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代”,无论是宏观层面的规划与城市设计,还是单体、群落层面的改造或新建,行业内外有关城市更新的话题,讨论热度不减。
而在庞大的内容声量中,一种现象尤为突出——地处片区核心且设计优秀的“明星项目”,对于城市更新的效益发挥,作用越发关键。
机遇之下,我们从发布的国内新作中精选20个建成于2021年后,基于城市更新背景、并对既有空间与生活方式实现激活的项目,特别推荐。它们规模各异,类型多元,既涵盖了城市交通枢纽、商业综合体、景观公园等大型项目,也有如菜市场、精品酒店、办公空间、景观桥等更日常生活化的小空间。
项目展示顺序依设计单位名称音序排列。如有其他相关佳作推荐或自荐,欢迎留言补充!
ARQ建筑事务所
2021年,北京朝阳
三里屯太古里西区是北京三里屯区域城市更新和商业迭代的重要项目,改建自北京知名的批发市场——雅秀大厦。此次改造不仅着眼于项目范围内的业态更新,更致力于形成三里屯区域范围内的建筑对话,促进整个商圈的价值提升。
建筑外形的灵感来源于自然界晶体的生长。为了削弱原建筑带来的压迫感,使其更好地融入城市景观,改造设计以极简手法重现了其逐级退台的建筑原貌,并拆解了原来扁平而单一的立面,以互相错动、富有变化的立方体,为建筑外形植入了时尚的基因。
相较于外立面改造中拆解、分散的设计手法,内部的改造则以空间的整合和重新划分为主,旨在创造出自由流动的商业空间。其中最主要的改造,即在建筑东侧增加了一处巨大的玻璃中庭。
点击上图查看项目详情
本哲建筑
2023年,上海浦东
项目原址为中船航海仪器厂的机电楼,设计在保留历史和航海文化记忆的基础上,采用现代设计语言为建筑注入新的活力。机电楼原为两栋建筑,由建筑师进行了一体化整合。设计以大面积黑色钢丝网包裹旧建筑,统一外观,体现出一种融合新旧的美感。
设计采取开放的态度,底层设置开放空间和水景,创造出动态的视觉效果。外挂楼梯和露台的几何构成,丰富了建筑立面的层次感,增强了空间的流动性和互动性。室内设计结合挑高中庭、天窗、耐候钢、清水泥等元素,引入自然光线,打造通透的空间氛围。通过精心设计的材料和结构,建筑展现出工业与自然的碰撞,既保持原始粗犷的工业质感,又融入现代艺术的细腻。
点击上图查看项目详情
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
2021年,江西景德镇
临近景德镇市中心,大面积20世纪中叶建造的瓷器生产工厂形成了当地独特的城市遗产。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柏林办公室为其制定了总体规划方案,不仅保护和改造现有建筑物以供重新使用,同时还为该城市区域补充新建建筑,以在更广阔的城市环境中注入当代气息。
大剧院是林荫大道北端的标志性建筑物,这座新建的砖建筑向历史工业建筑的传统材质致敬。两个演绎空间都通过首层宽敞的门厅进入,该门厅同时将建筑物向林荫大道敞开。马蹄形观众厅嵌入门厅中,被木饰面的衣帽间和上层前厅所包围。现浇混凝土的蘑菇形立柱支撑着门厅的屋顶,让林荫大道的景观不断渗透到大剧院的内部。
酒店综合体坐落于大剧院和音乐学院之间,开敞的轻钢结构将各个建筑物在地面层相联系,为各种公共活动创造了共享空间。以历史悠久的工业建筑为参照,黏土砖是用于酒店建筑立面的主要当地材料,进而让新建筑自然地融入周边区域。
点击上图查看项目详情
都市实践
2022年,广东深圳
金威啤酒厂位于深圳罗湖区,这里曾作为深圳经济特区最早发展成熟的片区而闻名于世。在大刀阔斧的城市更新下,金威啤酒厂大部分被拆除,仅存占地约1.16万平方米的工业遗存,成为见证深圳城市发展的重要印迹。
作为2022“深双”主展场,此次改造设计践行“空间即展览”的理念,从场所价值的挖掘和转化入手,通过灵活的空间介入、创造性地使用工业设备遗存、跳脱日常的空间体验,让啤酒厂最终成为整合公共文化生活的城市装置与构建文化生产的舞台。
通过采用整合、插接、介入的改造策略,设计团队将场地与西侧路面1.65米,东侧约3米的高差形成的底座转化为空间叙事的基座,将原本散落的体量统合。“基座”顶部为室外展区串联各建筑;内部结合现状地下空间开挖一系列下沉庭院、通道与活动空间,创造出一条空间叙事主线。场地东侧的封闭立面打开数个空间形态不一的出入口,激活266米长的街道。
