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悼念|日本现代建筑代表人物槙文彦逝世,“要创造令人难忘的风景”

悼念|日本现代建筑代表人物槙文彦逝世,“要创造令人难忘的风景”
编辑:李菁琳;校对:胡康榆 | 2024.06.11 21:00
槙文彦 via Wikimedia Commons

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日本“最具风度”的现代建筑家、普利兹克奖得主槙文彦于6月6日在东京逝世,享年95岁。

 

槙文彦是日本建筑从现代过渡至当代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位建筑师,1993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也是继老师丹下健三后日本第二位获此荣誉的建筑师。

 

作为第一个承认自己在学生时代受到后包豪斯国际主义影响的建筑师,加上在美国的十年学习和工作经历,使得槙文彦能够退一步来观察日本与美国,或者世界的其他地方。正是这种经历,赋予了槙文彦的建筑让全世界观众都能够共同理解的美感。

 

成长于日本与美国

 

槙文彦(Fumihiko Maki)1928年9月6日出生于东京,在东京大学建筑系跟随丹下健三学习并于1952年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槙文彦前往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学习,那会儿正是老沙里宁(Eliel Saarinen)担任学院大楼设计师并给匡溪带来巨大影响的时期;后于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获得硕士学位。

 

他的学徒生涯是在纽约的SOM(Skidmore, Owings and Merrill)公司与坎布里奇的SJA(Sert Jackson and Associates)事务所度过的。1956年,他在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担任助理教授时,获得了职业生涯中第一份设计委托:为学校设计斯坦伯格堂。1962至1965年间,槙文彦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教书,同时也在全球其他众多建筑学院担任客座演讲者。

 

年轻时的槙文彦

1965年,槙文彦返回日本,创立了自己的事务所Maki and Associates。从那以后的28年里,他的员工逐渐增加到约35人,其中同样多的人现在也创建了他们自己的事务所。他曾表示:“我从未想过要创建一个大型设计机构,但另一方面,小型事务所有可能会走入狭隘的观点里。所以我希望团队里的人拥有不同见解,能够在流变中甚至可能会互相产生冲突的情况下工作;也希望(他们)能做出决策,这些决策是经过计算、客观衡量过的,就像混凝土之于建筑一样必要。”

 

作为第一个承认自己在学生时代受到后包豪斯国际主义影响的建筑师,加上在美国的十年学习和工作经历,使得槙文彦能够退一步来观察日本与美国,或者世界的其他地方。正是这种经历,赋予了槙文彦的建筑让全世界观众都能够共同理解的美感。

 

1993年,槙文彦获普利兹克建筑奖,成为继他的老师丹下健三后,日本第二位获此荣誉的建筑师。

 

槙文彦(右)与丹下健三(左)

要创造“令人难忘的风景”

 

槙文彦毫不含糊地称自己为现代主义建筑师。他的建筑往往由金属、混凝土和玻璃构成,这些都是现代主义时代的经典材料,但他也经常使用马赛克瓷砖、铝和不锈钢等材料。和其他绝大部分日本建筑师一样,槙文彦一直对新技术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并将其作为设计语言的一部分,经常在建造中使用模块化系统。

 

他有意识地努力捕捉一个地方和一个时代的精神,让每一个建筑或建筑群都充分利用了他当前所能支配的一切。“现代性的问题不是创造形式,而是创造一个关于生活的整体形象,不一定需要由现代性的概念所主导。”对槙文彦来说,这个整体形象在本质上是人类活动空间的问题,而不是建筑立面的视觉。他经常提到要创造“令人难忘的风景”,并以此作为他设计的灵感和起点。

槙文彦 图源网络

作为1960年日本“新陈代谢派”的创始成员之一,槙文彦的名字与该运动的大规模城市设计和规划紧密相连。然而他的建筑却不是他发明的“巨型建筑”。正如Bill Lacy在他的《100位当代建筑师》(100 Contemporary Architects)一书中所述:“槙文彦在他的在日本会议中心(Nippon Convention Center)中展示了一座大尺度建筑该如何拥有现代主义时代巨构中所缺失的品质。”大多数评论家也都同意,即使在最庞大的建筑项目里,槙文彦的作品也能够脚踏实地、适当地按比例缩放,创造出能够给人以温暖与兴奋感的空间。

 

 

代表作品

 

斯坦伯格堂

Steinberg Hall 1962

 

 

位于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内的斯坦伯格堂,是槙文彦接到的第一个设计委任。建筑于1960年动工,1962年建成。2016年,Chiodini Architects对建筑内部进行了保护性更新。

 

斯坦伯格堂  ©Chiodini Architects

毗邻学校里最大的讲堂,斯坦伯格堂成为艺术、艺术历史与建筑学的“新家”。创新的混凝土折板结构赋予了建筑独特的外观,在与当时塞特于哈佛传授的CIAM(Congrès Internationaux d’Architecture Moderne)理念一致的基础上,槙文彦还在斯坦伯格堂的设计里创造了引人注目的外部行人空间,将建筑与它的两个新古典主义邻居Bixby和Givens堂联系起来。

 

 

