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建筑地图98 | 纽约:新建成

建筑地图98 | 纽约:新建成
编辑:李菁琳;校对:李菁琳 | 2020.11.19 11:52

无论世界如何改变,纽约也永远是全球最火热的建筑实践场之一。

 

继2017年第一篇建筑地图——“纽约那些逼格满满的建筑”之后,三年过去,这座城市又落成了无数新房子,其中不乏多位普利兹克奖得主的新作。

 

从公寓到公园,从教学楼到演艺中心,还有长得像美术馆的拍卖行?一起来看看纽约最近三年新建成的吸睛之作。

 

纽约新建筑漫游地图(编者绘)

 

 

 

01

哥伦比亚大学曼哈顿维尔校区

Columbia University The Manhattanville Campus

RPBW, 2019

 

由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设计的哥大曼哈顿维尔校区三栋新建筑,由左至右分别为:2017年建成的Lenfest艺术中心,2016年建成的Jerome L. Greene科学中心,以及2019年建成的论坛大楼。©Frank Oudeman Courtsey of Columbia University

2019年,普利兹克奖得主、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完成了在哥伦比大学曼哈顿维尔校区的第三栋新建筑:论坛大楼。前两栋分别为2017年完成的Lenfest艺术中心与2016年完成的Jerome L. Greene科学中心。皮亚诺通过材质、结构与地面交通将三栋建筑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开放的社区空间”,并表示:“我们的目的是想让这座校园成为纽约街道的一部分。”

 

论坛大楼,建成于2019年 ©Frank Oudeman Courtsey of Columbia University

论坛大楼主体为混凝土材质,外立面为玻璃幕墙,以此消减大体量给人带来的沉重感。底层大面积的开窗,不仅使建筑更显轻盈通透,也为室内带来了充足的采光。

 

Lenfest艺术中心,建成于2017年 ©Nic Lehoux / Courtsey of RPBW

8层高的Lenfest艺术中心通过体块穿插、架空悬挑、立面“加减法”等手法,将一个简单的方盒子雕琢成富有动态感的造型。底层除了放映厅之外所有空间都向南开放,在建筑外设计了一个景观庭院,作为城市与建筑的过渡,同时也加强了建筑物与社区的联系。

 

Jerome L. Greene科学中心,建成于2016年 ©Nic Lehoux / Courtsey of Columbia University

9层高的Jerome L. Greene科学中心是哥大有史以来建成的最大建筑,反映了皮亚诺倡导“将学习、教学、探索和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的设计理念。建筑整体上看像是一座“透明的工厂”,彰显了“高技派”风格的特点。

 

 

02

西56街611号

611 West 56th Street

Alvaro Siza,即将建成

 

立面效果图 ©Noë & Associates with The Boundary
室内效果图 ©Noë & Associates with The Boundary

普利兹克奖得主、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于2015年设计了纽约56街西611号大厦。这是西扎在美国的第一个项目,建筑目前正在施工中。

 

大厦高37层,约137米,可俯瞰哈德逊河、远眺城市景观。建筑形体细长,采用浅色土耳其石灰岩覆层,与大面积薄框窗一起组成了有韵律的表皮网格。建筑顶部四层由石灰岩完全覆盖,精致而纯粹。玻璃与石材的结合使建筑轻盈而不失质感,石材的拼缝也使建筑有了一丝“西扎式”的细节特点。转角的开窗使建筑在体量上进一步消解,也使居住者有了更好的观景角度。

 

 

03

苏富比纽约总部翻新

Sotheby’s New York

OMA, 2019

 

©Brett Beyer Photography

拍卖是个老派且严肃的行当,拍卖行却未必古板。始于1744年的苏富比作为世界上资历最老的拍卖行之一,一直适应着时代变化,将展览等活动与拍卖行的主业相结合,探索更多面向公众的可能性。

 

2019年,OMA完成了对位于约克大道1334号的苏富比总部大楼外科手术般的介入,使内部空间发生了整体性的改变。通过调整及合并辅助空间来提高整个交通动线的清晰度,同时为新的销售区域、展厅和客户区域留出更多连贯而开放的空间,以便为客户和参观者带来更好的体验。大楼的1-4层增设了40个新画廊,其空间的大小、规模、材质和形式均有所不同,旨在适应苏富比不同类型的销售、展览和活动。

 

 

04

康奈尔科技园彭博中心

Bloomberg Center at Cornell Tech

Morphosis Architects, 2017

 

©Matthew Carbone

在纽约罗斯福岛的康奈尔科技园内,普利兹克奖得主、美国建筑师汤姆·梅恩的事务所墨菲西斯设计了一栋新大楼。与之前的项目相比,这栋大楼扮演了一个新角色。它是一个研究型学院,能量驱动,顶部的大型冠层铺满了光伏面板,可为设备发电。另外一个特别的想法体现在建筑的立面上,上面的孔洞可以随着一天中阳光的变化而移动。

 

 

05

哈德逊广场艺术中心

The Shed

Diller Scofidio + Renfro, 2019

 