点击上图查看项目详情
HCCH合尘建筑
2024年,上海静安
上海电气大宁媒体园前身为上海继电器厂,位于上海老闸北工业区。留存建筑包括2栋四层车间、4栋单层或两层的配套。建筑改造在整体性的外观和氛围下,通过对相似材料的排列组合,赋予六栋单体不同的个性,形成和而不同的城市建筑集群。
两栋四层车间被改造为办公。东边一栋为强调水平向的连续性和材料纹理的对比。立面采用不断变换方向的拉槽水泥压力板、银色穿孔长城板和银色铝单板。北立面拥有超大玻璃可供俯瞰园景,开启扇采用实心铝板遮蔽了结构柱。这消除了工业建筑的框架感,将梁柱隐没在精心规划的立面构图中。
临万荣路的办公更多保留了原有建筑的工业特色,在沿街山墙面增加了一处钢楼梯,与原始梁柱交叠对话,构成面向城市的特色形象。钢楼梯转折后向北延伸,又变成北立面的公共界面。北立面和屋面回廊大胆地采用充气ETFE膜材作为外立面和顶板,具有工业科幻的氛围。气枕既是凉廊的栏板,又是夜间照明的载体。它是整个园区面向城市和商业的标志性界面。
点击上图查看项目详情
几里建筑
2024年,四川成都
麓湖CPI岛商业更新项目,是位于成都“麓湖生态城”中麓客岛东侧的原别墅样板间集合岛。此次设计旨在重置这些岛上闲置的老旧物业,激活水岸与人居及商业的关联。几里建筑通过一系列系统规划与设计,对其中十栋建筑进行改造加建,并结合地形重新设计新建了十栋建筑,将原有场地的轴线体系和空间关系重新构筑——以新生来致敬过往。
“平热”和“淡景”是此次设计追求的理念:“平热”意味着一座城市典型或是最平常的状态,而“淡景”指的是我们感官体验和周围环境中那些细腻而常被忽视的方面。
设计手法上,首先是对微地形的充分利用,创造出不同形式的台地和错层空间;其次是对于灰空间的使用,形成既是日常的且具有仪式感的空间;第三,采用简洁有效的立体主义形式,弱化建筑形体感;第四,强调外立面色调的统一,让灰白色色系的基调通过不同材料实现了多元化表达。
点击上图查看项目详情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2021年,上海普陀
作为曾经的铁路用地和后来的农贸市场,这个特殊的线形空间不到一年就焕然一新,被重新规划建设为一个多层级、复合型步行体验式社区公园,并通过“3K”展廊的概念——半地下的K1艺术展廊、地面的K2休闲活动廊,以及架空的K3云上廊,将艺术融入曹杨社区的日常生活。
设计通过挖掘场地文脉、建构空间场景、重塑街道绿网,形成“长藤结瓜”般的南北贯穿步行廊道,进一步拓展曹杨社区有机更新的范围。狭窄的场地通过立体的设计手段被赋予3倍的空间延展效果,这里也为附近住宅区、学校、商业办公等不同使用人群,扩展不同时段下休闲活动的边界。
全长800米的景观长廊共划分为南北两翼,聚合10组场景,以满足聚集、活动、娱乐、休闲、运动等公共服务需求。立体长廊从核心向南北延展,串联社区活力,形成互不干扰又交错对话的多维立体空间。
点击上图查看项目详情
MAD建筑事务所
2021年,浙江嘉兴
项目所在的南湖区是嘉兴市的主城区、老城市中心,而火车站又地处南湖区的核心位置。改造后的嘉兴火车站片区,将是多重维度并置的“森林中的火车站”,成为日常、开放、绿色、人文的新型城市公共空间。
此次改造遵循历史资料对老站房进行复建,同时建造一所明亮高效、尺度宜人的新站房,突破国内交通枢纽的固有形态;升级改造人民公园,将绿色自然延展至更为开阔的站前广场,归还于市民和旅客;主要交通设施及配套商业功能收置于地下,同时在南广场处引入文化业态,站城一体,提高片区运行效率,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形态及层次。
马岩松认为,在嘉兴这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城市,应该对空间模式予以重新定义与思考。能否突破对宏大纪念性的追求,成为具有交通功能、自然生态、文化生活的城市公共空间?要让市民乐意前往,在这里停留、相遇,享受生活带来的美好。
点击上图查看项目详情
MVRDV
2023年,广东深圳
MVRDV将这座老旧的存量建筑改造成一座充满活力、色彩缤纷的摩天大楼,内设多种妇女儿童公共服务设施及酒店、餐饮等配套。建筑以其色彩绚烂的外观,为深圳福田区带来耳目一新的地标。
