴迷于黑白摄影,那么当每个人都在拍摄黑白建筑照片时,如何才能让你的作品脱颖而出?
以下五位著名建筑摄影师,均以拍摄黑白照片成名。他们中的每一位,分别代表了一种专一的拍摄方法,如若你也喜爱黑白摄影,希望这五种方法能够对你有所启发。
意大利摄影师Gabriele Croppi在米兰Istituto Italiano di Fotografia攻读摄影,毕业后不仅是拍摄,也会参与制作短片。他一直致力于研究摄影与其他艺术,比如绘画、文学、电影等之间的关联,在作品中常用宏伟的建筑搭配寂寥的小人,抓住人与建筑碰撞出的戏剧反应。
Gabriele Croppi在系列作品《Metaphysics of an Urban Landscape 》中拍摄了世界各地著名的地标建筑,通过强烈的黑白对比手法,将人物置于建筑舞台剧的中央,让建筑成为布景,拉伸出戏剧性。最后呈现出的画面就好似一出默剧,充满了电影感。
为了让拍摄主题明确,摄影师们通常喜欢避开人群,选择空无一人的场景。而美国摄影师Matthew Pillsbury却选择了另一种方式,他时常混迹于世界各地景点的游客群中,架起相机,记录场景中进进出出的人群。几分钟到几小时的长曝光,使得Matthew Pillsbury镜头下的人物常常是虚幻如幽灵一般。相比之下,建筑由于人的存在而愈发显得安静,寂寞,永恒。
2007,Pillsbury出版了自己的个人摄影集《时间框架》,通过静态的建筑,雕塑,场所和流动的人群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瞬间与永恒的思考。
在2013年出版的摄影集《城市舞台》中,Pillsbury进一步扩展了自己对当代都市生活和时间流逝的关注范围, 书中收集了他十年来在纽约,巴黎,威尼斯,伦敦等地拍摄的关于城市生活和风景的照片,其中也包含了一些新的主题,如公众事件,抗议活动等。
在罗马的欧洲设计学院(Europeo di Design school)攻读完摄影专业后,Hélène Binet跟随丈夫Raoul Bunschoten于上个世纪80年代来到了伦敦。Bunschoten在英国建筑学院任教期间, Binet认识了很多建筑师,就此开始了建筑摄影。卒姆托、扎哈、里伯斯金等风格迥异的建筑师的作品,在她镜头下不仅讲述着各自的故事,光影中更都被赋予了直击人心的力量。
尽管已经拍摄了25年,至今这位瑞士摄影师仍然拒绝使用数码相机,“数码相机让建筑摄影变得十分光滑。有时你都不确定这是一张照片,还是一张透视图。我觉得这很让我困扰。”
Hélène Binet认为所有的建筑都在通过光线、空间述说着自己的故事,不论是严冬还是盛夏。尽管她可能无法呈现完整的剧情,但会始终努力去捕捉每个建筑身上迷人的瞬间。比如她会觉得,某些项目适合在春天拍摄,因为夏天的日光始终是垂直照射,室内很难有自然光,也不会产生强烈的明暗对比。
拍摄前的考量会给Hélène Binet的拍摄提供更多不同光线条件选择。光线本身的若隐若现就可能成为拍摄的主角,但它同样可以供给建筑以活力之肤,所有的空间在光线中忽近忽远,若即若离。每一个建筑在光线中跳跃的时刻都是美好的瞬间。
在开始拍摄建筑之前,Hélène Binet曾在几内亚的一个剧场拍摄话剧演员。那是她爱上拍摄光影的起点,因为演员从暗处走来是非常重要的拍摄时刻。虽然大学里的摄影训练是非常严谨的,所有的光线都必须完美地打在被拍对象上,没有更多留给阴影的空间。她却发现阴影是那么地有吸引力,有一种“不在场”的力量,沉静而冷峻,但从中透露出更多的故事。
Hélène Binet在光影里找寻自己,也找寻建筑师想要表达的建筑内核与本质。比如卒姆托,他的生活和工作都在山上的小镇,不喜繁华,也忍受不了快节奏。他沉思的是如何做出可以经受时间考验的东西,是可以让人停下静静思考的作品。因此在拍摄卒姆托的建筑时,Hélène Binet希望能够展示出的,是他对建筑、对生活细水流长的思忖。
在成为摄影师之前,Judith Tuer是著名出版社Doubleday的平面设计师。这段经历也使她后来在建筑摄影中对色彩和空间更为敏感。她一直使用胶片相机为著名的“纽约五人”拍摄了大量的作品并最终集结成书。无论建筑师名气大小,她都会自己在现场观察良久。寻着光的方向,一路找到建筑的本质。
