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建筑》2020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2020
残冬尽春归来,历经辗转奔波、锲而不舍的努力,《当代建筑》终守得云开日出,于2020庚子春天正式创刊。
《当代建筑》是拥有出版、论坛、评奖、展览等不同触角的立体媒体平台,面向职业建筑师,以交流触发思辨,以创作积淀思考,以文字传递思想,致力于推动我国当代建筑创作的理性发展和跃升。感谢业界同仁长久以来的倾情关怀与支持,我们会不负众望,坚守学术立场,关注当下,以专业的建筑媒体语言对话当代,洞见未来,开启当代建筑美好篇章。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辑团队自2004年与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合作办刊《城市建筑》至2018年期满解约,已终止合作,特此告知。
梅洪元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
哈尔滨工业大学体育建筑工程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当代建筑》创刊号终于面世了。
岁末年初工作繁忙、琐碎,但《当代建筑》创刊一事时时系在心头。去年一年,我和我们的编辑团队获得申请独立刊号的机会,从那一刻起,我们精心筹划,走访名家,奔波组稿,今天终于可以用全新的《当代建筑》来回馈悉心撰稿的每一位作者,用心支持我们的每一位读者,以及全心付出的每一位编辑。
于新刊而言,名字是对主旨内容和办刊方向的表述,我们将新刊的名字定为《当代建筑》,是希望更清晰地传达“关注当下”的办刊主旨。关注当下,需要回溯过往、展望未来,拓展跨越时间维度的视阈;需要去伪存真、深入本质,保持直击现实问题的敏锐;需要自觉反思、理性批判,肩负引领理想世界的担当。关注当下,思辨未来,既需要常常仰望星空,更需要刻刻脚踏实地。我们希望将《当代建筑》打造为拥有出版、论坛、评奖、展览等不同触角的立体平台,面向职业建筑师,以交流触发思辨、以创作积淀思考、以文字传递思想,深度挖掘学术与实践的内涵,生动呈现当下建筑学的发展,适度引领前瞻议题的探讨。非常感谢在我们向那些拥有广博视野、敏锐视角、专精学识的行业大家诚挚发出加入平台智库的邀请时,他们欣然应允、倾情建言,让我们坚定初心、不畏去路,去潜心思索、用心打磨《当代建筑》的精神内核。
此刻,再次审阅即将送往印厂的清样,心潮翻涌。虽然已是习常的工作,但这一次,又是新的开始。在东北创办建筑期刊,并不具备理想的环境和地缘优势,而诸多的现实掣肘也让我们步履维艰。但这并没有成为创办《当代建筑》的阻碍,反而正是因为这一点,让我更坚定扎根于此创办建筑期刊的信念。
我生在东北,成长、学习、工作在这里,对这片生养我的土地有着责无旁贷的使命感。我坚信通过打造《当代建筑》的平台多元触角,引入、激发并促进在实践和观念层面上与更广泛地域的交流互动,能够扎扎实实地推动我国当代建筑创作的理性发展和跃升。我愿竭尽所能,助她生生不息发展的同时,葆有独特的风土和丰厚的底蕴。纵使道路漫长,仍当不辍努力。
年末送别学生毕业时的一段感言,在此也可作为对《当代建筑》面向职业建筑师、关注当下实践这一定位初衷的阐述。当下建筑学科的发展,已不再依赖统一、宏大的理论体系作为交流平台,而是紧紧与实践关联,关注现实问题的应对和解决,并以此为基础发展演化形成不同的理论平台。脱离实践,建筑学将失去发展的土壤,没有未来。当今中国,历经40余年改革开放,无论是城乡规模、人口结构、社会经济的巨变,还是科学技术的迭代猛进、建设实践的多元发展,都为反思当下源自西方建筑理论的实践异化,形成基于本土语境的建筑思想提供了丰富的基底环境。《当代建筑》创刊于此时,目的即在于此。愿与各位共同努力,不负桑田,共创当代建筑的美好!
刊名:《当代建筑》
刊期:月刊
主管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主办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主办单位:建筑设计研究院
学术支持单位:中国建筑学会
出版单位:《当代建筑》编辑部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23-1610/TU
邮发代号:14-68
“一代之治,即一代之学”,当代语境多元而开放,记录往往是治学的最佳路径。《当代建筑》将打造拥有多元触角的全媒体平台,期刊、新媒体、国际奖项三个版块同期推出同步发展,致力成为当代建筑前沿的缩影,未来建筑发展的见证。
1.《当代建筑》
期刊力图以多样化、深刻性的报道呈现建筑领域的当代图景,探索与引领未来建筑的正向价值。关注当下,倡导主流的建筑评价体系,着力搭建建筑教育与实践的高效交互平台,致力创办高水准、世界性的新一代学术期刊。
2. 建筑志(《当代建筑》新媒体)
作为《当代建筑》官方新媒体平台,“建筑志”将与期刊并行发展,力求深度与广度、专业性与趣味性并重,关注学术前沿、注重创意创新,打造泛设计行业优秀的媒体。
3. CA国际建筑奖
旨在发掘具有创新价值、引领人们生活发展方向的建筑作品,共享全球性社会价值视野,深度启示建筑设计作为载体与社会行为的协调发展关系,探索社会问题在建筑领域的解决潜力。
主 编
梅洪元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
哈尔滨工业大学体育建筑工程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副主编
陈剑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总建筑师
编委会主任
庄惟敏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编委会
崔 愷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
刘加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
王建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东南大学教授
孟建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常 青
中国科学院院士
同济大学教授
吴志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同济大学副校长、教授
庄惟敏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胡 越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周 恺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梅洪元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
哈尔滨工业大学体育建筑工程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张 宇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
倪 阳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
沈 迪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建筑师
邵韦平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总建筑师
李兴钢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赵元超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崔 彤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总建筑师
陈 雄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
杨 瑛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冯正功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总建筑师
桂学文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
郭建祥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总建筑师
钱 方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孙一民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申作伟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山东大卫国际建筑设计公司总建筑师
张鹏举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内蒙古工大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孙 澄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彰往考来,任重道悠。做有价值的媒体是全体编辑人员的共同信念。办刊之路不易,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学者、业界同仁给予的精诚关注与支持。编辑团队唯有将勤补拙,以创办高水准、世界性的新一代学术期刊为目标,方不辜负每一位编委、作者和读者的高谊厚爱。
订阅: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14-68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海河路202号2545信箱(150090)
电话:0451-86283778,0451-86289326
投稿邮箱:ca@hitadri.cn
本文由《当代建筑》编辑部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
上一篇:沉默的群星07 | 装饰:更多人的财富
下一篇:新作 | 乐享小鹿幼托空间:解读何谓自由游戏 / 合作舍建筑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