为了解决建筑本身的问题,设计师采用全面的改造方案,重复利用建筑原有的结构。原有建筑包含约24,000立方米的混凝土,此次改造保留了近80%,更具有可持续的价值。
基于这一方案,建筑被赋予了新的立面系统:彩色的网格框架为立面增加了近一米的深度,提供额外的遮阳、减少热量增益,内侧还设置了可打开的面板,实现了自然通风,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减少对空调的依赖。
点击上图查看项目详情
米凹工作室
2023年,上海徐汇
上海徐汇区的斜土街道以其丰富的历史和多样的住宅类型闻名,这种多样性吸引着后来者不断迁入社区,但各类居民年龄、背景、观念等差异,也形成了隔阂。
茶陵路77号曾经是一家生鲜超市的所在,面临空间运营调整决策的过程中,它被考虑为可容纳一种新的居委沿街设置形式的场所。通过对社区面貌和建筑空间的梳理,一个目标逐渐显现:让这里成为康巨社区居民相遇的地方。
项目将居委会的功能与社区服务结合,并通过模块化设计满足多样化需求。通过一条宽2.4米、长近40米,被称为“室内的茶陵路”的室内红砖长廊,打破传统行政建筑的疏离感,以简洁的形式和人性化的细节吸引居民参与。外立面采用钛锌板和红砖,与社区环境相融,创造出谦逊而热情的城市界面。项目的启用增强了社区认同感和凝聚力,逐渐成为新的社区中心。
点击上图查看项目详情
米思建筑
2023年,江苏南京
南京战斗机械厂位于南京城北红山西麓,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更新改造旨在唤醒片区历史记忆,恢复园区活力,使其成为以办公为主体的复合型新兴园区。设计保留了原有的自然树木和建筑特征,特别是红砖清水墙面,以此一种看似严肃却又轻松的方式重塑园区的“红色记忆”。
通过使用红砖、红色清水混凝土、红色水磨石等材料,在强化“红色”特征的同时展现出不同时代的建造方式和构造方法。改造更新完成后的园区以完整清晰的特点,回应长久以来城市角色的缺失,以熟悉又陌生的方式重塑园区所在片区,乃至整个城市对厂区的记忆。
建筑方面,景观墙体的设置和空间节奏的变化是设计的切入点。园区内的建筑通过结构加固、围护拆除、扩建等手段进行了更新,使其在功能和视觉上都焕然一新。最终园区以一种远观、靠近、进入的节奏展开空间和场地的对话。建筑成为一种连接器,它通过空间、材料的变化,与城市、建筑遗存、自然形成不同层面的对话和表达。
点击上图查看项目详情
上海交通大学奥默默工作室
2021年,广东广州
菜场作为承载日常生活、邻里交往的场所,对提升社区文化凝聚力、增强居民归属感有重要作用。项目通过对文化底色的挖掘、日常性的塑造、空间脉络的厘清、激活点的打造,以及地域元素的提炼等微更新的设计策略,将传统岭南建筑与现代生活结合,营造出具有岭南特色的公共生活空间,提升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的城市活力。
设计将广州传统骑楼建筑进行转译,通过丰富的元素和现代材料,如彩色走廊、拉索膜结构和鱼鳞网等,创造出兼具历史感与现代美学的公共空间。室内空间部分,在对传统冷巷空间进行研究后,设计团队对通道顶部采光进行调整,优化原先杂乱的内部空间,梳理招牌设计,营造更为舒适内部空间。
另外,此次更新采用对比的设计策略来向原有厚重的文化致敬,用视觉上轻松愉快的处理方式,为使用者提供耳目一新的感觉。斑斓色彩下,时尚简约、充满视觉冲击力的几何图形漂浮在传统的空间里,让诗意成为真实。
点击上图查看项目详情
深圳华汇设计
2023年,江苏无锡
运河汇1958项目坐落于古运河边的无锡钢铁厂旧址。设计在对既有一、三号厂房原位保留的基础上,于其中植入丰富的功能与空间,完成新与旧的共生。向运河一侧,设计了形态错落、尺度怡人的滨水文化街区。沿城市道路一侧,则是相对完整的集中体量形成的地标群组。从而,在一个清晰的空间十字轴的规划策略之下,多重业态和多种形态构成了极为丰富的空间体验。
原有两个厂房的改造,采用了差异化的方式。建筑师对于一号厂房能够满足现行规范的部分尽可能保留和加固,破损和无法利用的部分则进行拆除重建,而新建的部分则尽可能遵循原有的基本关系和尺度。
三号厂房作为整个项目中尺度最大的建筑,则打造为“巨构里的微缩城市”——充分保留横跨两百米长的巨构空间和立面横向遮阳板,并植入室内、半室内和室外的各种尺度、材质和功能的空间,实现厂房到商业、大尺度到小尺度、严肃到活泼的三重转换。
