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湖南,你会怎么说?”
思来想去,在湖南读了五年书的本文作者给出了“多娇”这一答案。在他看来,没有比“多娇”更贴切的词语来形容这片土地了——奇秀的山水,火辣的风情,都在肆意挥洒着一种“娇”气。
省会长沙,更是这种气质的一处“熔炉”。浓烈的市井气息下,质朴和雅趣交汇,“娇媚”收放自如。
如果你计划用一个周末的时间了解长沙,你会怎么逛城市?建筑看什么?
若暂时没有想法,我们推荐你先看看下面这份由有方编辑部特供、送给建筑师/设计爱好者的长沙走走停停指南。
Have fun!
走
山水间的古今语义
©李博超
湖南大学建筑群
岳麓区麓山南路
设计:柳士英、刘敦桢、蔡泽奉、魏春雨等
除岳麓书院外全天开放,建议浏览2-3小时
湖大既无校门亦无围墙,可能围起来的校园就装不下它千年的底蕴了。时光的积淀不仅体现在传颂至今的不绝弦歌,还有一砖一瓦砌筑出的校园建筑。
岳麓书院基本保留了古时办学的空间格局,中轴线串联起整个讲学空间,园林与孔庙分置两侧。春夏之时,园林茂密的树丛遮蔽了烈日,潺潺的流水中有几尾游鱼穿行而过;待到深秋,银杏的落叶铺满一院的金黄,御书楼前飘来淡淡的桂香;落雪冬日,远山和近处的屋瓦浸上一层纯净的白,和孔庙的红墙交相辉映。一年四季,清晨或日暮,避开熙攘的人群,没有什么地方比这里更适合放空与冥想。
柳士英、刘敦桢两位先生奠定了校园格局的基调,大礼堂、老图书馆、红楼、二院、北楼、七舍,民族风格同西方早期现代主义巧妙融合,有的也透露出浓郁的表现主义的色彩。行走其中,香樟的绿、砖墙的红、屋顶的青,又点缀着彩檐的绚丽;利落的直线,柔和的圆弧,又以最和谐贴切的比例相交组合。在这里读书就如逛景,就算日复一日也不会觉得厌烦。
承接着厚重的历史,复临舍、书院博物馆、法学院与建筑院院楼、研究生楼等现代建筑群,又在特定的议题下书写出新的场所语义。尤其在研楼上,立面的硬朗和粗犷同内部柔和与纯净形成鲜明的对比。走进其中,前一刻还在喧闹的街市,这时又瞬间化归成一抹平和。
湖大的建筑用“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这句校歌的歌词来概括再为贴切不过了,而湖大也恰是体现出长沙之“融合”的一个缩影。
停
湘江边的方圆观照
△ 摄影:建筑译者 姚力
李自健美术馆 &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岳麓区湘府路大桥旁
设计:地方工作室
开放时间 9:30-17:30(李);10:00-18:00(谢)
周一闭馆 建议浏览3-4小时
随着两座艺术馆先后落成,这里逐渐成为一个极受欢迎的周末去处。看展或是坐在水边的草坪上发发呆,都是惬意的选择。
“方”与“圆”虽是常规符号,在李自健美术馆却显得特别的纯粹。干净的体块撑起顶部圆环,一条通廊直接串联起湘江与城市。随着时间变化,顶部圆环也投射出不同的光影。穿过沉浸的水面,还有一处“星云”空间,几面围墙简单地围合出一处空境,花点时间在这里“虚无”一下,参透属于你自己那份的禅意。
游览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则更像是解一个空间的“谜”。穿过浮桥,面前白色清水混凝的土墙面,一角向内凹进出一个锥形的体量,就像浮现而出的第一个“谜面”,踏入其中,一道神秘的顶光便倾泻而下。穿过展厅、中庭向上而行,便将穿过一个狭小昏暗的廊道,你很难猜到它将把你带向哪里,只是时而突然地转折,时而出现一个可以对望的露台,时而又出现一个洞口……展厅内部也在难以预料之处穿插着窗洞,在纵向延伸的空间中不时透出的光线,又把你的视野不知带向何处。在这里迷失,又在这里不断找寻,就像一个解不出的谜面,让你沉醉其中。
影像馆下有着一间咖啡厅和曾被周杰伦光顾过的日料店,逛完展后可以歇歇脚。长沙就是有这样的一种轻松闲适的魅力,这座城市的“人间烟火”已经不再局限于旧有的城市面貌,也不断地被现代生活当时充实着新的语义,漫无目的地走走停停才能感受到这份魅力。
走
梅溪畔的中外风情
△ ©李博超
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
&“中国结”步行桥
岳麓区梅溪湖
设计: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文化艺术中心)
NEXT建筑事务所(步行桥)
除文化艺术中心外全天开放,建议浏览3-4小时
长沙有着三千年的城市发展史,然尊重历史并不妨碍她对新潮的包容度,这也让热烈的长沙多了几分秀气。很难想象十年前的梅溪湖还是一片乡野,如今已经是高楼林立,人行不绝了。
湖畔的几处景观就像给这里的一道“点睛之笔”。其中最为突出的莫过于红色的“中国结”步行桥。取意于中国传统,但也散发着些许娇媚的性感,几条写意的曲线交织、缠绕,挥洒着这个城市的自由与浪漫。