丰田章男纪念讲堂

Toyoda Memorial Hall 1960

 

 

与斯坦伯格厅一样,位于日本名古屋大学内的丰田章男纪念堂也是槙文彦在1960年代完成的作品。这是他在日本本土的第一个作品。彼时的槙文彦还未成立自己的事务所,在30出头的年纪就被委任两个非常重要的项目,无疑是对槙文彦才华的认可。

 

丰田章男纪念讲堂  ©John Barr

尽管Philip Drew曾在采访槙文彦时将丰田章男纪念堂描述为“强有力的‘新陈代谢派’研究成果”,但槙文彦本人并没有这样的描述,他回应道:纪念堂是“对场地的问候,同时带有一种粗野主义的表情”。由柱子支撑的巨大屋顶,不仅带来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光影效果,也创造了丰富的供人们活动的“檐下空间”。

 

尽管丰田章男纪念堂在外观上有“新陈代谢派”的影子,但在其内核,尤其是对“零件”与“零件连接”方式的思考上,槙文彦已经发展出自己独有的方式。而这也贯穿了他日后整个职业生涯。

 

 

代官山集合住宅

Hillside Terrace Apartments, Tokyo 1967—1992

 

鸟瞰图  ©Maki and Associates

代官山集合住宅(Hillside Terrace)是包含住宅、店铺、办公等在内的综合建筑群,设计周期长达25年,从1967年开始到1992年为止,分阶段地建设起来。其建筑空间及开发模式所创造出来的都市文化对代官山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BC栋  摄影:夏至

GF栋  ©wakiiii

25年的岁月,对槙文彦个人来说贯穿了大半职业生涯,同时它也见证了日本当代建筑快速发展的时期。每一期的开发都伴随着都市扩张带来的新的要求,使得从材料、体量、形态、公共空间布局的变迁中,都能捕捉到时代发展的痕迹与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变容。正如槙文彦曾如此评价代官山:“对东京这个城市来说,或者对时代性来说,都是一个间接性的注释。”

 

虽然各个时期的平面和构造方法不断变化,但是设计的主题思想仍贯穿始终。建筑师在对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尺度的连续、立面与街道空间的相互作用上保持着持续关注。公共的步行空间提高了场所活力,为周围的店铺创造了条件。各种宽度的散步道路、平台、阶梯在创造悠闲的空间氛围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在与代官山集合住宅邻接的基地上,槙文彦在1979年设计了丹麦大使馆,以及1998年的Hillside West。后来槙文彦干脆把自己的事务所搬到了代官山,兼管代官山的一些日常事务,比如商业空间不能贴广告招牌以免破坏代官山极简的气质等。

 

藤泽体育馆

Fujisawa Municipal Gymnasium,Kanagawa 1984

 

藤泽体育馆  ©Maki and Associates

这座体育馆的形状好像泡沫一样由内向外扩张,在保持整体平衡形态的同时,构成了膜状外壳。好像膨胀泡沫的空间设计,毫无疑问为需要大面积使用的体育馆提供了一处理想的室内空间。然而它是一座真实的建筑物,并非泡沫,因此需要将最初的形象转化成符合建筑学原理的构造。这便要回到建筑学的本质上来。

 

藤泽体育馆  ©Maki and Associates

藤泽市体育馆结合了主竞技场和副竞技场,以轻微的角度相对立,由中央入口大厅连接。弯曲的屋顶形式包围了两个竞技场体量。这两种形式的并置从不同角度创造了不同的轮廓。不锈钢屋顶对光线的微妙变化做出反应。倒影有时平静,有时尖锐。黄昏时,屋顶的边缘和天空融为一体。

 

 

螺旋大厦

Spiral 1985

 

螺旋大厦  ©Toshiharu Kitajima

螺旋大厦是位于东京青山的一座大厦,受Wacoal公司委托于1985年完成。它是一个多用途的建筑,有画廊空间,多功能大厅,咖啡馆,餐厅和酒吧,沙龙和商店。该建筑的标志性特征是一个直径15米,看似漂浮的螺旋坡道,环绕着后画廊空间,并上升到二楼。铝和玻璃的外立面反映了周围街道杂乱的性质。螺旋也被称为Wacoal艺术中心,是连接青山文化生活的空间,呈现音乐,艺术,电影和戏剧事件。

 

螺旋大厦  ©Maki and Associates

槙文彦将螺旋大厦的概念定义为:“在这个建筑中,我想呈现城市的混乱,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采用了现代建筑的典型元素,如立方体、圆锥和半球,并将它们整合在一起。“乍一看,建筑看起来受到理查德迈耶建筑风格的启发:白色,重叠的图案和几何形状的使用,铝饰面板等,甚至在立面上使用波动的体量。”然而在这里,美国建筑师严谨的几何和理性并没有被察觉。也有参考彼得艾森曼,解构和重新组合的设计元素。但在建筑内部,其他解构主义作品所传达的空间复杂性也没有被察觉,而是一个有序的空间序列。

 

 

泰皮亚科学馆

TEPIA, Science Pavilion, Tokyo 1989

 

