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以谦和的姿态,面对愈发暴力的建造本位主义 | 李保峰建筑设计展深圳举行

以谦和的姿态,面对愈发暴力的建造本位主义 | 李保峰建筑设计展深圳举行
作者:原源 | 编辑:原源 | 2019.01.18 20:37
展览开幕式嘉宾合影 摄影:胡康榆/有方

2019年1月13日下午,“谦和建造·李保峰教授工作室建筑设计展”于深圳万科云设计公社Cube Station立方方站开幕,同题讲座及对谈随后进行。

 

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学者以及广深两地从业建筑师孙一民、刘晓都、饶小军、张宇星、肖毅强、冯江、覃力、王晓东、钟中、江刚、邱峰、黄捷、周劲、刘珩、冯果川、庞伟、白敏、邱慧康、向大庆等出席展览开幕式及论坛,围绕“谦和建造”及李保峰122工作室的20年实践展开了一轮轮分享与交锋。

 

开幕式现场 摄影:胡康榆/有方

在有方专访中谈及展览源起,李保峰表示这是一次外因促成的自我回顾。“我的122工作室于1998年成立。2015年自院长岗位卸任后,我承接的项目更多了,本想过几年、等再建成一批项目后再来梳理总结的,但本次因为校友的邀请,刚好有了这样一个机会。当前的深圳是设计高地,无数国际一流团队在此试炼;而我们的工作,权当提供些小菜,佐一佐味道。”

 

李保峰接受有方专访 摄影:胡康榆/有方

 

 

 

 

展览入口 摄影:胡康榆/有方

“谦和建造·李保峰教授工作室建筑设计展”由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汪原策展。甫入展场,映入眼帘是个干净有序的空间:展览序言等一系列亚克力板悬挂在三张模型桌旁,桌上是湖北青龙山恐龙蛋遗址保护博物馆、中船重工722研究所科研办公楼等八个项目的木质模型,模型中可见李保峰“于复杂地形中做设计”的一贯关注。屏幕上循环播放的是李保峰此前讲座及专访视频,模型及视频旁均设有座椅,可供观众研读停留。

 

展览序言、模型及视频播放 摄影:胡康榆/有方

展墙起始处是李保峰122工作室作品年表,从1999年的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开始,到2018年正进行的湖北恩施彭家寨 - 中国土家族泛博物馆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设计,16个作品均于年表左侧展墙以文字、图纸、实景照片等形式,进行了翔实展示。在有方专访中李保峰谈及,工作室设立的一个重要初因,是带硕士研究生“建筑理论及设计”课程的需要,而一届届学生团队也成为工作室20年实践的重要构成。展墙上的每个作品均清晰标注着曾参与的研究生名单,开幕式上诸多曾参与项目的学生来到现场,观展与讨论中,对昔日设计熟稔依旧。

 

展墙全貌 摄影:胡康榆/有方
李保峰、饶小军于展览现场 摄影:胡康榆/有方
曾参与青龙山恐龙蛋遗址保护博物馆项目的2012级研究生赵申,在展览现场的介绍 摄影:原源/有方
展览现场 摄影:胡康榆/有方

在展后跋中,李保峰回顾了大学毕业以来教学、研究、设计实践的历程——“这三十多年来我并未老老实实待在一地专心干一事,当教师、出国、下海、回校继续教书、再出国、再回国”,1998—2015这18年间,管理、教学之余,是一条“业余建筑设计”之路。而在展览开幕后的同题演讲上,这一路的关注与心得,借由6个“源头”和10个案例,进一步得到阐明。

 

展后跋 摄影:胡康榆/有方

 

 

 

以“谦和建造”为题,讲座中李保峰从“1974—1976农民”、“1988:参观Hans Scharoun建筑”、“地质学家的时空观”、“景观设计师的格局及对基地的态度”、“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反思”、“绿色建筑研究”六个层面,分享了自己的设计关注,及其影响来源。

 