扎哈的遗作把湖湘文化中的洒脱,用更为先锋的视角转译出来。白色灵动的曲线,就像湖畔盛放的几朵“芙蓉”,这种流畅自由的曲线同样贯穿至室内,宛如“湘妹子”般,秀气又不失活泼。在晚上看上一个喜欢的剧目,让一日之行的疲倦在此刻得到放松。
停
商场中的时空穿梭
△ ©李博超
超级文和友
天心区海信广场
营业时间早上 11:00-凌晨3:00,吃得开心就完事了~
你以为这就是长沙当今的夜生活吗?其实这里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不必非要到化龙池和解放西,在二、三十年前的老长沙去大快朵颐,也是一种别样的体验。
可能很多人都难以猜透现代的商场中会塞下上世纪末的复古图景。而一入其中,就好像一下子被带入到那种情境。筒子楼、小吃铺、理发店、游戏厅、洗脚城……搜集而来的老物件完成了这场宏大场景的拼贴。在城市快速的变迁下,这里不仅成为一个激发味蕾的地方,更承载了一份特有的空间形态与城市记忆。
走
街巷里的新旧辉映
△ ©李博超
文庙坪
天心区南门口附近
建议浏览1小时
要是寻访最原始的老街巷,去太平街、坡子街、又或是潮宗街,都不如去文庙坪。
潜藏在繁华的黄兴路旁,被高楼围蔽起的文庙坪社区显得并不起眼。人字形主巷串行其间,又衍生出密密麻麻的分支。这里保留着完好的旧城肌理,也显露出岁月感的痕迹。主巷两旁开着大大小小的店子,偶有几个推车的小贩,嗲嗲和娭毑们(爷爷和奶奶)在巷子边话着家常。
诸如此类的社区街巷在长沙还有许多,然而在寸土寸金的背景下,长沙选择留住这些珍贵的空间。近来,文庙坪已经初露改造后的眉目,依然留着巷子原有的格局风貌,老街坊邻居们依然在这里平静地生活,嗦一碗粉,喝一碗甜酒冲蛋,再“恰”上一口糖油坨坨,故事依然保持着最鲜活的模样。
停
馆藏中的今昔寻访
△ 摄影:邵峰
湖南省博物馆 & “三馆一厅”滨江文化园
省博:开福区东风路烈士公园旁
开馆时间:9:00-17:00(周一闭馆)
设计:矶崎新、中央美术学院(建筑);
三馆一厅:开福区新河三角洲
开馆时间:8:30-18:00(周一闭馆)
设计: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议浏览各2小时
厚重的湖湘历史需要庄重的空间来呈现,但矶崎新设计的省博物馆新馆,却让这种庄重多了一些灵巧。坐落于年嘉湖畔,好似停在岸边的一叶扁舟。建筑前坪开阔的水景、简洁明快的大面积玻璃幕墙、两侧端庄稳重的石质立面、轻巧的十字形柱将上方的屋顶增添了几分轻盈。
建筑内部同样延续了外部庄重的基调,而通透的立面又让前厅明朗起来。内部最为精彩的当属马王堆汉墓的展陈设计:穿过前面的展览空间,把脚步停驻在辛追墓墓坑的展陈处,阶梯式的墓坑向下深入,随着绚丽的投影与配乐的响起,一场关于永恒的大梦缓缓启幕。
图书馆、博物馆、规划展示馆和音乐厅合称为“三馆一厅”,它更像两河交汇处的一个开放的城市客厅。就像是被江水冲刷过的巨石,显现出一种硬朗的美。
走
天际处的高低错落
△ ©李博超
河西沿江风光带
岳麓区橘子洲大桥西至阜埠河一带
建议浏览半小时
私以为,长沙的天际线是仅逊色于外滩和维港的。虽然没有奇特的形态,也没有花哨的灯光,可当这些沿江高层建筑层叠排列,伴着其下繁密的楼宇,这一起伏变化的节奏,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有着一种韵律美。晴日下的碧空如洗,阴雨下的云雾缭绕,或是星夜下的万家灯火,无论哪种背景,骑着单车沿着潇湘中路前行,这片景致都百看不厌。
停
星城里的动静节奏
△ ©李博超
目田书店 & 悲伤省小酒馆
开福区芙蓉中路花炮大楼
设计:曹璞
书店营业时间:10:30-21:00
书店与酒馆潜藏在一处居民楼里,均由一套小两居改建而来。设计出自一位兼做摇滚乐队吉他手的建筑师,就像他们的音乐作品一样,书店与酒馆展示着各自的质朴与浪漫:一个温润宁静,一个粗糙神秘。在楼上翻读起几页书,再到楼下再饮一两杯酒,一动一静,都潜藏在这一方天地里。
这方天地,何尝不是这座城市的缩影呢?
△ 16层 / 目田书店 摄影:张哲明
△ 15层 / 悲伤省小酒馆 ©李博超
愿这一份48小时就能逛完的长沙指南,能让你体会到这座城市的万分之一美。
有空要来长沙玩哦!
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版权归来源个人或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电话:0755-86148369;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讲座实录 | 马岩松:《梦境》 | 有方发布厅01
下一篇:Heatherwick最新方案:旧金山“海湾”,马蹄形滨海办公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