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C+ Architects的第三个年头,对于建筑师来说,三年是太短的时间。这一年,我们接到的委托项目类型更加多样、规模也在逐渐变大。日复一日的工作中,面对每一个新的挑战,每个人都在拼命吸收新的营养,并不断开拓着自己的边界。我们希望用自己的眼睛敏锐观察身边乃至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同时通过建筑师这一职业对社会作出积极的回应,从而让生活的环境通过设计变得更好。
在即将到来的2018年,希望与事务所的伙伴们一起享受作为建筑师的每一天。"
——C+ Architects
C+ Architects建筑设计事务所,由主持建筑师程艳春与合伙人于2014年在北京共同建立。事务所关注当前城市、乡村所面临的问题,认为建筑是人与自然进行对话的媒介,努力实现人、环境、社会之间的和谐共生。事务所追求通过简洁的设计来解决本质矛盾,在创造更多可能性的同时,寻求实现设计价值的最大化。同时,事务所的项目对美有着坚持不懈的追求,并把设计作为连接传统与未来的纽带。
C+ Architects的项目丰富多样,涉及城市更新、住宅、美术馆、学校、旧建筑改造、酒店、乡村复兴等,并在不同类别的项目中都作出了新的拓展和突破。除了建筑项目之外,事务所也积极参与到与城市、乡村更新相关的艺术、公益等活动中。 “C+”中的符号“+”可以理解为“家”,家是构成城市、村落的基本单位,也是人类社会中的基本细胞。设计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也将影响生活,最终成为生活本身。另外,建造房屋需要各个行业人士的通力配合,因此“+”也意味着事务所将以开放合作的心态与大家合作,共同实现最初的建筑梦想。
C+ Architects, established by the architect Cheng Yanchun and his partner in Beijing, 2014. The studio focuses on the issues of the city and the countryside, and believes that architecture is the medium of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and nature, trying to realize the harmonious symbiosis among human, environment and society. The studio seeks to resolve essential conflicts through simple design, and tries to achieve maximum design value while exploring and creating more possibilities.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jects of C+ Architects consistently pursuit of beauty, as well as regards design as the link between tradition and future.
C+ Architects has a range of diverse projects, involving urban regeneration, housing, galleries, schools, renovation of old buildings, hotels, rural renewal, etc. The studio has made new developments in both the project itself and the professional fields. In addition to the architectural projects, the studio is also zealously participated in the art activities and public services related to urban and rural renewal.The symbol “+” can be understood as “home” in Chinese, referring the basic unit of the city and the fundamental cell of human society. Design is not just a tool for solving problems; it will affect life and ultimately becomes life itself. Moreover, the construction work requires full cooperation between different professionals, which means “+” also stands for a gesture of open mind, and make the original architectural dreams come true together.
