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有方“向内的花园:巴拉甘的世界”第3期考察团员——林嘉敏的随笔文章。已获作者授权。
国庆假期去了趟墨西哥,想去看看墨西哥建筑师Luis Barragan的作品。朋友和家人都很疑惑,为什么总是去那些听起来就很危险的地方?针对这个问题,我也回答不出个所以然,想去就去,没有那么多为什么。世界上哪有绝对安全的地方?“安全”和“危险”是两个相对的概念,而每个人对这两个概念的认知和标准又是不一样的。所以,无从回答。我想离开自己的舒适地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几点足够支撑我选择前往的决定。
旅行进行到一半时便萌生了要写旅行随笔的念头。想把这几日时光里所看到的事物、脑海里的想法与内心的感受抽取出来,并用文字的形式具体化,把这一部分的记忆永远封存起来。朋友说:“在写的过程中,你会回味、会思考,会让原本的感受更加深刻。”我很赞同。表达自己的方式有很多种,我可能更喜欢用图片和文字。虽然都不是最好的,但保证最原始、最真实。
去之前的一个星期,墨西哥的一个小镇发生了7.1级地震(又是一个年度闪光点),虽然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但多少有些影响。亲友都奉劝我们取消旅行计划,但我和小旅伴却异常淡定,对这个地方还多了一分憧憬,只是下意识在行李箱里多放了些保暖衣物、药品、一个随身携带的手电筒和几盒泡面。现在回想起来,我们也是心蛮大的,笑。
我对这个国家的印象来自自己这8天(不包括飞行时间)旅行中的记忆,这是站在一个旅行者的角度所看到的、主观、同时也较片面的墨西哥,自然和长时间在这里生活过的人的体会很不同。这次我们去了瓜达拉哈拉和墨西哥城两个城市,我会视这两者为一个整体,挖掘它们相同的地方。总的来说,我很喜欢这里。
我喜欢这里自由的氛围,这种氛围弥漫着整个大街小巷,也体现在了墨西哥人独有的气质上;从墨西哥人身上能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从容态度,这是一种有秩序的自由。信仰或许是解释墨西哥人身上那种独特气质的原因之一,无论是西班牙殖民统治前信奉的土地神、太阳神与月亮神等神明,抑或后期天主教的宗教入侵,都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影响。精神上有了以宗教为依靠和倾诉的对象,行为上又有神为指引,长期以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行为规范和思想体系。而信仰对自由的干预是适度的,宗教虽在人之上,但也未有忽略人的本性;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形成了这样一种有秩序的自由。
这种生活态度被很美妙地用颜色表达了出来,各式的颜色组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面貌和墨西哥独特的景观带。沿街色彩斑斓的建筑与涂鸦墙铺满了我的视线范围,在这样一个环境里生活,快乐也许会占据情感的大部分。
记得在墨西哥城的第一个早晨,我们坐车前往郊区一个教堂,沿途经过漫山遍野五颜六色的小房子,我们惊呼不已,那种视觉冲击至今难忘。经介绍后得知,这些都是墨西哥的贫民窟,由于附近城市缺乏工作机会,贫民纷纷涌至首都谋生,大批人口的涌入导致住房紧缺,这些城市新人口只能逐渐往山上迁移,政府也无力管束,便形成了这番景象。
且不讨论地区的安全性,墨西哥人对色彩的利用着实令我吃惊,这又体现了这个国家的包容度:在这样一个大空间里,容纳下各种形式和颜色的建筑,也容纳下不同的生活方式。自由、有序、平静。这样的氛围之下,让来到这里的人们很自然便融入了城市环境。一个城市的魅力体现于此。
