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方,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CSWADI)总建筑师,前方工作室主持人。他身处成都,却早已在繁忙的工作中忘却了蜀地的闲适,在最近的项目中,他不断总结着项目的经验及设计方法,也遇到不少挑战。从业三十多年的他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建筑设计是个综合既存多元要素的系统,是协调关系的学问。他尤为重视建筑师对设计全过程的严格精细的把控,在他看来,这是让建造“关系”到位的必要前提。
有方:最近在做的项目是哪些?
钱方:作为建筑师,身处休闲之地成都,享受不到闲适的氛围,反倒是忙得不可开交。说到近期忙着的项目,就提三个有特点的吧!
一是成都“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展览中心”,总建筑面积约57万平方米。这是成都天府新区政府主导实施启动的大项目,该项目从设计到竣工使用,要求是三年时间,从目前的实施情况看基本能达到进度目标。这个项目是典型的“三边”工程,其时间紧迫和技术复杂性还不限于建筑单体本身,从设计之初到实施过程中,项目所在地的城市、交通、市政规划均在变动之中,因此要求建筑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协调沟通经验和良好的对问题把控预判能力,当然包括对不断出现问题(包含非技术问题)的应急处理手段。
二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下热尔乡小学的学生宿舍,这是中国扶贫基金会援助的“暖巢”项目,是个慈善工程。若尔盖大草原海拔高,年平均气温只有1℃左右,属建造资源贫乏地区,又是我国的“水仓”,生态状况十分脆弱,在投资非常有限的基础上,我们所做的建构设计,采暖为全被动零碳排放方式。设计过程中我们协调了若干建材商进行相关产品的赞助,缓解了资金的缺口,目前工程(1200多平方米)已近完工,从现场初步检测的情况看,数据与设计相符,在室外极端气候情况下,室内外温差可以达到近30℃。同时我们正在总结这个项目的经验及设计方法,希望以设计导则的形式提交政府管理机构,以期达到更广范围的积极影响去实现绿色建造。
三是成都郫县五彩城商业综合体项目。这是个商业综合体,结构主体已完成,因错失了最佳商机项目濒临死亡,在大成都地区人均商业建筑面积世界第一的背景下,如何通过业态重组进而调整设计,盘活该项目?同时协调解决新老消防规范交替的诸多技术问题(头绪多如乱麻),这对建筑师来说无疑是个挑战。对于改造项目,除了对旧有使用过的现存建筑改造外,我们常会遇到对未完成建筑的改造,这也是中国特色。
有方:和过往比,最近做的项目有哪些新的思考或尝试?
钱方:说到思考与尝试,作为职业建筑师,这两个动作其实是持续常态性的。从业三十多年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建筑设计是个综合既存多元要素的系统,是协调关系的学问。它事关资源、政经、文化、艺术、科技、材料、建造等方面,从宏观到微观,其间的“关系”和谐共生了,就能够产生好的建筑。影响“关系”的要素中“权力”及“价值观”(欲望)是不可被忽视的,我国建筑业高速发展这些年产生的众多问题,都绕不过这两个因素,因为它是建筑设计及其建造的前提性制约因素。因此我尝试着以积极的方式把设计提前,希望以理性正面的价值观去影响设计工作的环境。除了主动做项目前期策划外,还参加或主导制定标准、规范,同时也参与了一些我国行业机制和体系研究(如程泰宁院士主持的国家住建部的课题)的辅助工作,我认为这是建筑师同行公共的事业。
有方:当项目进入施工阶段,你去现场的频率如何?通常会遇到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钱方:不去现场的建筑师不是职业建筑师。我从业以来就没脱离过施工现场,谈到频率,在有施工现场服务时,平均每月不少于两次吧。
设计是建筑师心目中的现实,而这个“现实”与真正现实的距离是要靠现场去拉近的。作为一个项目的设计者,设计要呈现的效果在建造未完成之前只有设计者自己清楚,语言和图纸(包括效果图)是无法完全表达的,这是个“实践出真知”的过程。刚从学校毕业入行的时候,下工地现场,我常向工人讨教学习多种建造方法及其原理,反馈到新的设计中去,使得设计科学合理易于建造,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创新(专利),与此同时,把设计最终的呈现与设计心目中的“现实”进行对比,这可以帮助你校正设计决策的判断(关系的协调);而如今去现场,变成我指导工人施工,因为过去的专业工人是经过培训分级的,而现在的工人是直接农民工招来就用,基础专业知识的培训严重缺乏,照图施工都有问题。现在的建设发展速度太快,许多事物空心化了,所以作为职业建筑师,为高完成度实现心目中的建筑,现场处理问题应成为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设计全过程的严格精细把控,是让建造“关系”到位的必要前提。
现场也是一种关于建造的学习,它是对设计进行检验的镜子,它帮助你检查表达方式,帮助你矫正决策判断、认知现实的边界。不懂建造的设计就是纸上谈兵。
有方:当下面临的最大的困惑是什么?打算如何解决?