Judith很喜欢梭罗的一句名言,“重要的不是看什么,而是看到了什么。”对她而言,“looking”是用很直观的方式记录整个建筑的立面。而“Seeing”则涉及到更层面对事物感知的模糊性。在她的摄影作品中,通常被理解为前景的部分变成了背景,而所谓的背景则占据了画面的主体位置。弯曲的流线不再立体,尺度被打破重组,观察的感受被放大。
她的作品曾被描述为“通过对细节、切片的呈现让观者有可能看到建筑的本质。”那是因为她不认为能一次性观察、理解到建筑的复杂性,而通过呈现很多建筑的细部可以让观者可以慢慢揭开它的面纱,各种想法和体验也将组成对这个建筑的理解。她在照片中所呈现的视觉关系可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不明晰的,但是它们却不是由预先构想或者刻意摆弄得来。
1991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上,雕塑类金狮奖并未落到某个雕塑家或艺术家手中,而是给予了一对摄影师夫妇。多年来,他们致力于拍摄和记录工业时代留下的冷却塔、储气器、水塔等工业遗迹,向人们展示那些被人遗忘的工业风貌。他们照片自成系统,以冷峻纪实的风格著称。为了表彰他们对欧洲文化方面的突出贡献,在当时威尼斯双年展没有摄影类奖项的情况下,评委破例将雕塑类奖项给了他们。
他们是伯恩•贝歇夫妇(Bed and Hilla Becher),现代工业摄影的先驱,德国“贝歇学派”的创始人,众多当代摄影师的老师。
谈及对工业建筑物的兴趣,贝歇夫妇曾表示人们往往会关注并保护早期的历史建筑,如古罗马建筑,哥特建筑等等,然而对于工业时期的建筑却持有不同的态度。这些工业建筑在一开始就以功能为目标建造起来的,很少会考虑是否美观。而一旦它们损坏或者功能不再满足人们的需求,就会面临拆除的危险。贝歇夫妇希望能通过照片来唤起人们对工业时代的记忆。
尽管拍摄的对象各有不同,但细看这些照片我们会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黑白色调,拍摄主体永远处在画面的中央,独立于周边环境,避免强烈的光影对比。而这些特征也正符合了贝歇夫妇一贯秉持的“以客观性取代戏剧性”的摄影理念。在摄影中淡化戏剧效果,专注客观呈现拍摄对象塑造了他们独特写实摄影风格。如果说单幅摄影作品还不能表现贝歇夫妇摄影的震撼力,那么对相似摄影对象的收集、整理、并置则让他们的作品呈现出某种形式上的美感。这些基于相同摄影规则下拍摄的单幅照片通过类型的分类被并置在一起,呈现出了形式上的连续性。贝歇夫妇通过对这些即相似又不同的工业建筑类型的分类,使得原本无名的建筑开始具备了风格特征。
参考资料
http://douglasudellgallery.com/artist.asp?id=450
http://www.nytimes.com/2015/02/26/garden/questions-for-helene-binet-architectural-photographer.html
http://www.dezeen.com/2015/03/23/helene-binet-interview-analogue-architectural-photography-film-fragments-of-light-exhibition-wuho/
http://www.designersandbooks.com/contributor/bio/judith-tuer
http://www.artnet.com/artists/bed-and-hilla-becher/
http://www.artsbj.com/show-22-501561-1.html
http://fotomen.cn/2012/05/becher/2/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071483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行走中的建筑学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转载请通过邮件或电话与有方媒体中心取得授权。
上一篇:东海大学招待所:家 · 生活
下一篇:“大材小用”?——那些出自建筑大咖之手的咖啡小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