讲座现场 摄影:胡康榆/有方

“作为没有知识的‘知青’那下乡的三年,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农业生产、生活方式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与城市强大的、和自然对抗的人造系统形成强烈对比,牛粪的味道、青草的气息都让人亲切,也是从那时起明白了不应对抗自然。”同样重要的是1988年在德国慕尼黑工大给Thomas Schmidt教授做助教时,老先生“reading in landscape”的设计概念。相较于“watch”“see”指向的“know知道”,“reading”对应并强调的实际是“understand理解”。而留德旅行期间看到的汉斯·夏隆的作品,以及夏隆对于城市、景观的态度,则再次深化了这种意识。

 

李保峰1988年在德国时照片(左)及与导师合影(右) ©李保峰
李保峰参观夏隆于狼堡设计的一个剧场时,现场手绘平面 ©李保峰

第三点影响来自地质学家的时空观。李保峰表示,自20年前的一个项目起,这影响已慢慢沉淀下来。“20年前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的布展方是地质学家,合作讨论时他们谈及的天体和地壳的尺度,给我触动很深。在这种大的时空格局下,人类渺小而人生短暂,没有必要那么张扬。”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建成照片 ©李保峰工作室
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方案 ©李保峰工作室

在李保峰的122工作室中,在研究生团队之外,亦接连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教师丁建民、景观系教师徐昌顺加入。“城市规划师的全局观念,以及景观设计师的格局及对基地的态度,对我很有启发。中国当下的课程将景观与建筑分得很开,常将景观视作‘配景’,而基地仅作为一个准备放纪念碑的平台。但是景观设计师常常在更大的时空格局中以变化发展的视角考虑问题,一切都有生命力、都在变化之中——正如同人的脸庞远不仅是一层碳水化合物,场地也并非简单的一堆土,场地里其实有很多故事。”

 

“然而在我们建立了这种价值观后,却常发现在快速发展的中国,社会可能并不认同这个方向。”李保峰以团队几年前在古隆中做的项目等四个例子,分享了自己的观察与反思:

 

“我们曾在武汉遇到一个项目,基地旁有一大片水,还有一座特别有意思的山。投标时我们就提出一个概念,希望让建筑垂直于山的纵轴。这样有几个好处:第一,于山顶散步的人可以直接从山上下去、进入建筑中,建筑是个双入口的概念;第二,所有的建筑都可以是南北向,武汉夏天很热冬天很冷,南北向的房子是很受欢迎的。

 

垂直于山体;双入口 ©李保峰工作室

当时评委说这是一个关注场所特质的方案,然后我们中标了,开始修改。结果修改后跟甲方汇报时,甲方说‘这一个月你们在改图我们也没闲着,我们已挖平了这座山。’于是这方案最大的特点,已不存在。这就是我们这快速发展的时代一种普遍的价值观——中国人打招呼的时候,主人会说‘您慢点儿走’,客人会说‘您慢慢忙’;现在我们还在用这语气,但实际做的好像已经变了。”

 

项目建好后已被夷平的山 ©李保峰工作室

此外还有在江西抚州的一个大体量设计:江西抚州文化园图书馆、博物馆及汤显祖大剧院。李保峰团队的方案考虑到场地特征及有关汤显祖的人文传统,但在因为这些特点中标后,领导说“我们尊重专家的意见,就让你来做这项目。但是我们不喜欢这琐碎的设计,要改。”于是设计终又变成跟周边场所无关的“两菜一汤”,而这种事在今日多么普遍。

 

有关对基地态度的最后一个案例,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在座有很多华中科大的校友,华科有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1953年我们学校建校时最早修建的建筑,是一个实习车间;2012年学校负责基建的干部找我说,‘明年建校60周年,我们把这房子拆了,建一个新的校史馆。’我说‘为什么要拆呢?挺好的房子,而且是学校最早的房子,改造就行了。’校领导将信将疑,但我们做了调查,这房子其实非常不得了,是夏昌世、陈伯齐、钟训正——我们老师的老师——做的东西,为什么要拆呢?但领导不同意,就做了招标。有一家公司做了个巨大的钻石,象征美好的未来,领导很喜欢。但最后大钻石太贵了,就还是回到我们改造的思路上。