缘起:住宅空间的延伸
一般来说,功能、面积和高度等物理指标都是现代人衡量房子的重要标准,甚至当下的住宅会将得房率作为最初的设计依据,每一平米面积都需要释放出其最大的价值。然而,传统住宅里看似没有实际使用功能的空间,往往却有着重要的存在意义。例如日式房屋里的“壁龛”,就像一个迷你美术馆,会悬挂精心挑选的字画,并摆放上花器等陶瓷工艺品,往往是家庭的最高精神象征。壁龛里的物件会随着季节变化更替,主人希望通过这个空间,把自己的品位和审美展现给客人。这时,“无用”的空间变得比“有用”的功能更为重要,具有“壁龛”的房间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整个房子最核心的地方。
榫卯、装配化
整个装置利用传统的木材榫卯技术,不使用任何金属连接,通过拼接的方式搭建出了一个可以移动的“小屋”。一种构造方式便可以把整个小屋搭建起来,并且构件被切分成了便于搬运和安装的尺寸,拼接的肌理和材料的截面被原始的表达。当小屋不再承担它的功能后,这些构件可以被加工成其它木质产品,实现可循环再生使用。
家具的扩大化、建筑的微缩化
“小屋”是介于装置与建筑之间的暧昧存在,它像是一个扩大的家具,同时也像是一个拥有建筑特征的房子,这和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中的床是一样的。2.4米立方的方体四个角被切掉,形成了窗和门洞,让光线可以从不同方向进入空间,像是一个光线的盒子,通过光线的变化可以感知时间的变化,从内部透过不同的洞口可以看到不同角度的天空与风景。
主持建筑师:程艳春
设计团队:C+ Architects建筑设计事务所,北京建筑大学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创新中心
制作 / 结构顾问:失物招领
项目类型:建筑装置
状态:已建成
时间:2017年5月-9月
地点:北京
建筑面积:5平方米
摄影:C+ Architects
2016年秋天,C+ Architects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程艳春接到北京建筑大学的委托,对位于西城区展览馆路老校区的教学5号楼进行空间改造设计。教学5号楼建于1956年,是一栋中西折衷风格的建筑,其内部空间比较简单,中间一道狭长的走廊,走廊两边都是教室,在建筑两端各有一个楼梯。
联系建筑与周边环境
在设计之前,建筑师关注的不仅仅是单体建筑,同时也在思考将来如何对花园进行改造。5号楼位于校园的西侧,与3号楼、4号楼围合成了一个小花园,小花园里种了一些植物,还有一座喷泉,有时会有人在这里休息,但大部分时间是作为交通空间和景观。
由于这个院子在校园里侧相对私密,较少受到外来人员的干扰,因此考虑将来与三栋教学楼联动,让它能够更多的为教学相关活动服务,而不仅仅是一个花园。改造之后,在面向花园的南侧中间位置增加了一个出入口,同时这里也是一个公共活动空间,希望让人流与花园能够有更多的互动。
顺势而为
设计团队接到委托的时候5号楼正在进行内部拆除,在现场调研中考虑到整栋楼的屋顶木构造和山墙都非常有特点,于是决定保持木屋架外露的状态,仅对其进行加固和清理。改造后,原始山墙上的拱形被清晰地表现出来,多层拱形连续排列,形成了有秩序的空间进深感。为了稳固屋顶,加入了一些新的支撑结构,人们在二层公共空间可以直接看到原有的屋顶、山墙与新加入的构件组合在一起。外露的屋顶结构也为今后在这里的学生提供了观察建筑的样本。此外,屋顶上新添置了采光天窗,将阳光引入建筑,一天之中,建筑内部的氛围随着光线的变化,也会产生细腻的改变。被木屋架打散的自然光影投射在建筑内墙和地面上,和窗外花园的光影相互呼应。
创造新的空间体验
原有的老教学楼缺少评图、讲座的公共空间,而目前的教学模式中则需要有尽可能多的这种空间。改造过程中将二层中间的南侧楼板拆掉后,在建筑内部中创造出了一个两层通高的公共空间,这里作为开放的阶梯教室可以举办各种公共活动。北侧则被改造成一个开放的评图和讨论空间。新创造的公共空间集中在建筑的中心区域,在服务两边的教学空间的同时,削弱了狭长走廊的封闭感,视线在这里上下回游,使得建筑空间更加开放、立体。另外,一、二层走廊两侧也可以展示学生作品、教学成果。自然光线的引入、公共空间的开放等等,为老建筑提供了新的体验及活力。
方案设计:C+ Architects建筑设计事务所
主持建筑师:程艳春
项目建筑师:曹鹏飞、郝石盟(北京建筑大学)
设计团队:赵晨璋,王俊凯,张鹏,朱轩宇,史春雪
施工图设计: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
项目类型:学校改造
状态:已建成
时间:2016年10月-2017年6月
地点:北京市
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
摄影:夏至
C+ Architects
网站:http://cplusarchitects.net/
版权声明:本文由C+ Architects事务所授权有方发表,禁止以有方编辑后版本转载。
上一篇:2018年,全球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新建筑?
下一篇:对话META-工作室王硕 : 森之舞台,攀缘于自然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