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侯博文获得南京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后,就职于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集筑工作室。而现在作为南京都市建筑摄影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摄影师的他,在实践中发现对建筑的感受力仍大于摄影,如何让观者通过照片去建立对一座建筑的认识成为侯博文深究的问题。
因为建筑设计和建筑摄影都各从事了数年,所以很容易感受到二者的不同,它们初看上去很像是一对逆向的过程:建筑设计往往是解读场地、提炼概念、塑造建筑;而建筑摄影则以设计概念为线索,以场地为限制条件,解读建筑。
但在我看来二者又不是简单的逆向过程,更深层次的不同在于: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我更像是导演,更大程度上是在自我的世界中去对外界做出反应;而在建筑摄影的过程中,我首先要像是演员,努力去扮演着每座建筑的设计者、评论家甚至公众,用他们的心态去解读建筑,然后才是一个把城市和自然环境、时间、光线等为我所用的导演。对我而言,能进入到演员的状态中,是很重要的,好在我自己也是建筑师和旁观者,进入角色会相对的容易。
从事建筑摄影工作,势必会不断地提醒自己要保持两方面的专业性,一是专业地解读建筑,一是专业地创造影像。而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会发现它们的理念还是有一些相通的。其中最主要的感受可以概括为:二者都是在处理关系。跟建筑一样,影像的灰度、对比、反差、构图等各个要素之间也是高度关联的,所以就想我们在建筑设计中经历的一样,在影像地创造过程中,也是要动态地处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只有动态地去看待和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整体上才会和谐。比如说,对比、反差、构图三者都可以作为在画面中突出主体的工具,那么我们在调整其中一个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如何去调整另外的两个才能达到新的平衡。
我作为建筑摄影师,虽然在摄影上不断要求自己和团队到达新的高度和专业程度,但是我对建筑的感受力仍然是大于摄影的。如何让观者通过照片去建立对一座建筑的认识,是我们反复思考的问题。毕竟与人在建筑中随意走动不同,建筑摄影直接呈现的是凝固在图像平面内的空间关系。这就需要我有步骤地或者是把建筑空间展开,或者是把不透明的建筑空间变得透明等等,而怎样展开,如何透明则是要根据对建筑场地、设计概念、自然环境和设计者的主观选择的共同把握,去设计一套方式策略,所以,又回到了设计上来。
或许作为建筑师最具幸福感的时刻之一就是看到自己的建筑作品被公众很好地使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布景或者舞台。那么作为建筑摄影师的我,同样具有这样的时刻,那就是我的镜头捕捉到人们非常自然地走入建筑场景,建筑正容纳着人们的生活。
摄影 侯博文
版权声明:本版权归有方所有,转载请通过邮件或电话与有方媒体中心取得授权。
上一篇:建筑师在做什么110 | 钱方:不懂建造的设计是纸上谈兵
下一篇:沙龙 | 贾如君:不只是居住——苏黎世非营利性住房建设的百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