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 宁波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创作研究中心·少多建筑
项目地点 浙江宁波
建成时间 2022年9月
建筑面积 39,950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项目位于宁波市镇海区,临近九龙湖风景区,为48班九年一贯制学校(含6班备用教室)。本项目被自然河道分为两个地块,东侧地块作为教学区,西侧地块用于操场等体育设施建设。场地北侧为连绵起伏的山体,拥有优越的景观资源。总用地面积约6568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9950平方米。
▲ 项目视频 ©新锐图像
九龙湖群山层峦叠翠,碧波荡漾,湖光山色,相互辉映。时人有诗“九龙盘青山,松竹映碧波”,描述九龙湖的山水景致。
我们从九龙湖的山水自然中获取灵感,将建筑的空间形态与山水的自然形态和意境相结合,同时回应新时代对教育的诉求,力图打造出自由、开放、共享、灵动的乐园式校园空间。
自由流动的形体,高地错落的层次以及层层跌落的建筑形态,形成了丰富的第五立面和天际线,与周边的山水环境相互映衬,使得校园场景自然地融入周边环境之中。
聚落式的组团布局,不但改善了各空间的自然采光和通风,而且让公共空间和交通空间均获得了良好的景观视野。山水环境充分渗透入校园,提升了场所品质。
运动区布置在场地西侧,教学区则布置于用地较规整的场地东侧。设计将初中和小学划分为两个独立的组团,便于分开管理。
设计创造性地提出了十字对角空间布局,使人们从小学组团和初中组团可以方便快捷地到达各个公共教学组团,营造了一个功能上互不干扰、空间上又能贯通相连的教学空间。
为了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活动区域,我们在不同的标高处,打造多种尺度的弹性活动空间。层层的退台以及局部放大的交通空间,使学生得以在课间自由放松地进行交流、玩耍,不再受限于局促的走廊空间。同时,这也为各种开放的、探索性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合适的场所。
由于中小学的学生年龄差异较大,设计将报告厅、图书馆、食堂、体育馆等公共教育空间进行了整合,布置在中小学之间。这样,既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又在空间上进行了划分。
在社区层面,周边拥有大量的新小区,却缺少可供居民活动的公共空间。因此,本项目在设计之初就把校园资源向周边社区开放充分考虑在内,使西侧运动区可进行独立管理,为学校与社区分时共享创造条件。
通过活力廊道与平台的设置,设计把各个普通教学以及公共教学组团串联起来。局部空间的放大以及架空处理,既可以让学生们在下雨天也能进行户外活动,又能为师生的交流、共享、表演等不同活动创造可能性。
自由流动的开放式空间,鼓励学生们积极地探索和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多样性的活动空间。
灵动的建筑形体围合出各具特色的庭院,使空间富有趣味和层次。
各个组团围合而成的中央庭院成为整个校园的景观中心。景观堆坡和室外大台阶的设置,使得师生们可在这里讨论、集会,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校园氛围。
半围合式院落以及架空层形成了开敞的视觉通廊,创造丰富的景观,实现情与景的交融。
本项目采用地下接送系统,学生均通过地下等候区进行接送。接送车辆进入地下室后,在等候区附近排队停车,接送完学生后即可从另一个出入口驶离学校。学生家长非机动车在地面停好车后,通过广场的室外楼梯,经过地下等候区进行接送。
地下接送系统的设置,既安全高效地组织了学生的接送,又缓解了地面的交通压力。
建筑的形体以水平、舒展、灵动的造型与山水的形态意向相结合,使得建筑形体不显生硬而变得柔和,流动的空间为师生创造大量的趣味交流场所。
建筑外表皮以白墙为主,点缀橙色,活跃空间气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设计运用了百叶格栅、水平长窗等建筑元素,通过建筑的悬挑以及退台的变化,丰富了建筑的形体,用建筑的语言展示校园活泼向上的生命力。
本案设计立足于场所的地域性,灵动的校园建筑与九龙湖的山水相呼应与融合,力图打造出自由、开放、共享的乐园式校园空间,促进学生的自我探索和发展,为孩子们留下美好有趣的童年记忆。
设计图纸 ▽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仁爱教育集团九龙湖分校
项目地点: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镇滕山路
设计单位:宁波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创作研究中心
主创建筑师: 周冬、孙钢强、李真、杨声海、忻超斌
设计团队完整名单:
土建设计:徐欣、谢永华、毛晓霞、朱叶清、林健、陈庆、王武科、孔培莹、胡海波、宁俊超
设备设计:李辉、黄是萍、周观乐、孙晓敏、张聚伟、叶挺、金嵩
室内设计:潘虹、金嘉诚、李佳芮、王剑锋、竺炜
景观设计:钱奕鹗、王燕、寿海腾、孙开心
业主:仁爱教育集团九龙湖分校
设计时间:2019年至2020年8月
用地面积:65683平方米
建筑面积:39950平方米
摄影师:新锐图像
本文由宁波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上一篇:桥洞中的生活“剧场”:苏州河武宁路桥下驿站 / 致正建筑工作室
下一篇:华工设计院新作:河源东岸学校,风景“捕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