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 合作舍建筑事务所
项目地点 广州市天河区
建成时间 2019年11月
建筑面积 280平方米
时常怀念90年代成长于单位大院的童年。每天放学后,和一群不同年纪的小伙伴混迹于院内的各个角落,爬树、翻墙或是修建“秘密基地”,听到各自父母多次“回家吃饭”的呼唤,才依依不舍的离去。那个时代还没有雾霾,夜晚还能看到北斗七星。
我们的城市变得对儿童越来越不友好,它变得巨大、复杂,且充满了不确定性。以前的大院没了踪迹,取而代之的商品房小区,让曾经熟悉的邻里成为陌生人。一个在这个时代,可以让父母放心给孩子玩耍的公共空间,已经变为稀缺资源。无处安放的孩童、焦虑的家长,催生了一种新兴产业,名字虽有不同,但却是一个性质:幼托、早教、幼儿编程等等。
当大社会的环境让人感到不放心的时候,我们如何保护孩子的童年?我们的业主希望在社区中创造一个给不同年龄的儿童一起玩耍的空间,让孩子们在这里得到专业的照顾,从而让父母放心享受个人时间。当不同年龄的孩子被无差别的放到同一个空间一起玩耍,有趣的事情就会发生。年幼的孩子会模仿年长的孩子,年长的孩子也可以在帮助年幼的孩子的过程中,获得快乐的体验。
原场地是一个8米宽的长方形空间,仅北侧有自然采光。我们需要在这280平方米的场地内安排一个约60平方米的多功能教室,一个70平方米的活动空间,另外还有约80平方米的接待区域,包含各种功能房间。当没有了阳光、树木、草地或水池之后,怎样才能让孩子在一个局限的室内空间里体验到在大院玩耍的自由?
我们分析认为,多功能教室是一个定时使用的大空间,将它放在西侧尽端,可以避免被其他活动打扰。接待区域可以整合各种对接外部社区的功能,应当靠近东侧的入口。在这二者之间,我们将孩子的活动空间做成了一条公共街道。一些体量和形状各异的小木屋沿着街道布置,形成连续的边界,环绕整个空间,类似一个小小的村落。结合教学的需要,我们以“家”中的房间为概念安排木屋的不同变体,分别对应餐厅、厨房、卧室、阳台等房间。木屋除了午睡功能之外,还可以提供不同的游戏和生活场景。
自我,他人,世界
荷兰建筑师和教育家赫曼·赫茨伯格(Herman Hertzberger)曾这样评价1950年代在美国流行的开放式教育空间运动,“他们做了非常大的房间,孩子们坐在那里,变得一团糟,因为他们彼此分散了注意力。分心可能会富有成果,但也会相互打扰。关键是,如何使它富有成果而不打扰?因此,“连接”(articulation)的概念非常重要。空间需要在连接的同时让你感到被保护,但也能感觉到对方的存在。这是‘专注于所做之事’和‘成为整体的一部分’之间的一种平衡。”
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处于与自己,他人和世界这三种连接之中。在孩子的成长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对他们未来的人生造成影响。
为了实现保护和连接的平衡,木屋被设计成半开放的,由墙体围合出角落,门洞和墙上的小窗让孩子的身体和视线可以在木屋之间自由的穿行。
木屋的围合给孩子安全感,他们可以躲藏到舒适角落,与自己连接。木屋的开放则是一种邀请,让其他孩子甚至大人可以参与到游戏中,这是与他人的连接。木屋之外的街道,恢复到正常室内的高度,在木屋转动的边界之间,被阳光照亮的公共区域,是与世界的连接。
我知道一条秘密通道!
