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高凡
设计单位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项目地点 四川省遂宁市
建筑面积 121,278 平方米
建成时间 2019年
遂宁,坐落于四川盆地丘陵地貌之中、涪江江畔的河床之上。江水穿城而过,将城市一分为二。河西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城区,有着质朴的城市风貌和闲适的生活气息。河东则是新城,这里场地空旷,除了先期建设的道路和少量开发项目,基本还都是农田和旷野。本项目的场地就坐落于河东新区的涪江江畔。一路之隔便是依江堤而建的城市湿地公园,西北侧也是规划中百米宽的城市绿化带。它们共同构成了场地朝向自然风景的城市界面。
本项目的建设背景,是政府作为城市基建投资,以文化建筑带动河东新区的新城活力和吸引力,做好新城建设的引领和示范,展现遂宁城市风貌。项目延续遂宁市建设“生态花园城”的城市理念,力图将遂宁宋瓷文化中心这一开放性城市文化综合体,打造成为未来河东新城区的活力中心和真正致力于市民融入、科教普及、可持续运营的公共中心。
△ 摄影:高凡
△ 摄影:李季
设计秉承以下四点原则:
1. 公园式而非街区式的场所形态
2. 整体化而非分散化的建筑形态
3. 开放性、共享型、市民化的运营模式和建筑体验
4. 生态可持续的建筑技术、建筑材料的运用
△ 总平面图 ©中国院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 生成分析 ©中国院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遂宁也以宋代青瓷的收藏闻名,包含有城市博物馆的文化中心也因此得名。在8公顷的场地上,项目集合了博物馆、科技馆、城乡规划馆、文化馆、青少年宫、非遗传习展示中心、档案馆(含地方志馆)、图书馆(含党建党史馆)等公共功能,高密度的功能集成,是本项目面临的最大挑战。
普通的排列组合都会使建筑和空间关系局促,无法与周边开阔的城市空间相融合。因此,设计尝试从节地入手给出创造性的解答。方案设计时,我们将每座单体的形态处理为下小上大,仅占用最小的场地地面,向上则逐渐扩大,向空间要面积。这些场馆彼此紧邻,在空中汇拢,顶部连在一起,形成整体绿化屋面;各馆之间则围合出特征性的室外空间,成为共享的城市花园。
△ 立面 摄影:张广源
文化中心的场地是河东新区重要的城市绿带节点,相应的,我们的设计目标就是将场地设计成为城市绿带交汇点上的扩展部分,设计一个“公园里的文化中心”。场地地面顺应地势高差,设计为从周边道路到用地中心逐渐隆起的微地形,其上遍布树木覆盖的堆坡绿化,不同大小的“绿岛”呈现自由的平面布局,其间形成软化加密的步行路网。
场地中央则以用地内原有的灌溉渠地形特征为出发点,设置位于地下一层的下沉庭园,建筑环绕周边形成生态绿谷。这里不仅是向市民开放的城市客厅,也是各馆区的观展流线和使用动线的集散点。展厅、书店、餐厅……各个场馆可开放共享的公共功能在此汇聚,在提供更多商业、文化业态的同时,也形成了丰富多样、亲近自然的城市休闲空间。下沉庭园的南北方向上是通往地面的台地,另外一条对角线方向上则是穿越庭园上空的步行连桥,市民从各个方向聚集于此,形成立体交叠的地面步行系统。
△ 下沉庭园 摄影:李季
△ 下沉庭园 摄影:张广源
△ 下沉庭园 摄影:喻弢
项目中最具开放性的设计,是从一路之隔的滨江湿地公园一直连接到文化中心建筑屋顶花园的城市景观散步道。它由湿地公园地面的散步道起始,经一座景观花桥跨越沿江道路和堤坝,连接至青少年宫和文化馆在二层高度上的室外平台,再由文化馆室外中庭处的螺旋形坡道,拾级而上可至文化中心的整体绿化屋面。屋顶面积达23000平方米,环形的漫步道迂回穿梭于连绵起伏、种植各种观赏草的屋顶花园中,直至各处高点的望江平台,市民可以在此一览涪江景致。这条景观步行流线不受建筑闭馆影响,将文化中心的室外步道与城市景观慢行系统24小时连接在一起。
△ 通向屋顶的散步道 ©中国院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 通向屋顶的散步道 摄影:李季
△ 文化馆中的螺旋形坡道 摄影:李季
△ 屋顶散步道鸟瞰 摄影:高凡
△ 屋顶散步道远眺 摄影:喻弢
△ 下沉庭园入口 摄影:喻弢
△ 立面局部 摄影:喻弢
△ 科技馆室内 拍摄:喻弢
△ 科技馆室内 拍摄:张广源
△ 青少年宫室内 拍摄:李季
△ 立面夜景 摄影:张广源
△ 下沉庭园夜景 摄影:张广源
△ 夜景鸟瞰 摄影:李季
△ 一层组合平面图 ©中国院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 二层组合平面图 ©中国院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 1-1剖面图 ©中国院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 2-2剖面图 ©中国院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 3-3剖面图 ©中国院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遂宁宋瓷文化中心
项目类型:文化建筑
项目地点:四川省遂宁市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方案设计:崔愷、喻弢、高凡、张笑彧、周志鹏
施工图设计:
设计负责人:崔愷、喻弢、叶水清
建筑专业:金爽、高凡、曾瑞、张笑彧、周志鹏、赵广圻
总图专业:朱秀丽、余晓东
室内专业:邓雪映、韩文文、顾大海、江鹏
景观专业:冯君、李小妮、于然
结构及机电设备专业:施泓、张路、张祚嘉、牛奔、郭强、朱禹风、匡杰、石小飞、关若曦、李京沙、姜红、贺舒、胡桃、许士骅、杨小雨
泛光照明专业:王东宁、于金仓
设计时间:2017年
建成时间:2019年
用地面积:77,330平方米
建筑面积:121,278平方米
摄影师:张广源、李季、喻弢、高凡
本文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土设计研究中心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上一篇:后湖艺术村22号改造设计:激发空间本土活力 / 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
下一篇:二十周年记︱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