©Iwan Baan

2019年3月,总投资达250亿美元的哈德逊广场正式开幕。这个黄金社区的几栋新建筑都赚足眼球,其中就包括了由DS+R建筑事务所设计的The Shed艺术中心。

 

The Shed的设计旨在以其物理形制支持艺术家们最雄心勃勃的想法,它的8层高主体建筑包括两个画廊空间、一个多功能剧院、一个排练空间、一个创意实验室和一个天窗活动空间;在此之外,建筑的最大亮点在于主体建筑之上,一个可伸缩的钢骨结构外壳:它可以从原有位置伸展开来,沿轨道滑行至邻近的广场上,使建筑的占地面积扩大一倍,以此更好地满足大型表演、装置、活动的需要。

 

 

06

哈德逊广场观景平台

The Vessel

Heatherwick Studio, 2019

 

©Michael Moran for Related Oxford

哈德逊广场另一栋吸睛无数的建筑/构筑物是The Vessel,这是一个16层高的圆形攀爬结构,拥有2465级台阶和80个平台,俯瞰着哈德逊河与曼哈顿。

 

英国建筑师托马斯·赫斯维克通过将台阶之间的虚空间打开来创建一个三维的格架,将公共广场在垂直方向上向上拉伸,从而创造出总长超过一英里的步行路径。为了给这个拥有着154个相互连接的梯段的“台阶井”创造一个连续的几何图案,建筑师决定将本项目打造为一个自承重的结构。最终,通过在每对楼梯之间插入一根钢脊解决实现了这一目标,同时在“向上”和“向下”的结构之间形成一种自然的区分。结构所使用的未经处理的焊接钢材直接暴露在大众的视野中,使The Vessel具有高度的透明性和完整性,深铜色调的金属饰面也将其与周围的建筑区别开来。

 

 

07

Edge观景台

KPF, 2020

 

©Related Oxford
©KPF+Connie Zhou

高度创纪录的Edge观景台位于纽约哈德逊广场30号第100层,是西半球最高的室外观景台。今年3月,观景台已正式对外开放。

 

Edge观景台由KPF负责建筑设计,Rockwell Group负责室内设计,人们在这里可以前所未有地欣赏到纽约街头、新泽西西部和纽约州长达80英里的美景。无论是斜倚在城市上空倾斜的玻璃墙还是步入悬空玻璃地板,亦或是在100层到101层的室外空中阶梯上欣赏美景,游客将体验到无比的刺激。

 

 

08

西28街520号

520 West 28th Street

Zaha Hadid Architects, 2018

 

©Hufton+Crow

在纽约高线公园片区,街道和公园之间的交互极具都市动感。这个层次丰厚的公共片区经过了历次迭代发展,扎哈·哈迪德事务所于此新落成的公寓回应了场地肌理及语境,将新的建造理念带入,成为高线片区基地历史上最新的一层。

 

设计以分层区分出各个生活空间,并以此回应28号大街和高线公园多层次的城市空间特质。层次感通过大楼表皮的连锁人字形钢结构表达而出,体现着切尔西地区的工业历史及精神,工艺的细致质感延续了纽约市对公共区域环境品质的重视。

 

 

09

纽约高线公园最终段

Spur The High Line

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 & Diller Scofidio+Renfro & Piet Oudolf , 2019

 

高线公园全景 ©Iwan Baan
Spur局部鸟瞰 ©Timothy Schenck
Spur广场 ©Liz Ligon
Spur节点 ©Iwan Baan

高线公园基于历史悠久的高架货运铁路而建,是一个将公园区域与社区、街道以及城市融为一体的公共空间。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欣赏纽约市的独特风景,同时体验艺术、表演和社交的乐趣。

 

Spur作为纽约高线公园最后一个完成的部分,已于2019年6月正式向公众开放。沿着西30号大街一路向东,结束于第10大道的上方。从Coach走廊宽敞而抬升的空间出发,穿过茂密的树林进入Spur, 最终进入呈现着大型艺术作品的高线平台(High Line Plinth)。这一戏剧化的空间两侧设有大尺寸的座位,人们可以在这里眺望并沉浸于周围开阔的城市景观。

 

 

10

伦纳德街56号

56 Leonard Street

Herzog & de Meuron, 2017

 

©Iwan Baan

©Hufton+Crow

由普利兹克奖得主、瑞士建筑双人组赫尔佐格与德梅隆设计的伦纳德街56号大厦,反对我们日常生活所见的摩天楼的重复性。它的抱负是:不管摩天楼的规模有多大,都要塑造出一个独立的、私人的、甚至是亲密的角色。

 

项目被设想为单个住宅的堆叠,每个住宅都是独一无二的。建筑师通过移动和变化的楼板来处理悬挑、角落与露台。在塔底,堆叠形式可对街道尺度与具体场地作出反应;塔顶则错落起伏,与天空融合在一起。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均来源事务所官网及有方网站已发表项目,版权归摄影师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电话:0755-86148369;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建筑地图
新建成
旅行
纽约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