 

原来的车间是个灰色的房子,但领导说‘哈佛的红砖感觉很好,我们也用红色的砖。’华科的校园中没有红色的传统,但这争论已没有意义了。更好玩的是,房子做好几年后,我们有个研究生的课程设计,做学校里那个大市场。一个学生做了个很红的房子。我说你为什么这样做呢?他说‘不忘初心,我们校园中最早的房子是红色的,要尊重文脉。’我说你是在篡改历史。这些似乎是现在普遍的现象。”

 

讲座现场 摄影:胡康榆/有方

讲座的第五条线索,是对于现代主义建筑的反思。“像柯布的设计中,绿化一定要到‘后面’去、不能遮挡建筑,建筑与景观没有一点点的交融,张永和戏称这是‘绿化犯了遮挡建筑罪’。又如密斯的范斯沃斯和赖特的流水别墅的选址,都不同程度地缺乏更大范围的安全格局——当我们将现代主义建筑许多很任性的决断,放到更大的景观格局中,应该有一定反省。”

 

最后一点是李保峰近年的研究方向,绿色建筑。在技术范畴之外,“绿色”最重要的体现,在于价值观层面。在讲座尾声,经由郑州黄河黄土地质博物馆、武汉华工大创新企业基地、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湖北青龙山恐龙蛋遗址保护博物馆、恩施大峡谷度假酒店、第十届中国国际园博园(武汉)长江文明馆六个项目,“谦和建造,轻触自然”的基本理念更生动地铺展开来。如何让建筑不那样强势,但还能“有点亮堂的地方”;如何在“覆盖”(cover)、“赋型”(give a shape)、“生成”(generate)三种设计理念的选择中,坚持以“生成”的态度从现场挖掘出信息;如何根据地形,并以在地的材料和较高的容错度控制造价、完成设计......六个项目背景与面对的问题不同,其间却有一以贯之的思考焦点。

 

恐龙蛋遗址博物馆外观 ©李保峰工作室
恐龙蛋遗址保护博物馆灯芯绒质感的外墙面(左)及试样(右) ©李保峰工作室
恐龙蛋遗址博物馆内部照明空间 ©李保峰工作室

 

 

 

讲座后的四段讨论,是到场建筑师对当下愈发暴力的建造本位主义的集体反思。如庞伟所谈及,面对规划师过强的轴线意识,建筑师过强的“巨物”意识,对自然与基地我们是否能回到柔软、轻触的姿态?饶小军、汪原、冯江回到本次展览及讲座的题眼,以及与“暴力”相对的“谦和”:“除礼节性的退让之外,谦和也意味着保持学习的态度,暗含着敬意,以及往后退让、把事情看得更清楚的自然的举动。”

 

对谈现场 摄影:胡康榆/有方

之于曾师承李保峰的向大庆、江刚等建筑师,这场讲座仿似回到三十年前的课堂——“毕业设计期间的西藏之旅,对我们西藏组的人生是非常大的改变”“30多年前,保峰老师把我从一年级一直带到毕业设计;我毕业后就来到广东省院,我所有的工作态度,以及一个建筑师能有什么乐趣、该怎么做,都是李老师带出来的。”而在对谈中,当被问及目前感受到的危机,李保峰的关注仍然在于建筑教学:“我感受到的危机,在于院系的唯学历论,这导致很多优秀的建筑师无法进入建筑系教设计。可能很难让学校为建筑系开特例,但现在看很多学生的作业,能明显感到老师是缺乏实践的。建筑终归是个实践的专业,而我们目前的状况,其实在颠覆这件事情。”

 

李保峰于对谈现场 摄影:胡康榆/有方

 

展览将持续至1月26号,欢迎前来参观。

展览时间:2019.1.13-2019.1.26

展览地点:深圳市南山区打石二路万科云设计公社B612Cube Station

主办方:新建筑杂志 x 深圳市立方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协办方:武汉华中科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有方报道
李保峰
0
参与评论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