点击上图查看项目详情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2023年,上海杨浦
项目选址杨浦区永安栈房旧址西楼,是全球首个以“世界技能”命名的实体博物馆,旨在促进全球技能交流。原始建筑始建于1922年,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华商企业永安公司的仓库,也是上海仅存的上世纪二十年代典型仓库建筑式样,系现代风格的无梁楼盖结构双子楼,内部空间为八角形愣柱支起棱角斗状柱帽托天花板,极具建筑特色。
设计过程中遵循原真性、整体性和适度干预原则,对栈房进行结构加固和外观修复。为了满足博物馆的空间公共性需求,在对结构体系和原修缮成果较小的干预下,改造方案精心建构了一个层层递进的共享中庭空间,打破作为库房均质、水平的空间特征,同时为博物馆带来自然采光。
原有耳房被改造为层层出挑的室外休息平台,使观众可走出每层展厅观赏黄浦江景。设计师将耳房立面拆除并保留其结构,采用钢结构依附于原有结构出挑产生休息平台与可达屋顶平台的楼梯系统。错动的平台打破原本沉闷的建筑立面,创造独特的滨江观景体验。平台整体采用阳极氧化铝板包覆,新旧可以识别,精致的现代工艺与栈房粗砺的压毛混凝土立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点击上图查看项目详情
隈研吾事务所+浙大院
2023年,浙江杭州
小河公园位于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的河畔,由一个废弃的油库所在的工业用地改造而成,是一个多功能的开放式公园。根据设计团队的构想,该公园将成为当地新的文化和历史遗产枢纽,融入杭州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活。
考虑到场地的历史价值,团队尽量减少对场地的干预,在场地上搭建了一个精致的ETFE网状顶棚,使其将所有建筑连接起来并向四面八方延伸,邀请游客前来参观。顶棚带有定制的点状印花图案,可以像树叶一样过滤阳光,提供柔和、半透明的遮阳效果。
4座老仓库和7个油罐被保留下来,并被改造成剧场、活动场地、商店和竖向交通空间。在保留和改造仓库建筑时,团队使用了铁锈色的耐候钢搭配清水混凝土、红砖,从而延续了该场地独特的工业特征。
点击上图查看项目详情
张·雷设计研究 azLa
2022年,江苏南京
熙南里位于甘熙故居以南,是南京老城南代表性区域。伴随着南京城市能级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功能的完善提升,该区块开始整体保护性更新。原有南京日报社地块前身是南京日报社的工作场所,此次将改造为熙南里大师工作室。
工作室在空间格局上为南、北、西三面围合,庭院中央面对东侧绒庄街的红台阶是熙南里街区开放的城市客厅和活力场所,台阶下部空间巧妙地布置了大师工作室美术馆。
原有砖混结构小开间的老房子。为满足设计工作室的大空间需要,改造方案梳理建筑轴网,在原砖柱或砖墙转角位置保留砖内芯,四周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形成框架柱。在部分承重砖墙两侧增加混凝土梁形成双夹梁,框架柱与双夹梁共同作用,作为楼板和隔墙的支撑,砖混结构被巧妙转换成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外立面清水混凝土和浅灰色陶砖幕墙低调朴实,以“和而不同”的方式融入了熙南里街区的文脉。美术馆则采用红色LC3水泥建造,红色大台阶与街区灰白环境中的木色元素相对应,成为激发场所活力的活跃要素。
点击上图查看项目详情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2021年,浙江绍兴
方案吸取青藤书屋建屋造园之精髓,并对当下古城更新中的地标式公共文化建筑提出思考:尝试建立一种新的空间表达,以此联结以传统民居小尺度为主的周边建成环境,同时满足当代艺术展览对大空间的需求;并借此探讨“历史语境中的现代性”话题。