乐享小鹿建成后,印象最深的用户评价来自一个小男孩,当被问到好不好玩,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很骄傲的说:“我知道一条秘密通道!”话音未落,他就敏捷的爬了上去,又迅速的从另一边钻出来,仿佛在变戏法。碰巧,这个路径在我们团队内部也叫“秘密通道”。
这是一条从二层连通两栋木屋的通道,从远处看,它像一座桥。从一个木屋的侧面爬上去,过桥,再从另一个木屋的内部下来,在物理空间上不过移动了几米的距离,但对于孩子来说,却如同一场无限循环的冒险。
上下的坡道是狭窄而陡峭的,它不能太容易,否则对孩子没有挑战,成年人在攀爬时会更显笨拙,这也能反过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主体性。同时,坡道的宽度一次只能容一人通行,如果不想引发冲突,孩子们要学会谦让。
关于安全的“教条主义”
安全不是一种高枕无忧的状态,而是一种教育方式。在设计中我们有意识的避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孩子需要透过“适度的危险”来建立对风险的感知力。我们更愿意将这种安全感理解为一种恰到好处的空间氛围,它让孩子感到被爱和被保护,从而愿意迈出脚步去探索世界。因此,设计的关键不是安全,而在于安全感与冒险的平衡。
相对于外部的地面,每个木屋内的地板高度都不相同,这意味着孩子在进入木屋时需要留心每个木屋的高度变化才能避免跌倒。过于便利而无差别的进入方式容易让孩子形成惯性,忽视潜在的风险,从而难以对突然的变化做出反应。
“适度的危险”这个理念也体现在转角的处理,整个空间内的尖锐转角仅采用了1-2厘米宽的圆角打磨,除此之外,不设置任何软包。
建成不久,我们的设计就受到了一次考验。一个3岁的小女孩,在乐享小鹿的玩耍中磕碰了两次,虽然没有伤到,她还是哭得甚是伤心。妈妈说我们回家吧,她却说还没玩够,不愿离开,说的时候眼里还挂着泪。相信这两次磕碰并没有对她造成阴影,记住了疼痛才会避免下一次伤害。
我们希望在设计中尽量选择真实、自然而朴素的材料,除了健康环保方面的考虑,真实的材料还能给孩子带来对世界的正确认知。
乐享小鹿采用了桦木多层板作为木屋的主材。这种木板由多层实木薄板压制而成,相较于天然实木板成本更低且更易加工。与装修中常用的木饰面板相比,多层板是一种更真实的材料,其特别之处是板的侧边会有压制过后的层状纹理。这种看似粗糙的质感也可以传递这样的信息:这不是一个在精致外衣包裹下的商业空间,而是非正式的,真实而温暖的“家”。
考虑到施工的效率,木板的接缝没有被刻意隐藏,设计阶段的精准控制,将其转化为一种视觉元素。在过往的项目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工人师傅更习惯于阅读三维图纸,而在匆忙状态中阅读二维图纸更容易犯错。因此,我们在施工图中采用了有尺寸标注的三维轴测图纸表达每个木屋,这也进一步保证了木板施工的准确性。即使在被空调厂家拖后了工期的情况下,总的施工时间也只用了一个半月。
恩物
19世纪德国的幼儿教育先驱福禄贝尔(Friedrich Froebel)曾强调在童年时期进行自由游戏 (freeplay)的重要性,他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内在本能,是日后发展出创造本能的前提,因此幼儿教育和教育空间应当顺应孩子的这种天性。
许多年后,美国建筑大师赖特(Frank Lloyd Wright)在自己的著作中,回忆一种叫做恩物(Froebel gifts)的积木玩具对他幼年的影响(恩物的发明者正是福禄贝尔):“在许多年的岁月里,我一直坐在小幼儿园的桌边,桌面的线条彼此隔开约四英寸,形成四英寸的正方形网格。我在这网格面上摆弄着正方形(立方体),圆形(球体)和三角形(四面体或三脚架),这些都是光滑的枫木块。直到今天,这一切都仿佛还在我的指尖……”
相较于今天那些可以通过看说明书拼起来的玩具模型,这些看似笨拙的枫木块可以拼成千万种形式,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
乐享小鹿的空间也可以视作一个大的恩物。有别于作为儿童积木的恩物,作为空间的恩物试图实现一种非正式的组织关系,回应孩子的社会性。它将置身其中的人暴露在一种适度的混乱中,每一个空间都没有所谓正确的使用方法,从而,老师和孩子们需要找到他们自己的方式,不断地建立新的秩序。这或许正是自由游戏的真谛。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乐享小鹿幼托空间
项目类型:室内 / 改造
项目地点:广州市天河区
设计单位:合作舍建筑事务所
主创建筑师:王慈航、宋方舟、罗健聪
团队成员:刘清岳、黄栋华
业主:广东乐知德教育投资有限公司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19年9月—2019年10月
建设时间:2019年10月—2019年11月
建筑面积:280平方米
施工:清远市尚上艺术装饰有限公司
设计顾问:Espen Tharaldsen
摄影师:李宏
版权声明:本文由合作舍建筑事务所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183****1628
4年前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