我喜欢这里的自然。墨西哥到处都有大片的仙人掌与芦荟群,蔚为壮观。小动物与人类非常亲近,两者间似乎存在一种默契和信任,和谐地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这与年前去印度的情景有些相似——当地人不会刻意塑造一个专属于人类的空间,而是选择了和自然更贴近的生存方式,你存在于我,我存在于你。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对这样的一种模式也并未产生很大的影响。回想在国内,似乎不具可能性。这是为何?我们急迫地想用各种的人类行为去干预甚至替代大自然原本规划好的模样,不停地进行所谓的改变、创新,来契合我们的想像;也逐渐忘记了历史和文化原来赋予这片土地的宝贵价值;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可能会逐渐失去对自然、自我的认知与人类应有的情感,面对大片的石灰森林,我们脱离了与大自然最初的关系。
墨西哥人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也是我喜欢这里的原因之一。我们参观了在墨城的国家人类学博物馆,学习了一下史前文明和墨西哥历史,获益良多,这是个有着丰富历史文化的民族,尤其是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塑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壁画、雕塑乃至生活习惯都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并沿用至今。墨西哥人用艺术的形式记载了他们的文明,现在,在一些生活器皿、服饰与建筑等细节上,多少能看到墨西哥文明的体现,这样的一种记载形式,形成了墨西哥人对自身文化的认知和记忆、历史普及与对本土文化自信的建立。
一个建筑零基础的人试图谈论建筑和建筑大师,听起来挺滑稽的。的确,这谈不上谈论,只能说是一个普通人进入一个不普通的人所打造的空间里,感受到了什么。
这次行程里我们参观了巴拉甘若干个建筑项目,从他早期到晚期的作品中,的确能感受到一个逐渐成熟的进程——在他漫漫的建筑生涯当中,通过建筑去表达自己并形成属于他的建筑语言,这样一个过程也是认识自己、完善自己的途径。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方式,有的通过绘画,有的通过摄影,有的通过文字。而建筑师选择利用建筑作为载体,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其中。这种无声的倾诉,只有在你进入他的空间时才能感受到。
我喜欢看建筑,喜欢通过设计师的眼光去看待一个空间,并了解他的想法和世界观。这次参观的项目中,巴拉甘的自宅使我印象最深刻,感受至深。
一个人的家可以说是最私密、也是自己最具选择权和存在感的空间,因为这里只属于你。在这样一个空间里,我们可以无所顾虑地表达自己,调节自己所追求的舒适度和安全感。
巴拉甘的家,外观非常低调—— 一座“十分普通”的灰色建筑被安静地放置在了街道的角落,稍不留神可能就会错过了。踏进他的家门,被他精心打造的光、颜色与家居摆设所打动,这是个情感多么丰富而细腻的人呐。
走在巴拉甘自宅里的每一步都是神圣的,因为这个空间里的每一个小细节都有着他的指引,按照他的想法去行走和观看,也许是我对这个空间所可以表达的基本尊重和敬仰。我小心翼翼地控制自己的步伐和视线,深怕错过了这里任何一个细节。我们跟随着向导的指引,听着他为我们讲解这里每一个角落的故事。这里有他年幼时的记忆、有他曾经到处旅行所获得的思想和灵感、有他对某些事物的执念,例如:马、艺术品、小阁楼和花园,当然也少不了他的生活气息。一个对光、空间、色彩和细节那么敏感和挑剔的人,对我而言,是一种致命的吸引力。他在用心生活,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世界并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养分。
朴素的建筑外表内装载着这样一个绝美的空间。是啊,他在刻意拉开与世界的距离,这么美丽动人的灵魂需要好好保护起来。如果巴拉甘还在世,发现几乎每天都有那么多陌生人看他的家,估计会不高兴了,我为我的好奇心感到抱歉。被别人发现自己的内心,或者当一个陌生人在自以为是地谈论和评价你时,是一种冒犯和不敬。这个空间可能多少体现了巴拉甘的某些部分,但总归不是他的全部。