艺术馆选址于昔日的绍兴机床厂旧址。从老机床厂的大空间组合中得到启发,设计采用“纵向五进、横向三折的不等边人字坡造型”建构逻辑。东西两侧五进两层,作为主要展陈空间;中间一跨两层,打通纵向五进格局。
除了空间处理手段,绍兴传统风貌的当代意向表达也体现在对材料的精细选择上:黑色金属肌理自屋顶沿人字坡屋展开,至东西两侧二层结束,南北向二层以上选取白色花岗岩实墙面;一层四面内凹做横向人字坡单元化肌理重复铺贴,局部按功能和统一模数做幕墙处理,并以灰色统一花岗岩和幕墙材质。
点击上图查看项目详情
直向建筑
2023年,江西景德镇
景仰书院是位于景德镇陶溪川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片区中的一组宁静院落。整体建筑布局从最大化保留场地上的一片老树开始,针对原有的仓库、宿舍和配电房进行保留、修缮和局部加建。设计师希望新的空间系统能够尊重时间的痕迹,与现状遗存相互缠绕、迭代,共同塑造场所的新生命。
原始场地东边围墙里外有个差不多两米高的土坎,上面密布着很高的杂树;西边有一棵老梧桐;场地中心是一片香樟林。由此,设计师的直觉判断,是应该让树成为每一个空间的特质。
设计选择“院子”和“廊子”作为主要的空间类型。树冠相触的香樟林被一个新的双层木回廊包裹。廊子底层架空,二层完全通透,形成一个安静的书院氛围,充当着整个场所的“精神领袖”。围绕西边的老梧桐,放置了一个向内打开的砖院,承载会议功能。客房集中解决,三层高的体量架于北面老房子上方,单走廊面向外街采光,阳台朝着南面的香樟林打开,看向敞阔的城市远景和连绵山脉。
相对于一幢建筑,这是一个由多个单元组成的“城市”。针对周围不同的城市片段,它在敏感地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和态度。
点击上图查看项目详情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2022年,重庆南岸
重庆市规划展览馆迁建项目位于重庆两江四岸核心区,由原弹子石车库南区改造而成,是将城市基础设施改造为公共建筑的一次设计实践。以缝合山水环境,织补城市空间为出发点,设计团队探索了公共性与地域性的营造方式。
建筑师团队首先确立不大拆大建的原则,基于既有建筑内部空间的特点进行设计。通过研究生态本底,利用地形地貌,整合竖向设计,立体互联互通,纵向打通弹子石广场上山动线,横向串联滨江多标高慢行系统,规划展览馆成为了沿江上山慢行体系的一部分,营造了独具重庆城市特色的观展体验。
为使公众获得舒适的慢行体验,建筑师提供了一套金属幕墙遮阳系统,并结合自然通风,使其具有良好的气候适应性;在慢行系统中沿行进路径设置立体绿化,构建出亲近自然的建筑室外空间系统;控制用材总量,将平台、坡道、立面的支撑结构进行一体化设计减少用钢量;同时通过参数化方式将幕墙板进行简化,从而减少幕墙模具使用量,减少建造过程中的材料消耗。
点击上图查看项目详情
筑境设计+首钢国际工程公司+易兰设计+弘石设计
2022年,北京石景山
六工汇项目位于北京石景山区首钢园区,总建筑面积223,753平方米,是一个集购物、办公、文娱于一体的城市更新项目。首钢园因服务2022年冬奥会而享誉海内外,如今步入“后奥运”时代,六工汇的诞生标志着首钢的更新发展从“体育+”全面进入“城市+”的崭新阶段。
项目旨在将工业遗存与现代城市生活相结合,提升区域活力。公共空间的定义和架构、街区尺度的重构、空间价值的再生,是街区活力引入的重点工作抓手。
六工汇采用“一遗一策”的更新技术路径,根据每个工业遗存的特性制定个性化更新策略,力求在保护和更新之间取得平衡。此外,项目在规划中结合多轴多节点的布局,通过绿轴串联各个空间节点,创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公共活动网络。景观设计方面注重生态修复与工业遗产再利用,形成低维护成本的绿色基础设施。
本文由有方编辑整理,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图片除注明外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城市之外:京郊的10座住宅
下一篇:铁门关市华山二中|中锐华东荣朝晖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