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 力场(北京)建筑设计
项目地址 北京东城区
建成时间 2020年1月
室内面积 300平方米
项目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南阳胡同6号,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演集团北京市舞蹈学院的排练场地,包含一个剧场。本项目是排练场内食堂,面积为300平米。场地空间结构复杂,主要有三个不同的空间组成,有层高较高的框架结构,也有北京传统四合院木结构瓦房,三个空间的标高不一,空间高低变化形成有趣的“探秘”空间。
空间张力:整体空间是由几个大小不一,建造年代不同的空间串连形成,各空间地面高低起伏变化有趣,有很强的空间塑造潜力。第一个空间是大厅区域,大厅是框架结构,层高4.1米。南侧有三个大的采光窗户,窗台较高,采光均好。大厅东侧有个狭长的通道进入下沉空间,这个空间是一个传统四合院的主屋,房屋是木结构,斜屋顶瓦房,之前被当做排练场的食堂。该屋正前方有一个微小庭院空间,庭院小但采光充足,是整个改造区域仅有的户外空间。穿过“厨房”区域到达“后厨”,空间层高4.35米,可塑性强。
物质的力与时间的力:大厅旧混凝土模板浇筑的印迹清晰可见,“厨房”区建筑是传统的梁木结构,年久失修,亟待被清理,以重新散发古老魅力。被潮气及蚊虫侵蚀的木头柱、混凝土模板浇筑痕迹、木屋顶、旧瓷砖水泥贴面、清绿色旧窗户、旧水磨石地砖,我们认为所有场地的这些物质之间有很强的联系,彼此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力。他们在不同的年代建造,修缮、连接,经过时间的洗练现在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及颜色,改造后与新空间巧妙相结合。这些一切由时间做为连接而发生的变化和对话,新设计就是要强化这种连接,强化物质之间因新旧对比而产生的时间感,强调因空间变化而形成人对时间的感知。
设计将不同空间有机串连,并形成稳定统一的空间而不显得凌乱。打造出新型、有趣的咖啡生活体验社区。在技术上实现异形曲面混凝土吧台。有序引导共享际施工和本项目的交叉施工。
大厅改造后为工厂区,由异形曲面混凝土吧台围绕透明烘焙间形成。客人与咖啡师的操作是“看”与“被看”的关系,客人散坐在吧台四周,可观看工厂运作和咖啡师的日常操作。吧台设计高度低于通常吧台,仅有800毫米,方便顾客与咖啡师近距离交流。大厅保留和修复原混凝土墙面、顶面及柱子。顶部以管为元素,设计出与吧台同轮廓的水平向金属管装置。其中一根管内接通水路,再由三根竖向管将水供应给吧台。金属银灰色外壳,透明玻璃的烘焙间内含夹层,夹层上方可作为储藏也可以作咖啡培训空间。烘焙间内有一台烘焙机运转,整个烘焙间从声音、颜色,材料上共同营造咖啡店“当下”的工厂状态。
工厂区与“旧时光区”由“时光隧道“连通。体验者进入11米长,且具有未来感的金属管通道时,会对下一空间充满好奇与期待。到达旧时光区后,由于空间切换给人强烈的穿越之感。之前的厨房区域改造后为”旧时光区“。
我们对老房子屋顶及窗户进行更换和翻修,保留原有墙面痕迹及老旧水磨石地面,以营造“过去”的时光。我们在主屋窗户中间与户外小院之间又设计了一个副吧台,主要服务于旧时光区和艺术空间。副吧台呈回字形,三分之一在户外,三分之二在室内。吧台两侧开门,夏季人多的时候吧台可做为中岛连接室内外。顾客可围绕吧台就坐,咖啡师也可以全角度提供服务。旧时光区家具是咖啡店主理人从海外淘回来的经典家具,很有年代感,强化了“过去时光”。
后厨区域被改造为集艺术沙龙、展示为一体的艺术空间。顶部圆筒形装置内可不定期邀请艺术家进行创作、装置或举办小体量展览等。
客人在不同的空间切换、体验不同空间营造的“场”,人们在这个“场”里交流、碰撞,并产生更多的能量。这个“场”与共享际及共享剧场融合,共同在老旧胡同区域内形成力场,这个力场一定程度激活了胡同的日常生活,也是我们对胡同文化生活方式的一次探索实践。
设计图纸 ▽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Metal Hands Coffee 铁手咖啡制造总局
项目地址:北京,东城区
项目业主:Metal Hands Coffee 铁手咖啡
建造时间:2019年5月—2020年1月
室内面积:300平方米
设计单位:力场(北京)建筑设计 Linkchance Architects
主案设计:安兆学
设计团队:候雪、于文婧、邵琳、张鹤
照明咨询:北京远瞻照明设计有限公司
建造材料:混凝土、穿孔铝板、不锈钢板、竹钢、条纹玻璃、镜面板、水泥艺术漆等
项目摄影:金伟琦、Linkchance Architects
视频制作:刘文彬
工程施工:北京市时代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撰文:Linkchance Architects
版权声明:本文由力场(北京)建筑设计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156****7100
5年前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