每个人的内心总有那么一部分是专属于自己的,我觉得,这样的一部分形成了人与人间一堵无形的墙,是不管多亲近的人都无法逾越的距离。对这样一个距离有适度的把控,或许可以达到一种关系的和谐。这是一种智慧。而我自大地认为巴拉甘对这种尺度把控得非常完美。屋里的每一个房间的位置和距离都是经过精心安排的,越是亲近的人的房间,距离主人房越近,连行走的方向和形式都为你设想好了,真是个控制狂。也许这种对细节几近苛刻的安排才能让巴拉甘得到内心的舒适,这是他的一种需求,这个需求完全合理。
巴拉甘使用大量的色彩,唯独不用绿色,因为他认为绿色是属于自然的,在他设计的每个空间里,都会有一个户外花园,花园里有大量的绿植,这样便填补了房子里绿色的空位。花园是房子的延伸,落地玻璃又使内外空间得以交流,这个想法真好。当你的视线接触到窗外的花园时,是一个很好的与大自然亲近的契机。或许,设计师在进入家的空间后,便试图完全脱离社会这个繁杂的环境,还原自己身为人类,或者一个渺小灵魂在大自然的角色,这也只是我个人一个猜想——人间社会和自然,他选择了后者,更希望和自然与宇宙亲近一些。在他1980年普利兹克建筑奖答辞中提及到费尔迪南·巴克的一番话:“花园的灵魂在于它能最大限度庇护人类所能支配的宁静”。这是他对一座完美花园的渴望的来源。在谈到他在格伦比斯的花园时,他说:“在这小小的领域里,我什么也没做,只是把我们经历了数千年的东西归于一统:创造一座平和愉悦的花园,正是以物质表达情绪的渴望,如同人们探寻与自然的依存。”
他对光的使用令我着迷。词汇的匮乏使我无法用文字去表达这样一种意境,唯有尝试用图像记录下眼前的一切。哪个角落需要光、多少光、什么颜色和形式的光、照射的方式和折射角度,这些问题在他的空间里可以完全得到满足,空间的透视随着光线变化,氛围令人陶醉。
除了巴拉甘的自宅,由他出资改造的嘉布遣会小礼拜堂也使我印象非常深刻。对这个空间的改造可能是他作为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所想表达的对这个信仰的热爱。
礼拜堂墙上浅浮雕的十字架随着室外投射进来的光线产生的光影和形态,真是太美了。虽然我信奉佛教,信仰本身竖立了我与这个空间的隔阂,但既然选择进入这里,便要放下自身的属性。我们听从修女的指示,倚靠着光对面的墙,感受着巴拉甘想要表达的情感和空间的神圣感,并获得了内心的平静。后来,我们被带到一个小房间里,修女要求我们闭上眼睛冥想十分钟,这是旅途中最重要的十分钟。在一个绝对安静和漆黑的空间里,你主动或被动地需要去直面自己,这其实并不容易。在没有其他外在干扰的情况下,你能看到的是自己脑海里的影像,能听到的也只是自己内心的声音。在这十分钟内,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内心的不安和焦虑,有太多的缺点需要改正。这短暂的时光对我非常重要,感谢修女。
今年已经过去了一半有多,走了不少的路,也越走越远,看了自己一直想看的风景,很满足,很感恩。旅行之前,首先要放下自己对事物固有的认知,要带着一个开放的心态和胸怀去准备好迎接即将面临的新事物和挑战,要带着一颗谦卑的心去交流和感受,通过思考、过滤和积累形成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是我认为非常重要的几点。旅行不仅是开阔眼界,更多是在行走的途中让你回溯过往、反思自己,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这次旅行回来,有一些后遗症,感觉自己离现实有点远,需要慢慢回归,旅行只是一种调剂,不能成为生活的大部分。总而言之,每天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忠于自己便是,当然,也不要忘记对美的追求。正如巴拉甘所说:“如果剥夺了人类生活中的美,生活将毫无趣味。”
版权声明:本文由作者授权行走中的建筑学发表,禁止转载。
上一篇:何为地域:湘西老司城古建探访
下一篇:西班牙建筑和地中海的自然与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