泰皮亚科学馆  ©wakiiii

泰皮亚科学馆  ©Maki and Associates

TEPIA是螺旋大厦构思的一种延续,可是既有的建筑范围令TEPIA的扩展受到限制。如同京都美术馆,TEPIA的外型要视地理环境因素来决定。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便将它设计成一座40米x40米x20米的长方形平行六面体建筑。TEPIA宇宙科学馆由狭小、横向及垂直的墙壁,以及造型独特的屋檐、楼梯、入口及有翼伸出的屋顶组合构成,设计独一无二。

 

 

东京基督教堂

Tokyo Church of Christ 1995

 

东京基督教堂  ©Maki and Associates

东京基督教堂的主礼拜堂位于楼上,其拱形的内部形式行程了外部最终的造型,在繁忙的城市景观中创造了一个象征性的天际线。日常使用的活动空间位于街道层。外部的玻璃表皮让人想起传统的日本木片和纸屏风,由两层独立的玻璃组成。外层是半透明玻璃,内层是玻璃和玻璃纤维组织的夹层。屏幕以一种温暖而安静的光线包围着空间。双层建筑阻隔了城市的噪音,使教堂成为一个宁静、沉思和神圣的空间。

 

 

朝日电视台总部

TV Asahi Headquarters 2003

 

朝日电视台总部  ©Maki and Associates

新的朝日电视台总部占据了六本木之丘(Roppongi Hills)的一部分。在森住宅之前的花园所在的北侧,新建了一个日本花园:花园的侧面是一个30米高,120米长、新月形,轻薄又丰富的公共空间。朝日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参观者和公众首先从两个入口进入这个空间。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欣赏着东京的新景色。

 

 

MIT媒体中心

MIT Media Lab 2009

 

MIT媒体中心  ©Maki and Associates

槙文彦曾表示:“没有一处基地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建筑表达的形式与材料也必然不同。”麻省理工学院新建的媒体中心就位于一处相对受限的基地之上,槙文彦也对此现状作出了回应——

 

为了实现新的媒体中心对空间的需求,槙文彦开发了一个多层中庭的建筑设概念,中庭将成为这栋综合体的中心枢纽,并连接至校园内现有的建筑。中庭作为垂直和水平移动的主要空间,在六层高的建筑中堆叠、移动;展览、表演和社交聚会的空间位于中庭的不同位置,为公众参与媒体中心的活动和研究提供了机会。

MIT媒体中心  ©Maki and Associates

在功能上,MIT媒体中心是一个独特的、跨学科的知识社区。它由媒体实验室、比特和原子中心、媒体艺术和科学学术项目以及其他相关团体的活动室组成。围绕着壮观的中庭,还设有活动与展览空间、会议室等等。顶层有一个咖啡厅——所有这些空间,都可以俯瞰查尔斯河、远眺波士顿的天际线。

 

 

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Shenzhen Sea World Culture and Art Center 2017

 

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Maki and Associates

博物馆坐落于深圳南山区蛇口,是Maki and Associates在中国的首个项目。建筑占地面积2.6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7.1万余平方米,地上四层、地下两层,包括展厅、剧场、滨海多功能发布厅、多处室内外公共空间、餐饮和商 业面积、以及地下仓储与停车面积。建筑主体空间分别面向山、海、 城市三重视野,开放联通的空间引发文化的对话和人与人的交流。

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Maki and Associates

建筑形式遵循两部分组成:一个平台和一个亭子。雕塑般的平台,覆盖着白色和绿色的花岗岩,容纳了博物馆和零售功能。展馆由三个悬臂体量组成,突出周围的城市/山、公园和大海。这三个体量容纳了剧院、餐厅和多功能大厅。剧院被双层表皮和外部百叶包围,从内部可以看到城市和山的景色。

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Maki and Associates
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水象

餐厅以V形的铝制元素为标志,而多功能大厅采用了能俯瞰大海的蜘蛛点双层玻璃。折叠铝屋顶的体量创建了一个尖锐的轮廓,根据太阳角度产生不同的阴影。结果是一个动态的建筑轮廓,象征着海上世界设计博物馆在传播文化和信息方面的角色——港口里的一艘白色大船。

 

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水象

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Maki and Associates

另一个重要的设计理念是通过设计开放的景观来增强海上世界设计博物馆的公共性质。建筑的东面是一个巨大的“绿板”,由一系列折叠的草皮组成,逐渐将游客从城市带到海滨。平台两端的两级楼梯连接着城市和蛇口湾,绕过屋顶花园,向公众开放,创造了一个宁静的避难所,远离周围的交通。结果是一个完整的项目场地,体验了一个大型公园,游客可以自由地在一个连续的循环中行走。

 

 

参考资料:

[1]https://www.pritzkerprize.com/cn/huojiangjiexiaodianwenyan-fumihiko-maki

[2]https://www.johnbarrarchitect.com/post/2019/08/29/docomomojapan10-toyoda-hall-fumihiko-maki

[3]风景的构筑:桢文彦与代官山的25年,胡佳林,2017

 


本文由有方编辑整理,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图片除注明外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日本建筑师
槙文彦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