钱方:其实在中国当建筑师,就是在众多困惑中游泳,苦中作乐的职业。如果谁要是承受不了,那么趁早改行;如果要坚持,痛并快乐着吧!
有方:如何看待建筑设计行业现在的处境?打算怎么应对?
钱方:中国的建筑设计行业成为今天的现状,有其自身的原因,建筑师们应该以国际执业建筑师的要求反省。现实更多的深层影响因素来自文化与体制的方面,不管怎样,就建筑师每个个体而言,依然有巨大的空间去做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情,关键在于行动——一种持恒理性有控制力的行为。
有方:最近读的有趣的书是什么?简单阐述理由。
钱方:已经许久不看建筑类的书了,建筑师的圈子小且自以为是,说来说去都成了罗圈话或玄虚故弄,所以恢复老习惯,看建筑之外的书。我设计中的许多想法其实都源自建筑之外,反倒印证了建筑学科的综合性和多元性。
最近读了本有趣的书是《人生的跟帖》是画家朱新建所著,读来轻松畅快引人思考。他的文笔(自述)自性幽默,深刻之中带着自然的洒脱,他对生活的态度与追求是“学会了用汗水和善良这两件东西去和命运换一件东西,这件东西就是快乐”,实在的接地气儿。读书读好书,是一种有益的人生阅历,在阅读之中,你可以感知熟悉而未知的世界、看事物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睿智的切入方法。
有方:最近一次旅行去了哪里?
钱方:平时技术管理工作及设计工作把日程表塞得很满,大段时间的出行较难实现。城市里呆久了,不喜那份繁华与喧嚣,所以近期利用周末游走了成都大邑县的悦来古镇,做一个采风。一条“资本主义”的公路从古镇上穿过,把古镇 “风水”的一端切断,小镇残留的部分倚靠着溪河偏寓一角,“经济”的潮流所向披靡,繁杂与喧闹把人文的积淀洗濯的苍白不堪。深入残留的小镇街巷如步入别样的情境,安静恬淡,空间“随机”,意趣盎然。我为其间的多种生活场景所着迷,也被小镇居民生活因环境而智巧的处置方式所折服。一种随遇而安的自在弥漫在空气中,风声、水声、树叶的沙沙声和着人声,让街巷丰富有层次的空间(有些地方会带给你一点不期而遇的小惊喜)染上润泽的氛围。
采风于我是一种观察体验人们生活方式的途径、是学习前人智慧建造的手段、是开展设计入手的素材。很难想象不懂生活的建筑师能设计出令使用者满意的建筑。
有方:最喜欢或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建筑师是谁?
钱方:过去有,现在没有了;或者说只有喜欢,没有最喜欢。因为我在变,我的认知和理解在变。我关注的是建筑师的作品本身及其作品产生背后的背景因素、作品设计者解决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方法。我认为每个建筑都有它所应对周围环境的自性,而非仅仅是建筑师赋予建筑自身的独自呈现。
有方:最近有发现对你特别有启发的建筑师吗?为什么?
钱方:2016年普利茨克建筑奖得主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的观点就很有启发性,他认为“他的设计首先是脱离自身的,他对个人的艺术或美学的指标没有兴趣”。对此我并不认为他的设计没有自我及美学追求,其实是表明了他对于设计的一种更为客观理性的价值取向。他以建筑手段关注非建筑问题(贫富、污染、拥堵、隔离等)及生活本身,看其作品出手平和而有力,是有智慧和控制力的建筑师。
有方:上学时,哪门课让你最有兴趣,为什么?
钱方:当然是设计课了。因为在这个课程中,你可以尝试着将所掌握的知识融会贯通,并以游戏的方式去博弈面对的设计问题,无论真实与否。
这是一种“自由”的快乐。
有方:最近哪件社会议题最让你关注?
钱方:今年2月份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行业内沸沸扬扬,但在社会上、包括媒体小动作一阵就没声了。目前业内的工作运行状况一切照旧,看不到任何变化。城市的话题本应是城市中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可事实上远不如娱乐八卦话题来的博人注意,这就是中国社会价值观的生态现状。
仔细研读了“若干意见”,其实其中许多观点和理念在改革开放高速建设的过程中,业内智仁之士早有提出,但为何非要到环境破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才幡然醒悟呢?我以为问题的核心在于权力如果没有得到约束,就会出现少数人或个别人的意志凌驾于公众利益之上的情况,包括建筑师在内。
有方:最近除了设计外,花最多精力的活动是什么?
钱方:作为三千多人大院的总建筑师,除了设计创作之外,我大部分的精力花在两个方面:一是院里的技术管理工作,其中包括质量管理、技术标准的制定,新技术的研发储备、设计人员培训、相关各专业各部门的协调管理等等;二是参与国家及行业层面的相关规范和标准的编制、参加行业运行机制研究的评价、参与行业内各种科研项目的研究等等。这些工作本不是我的兴趣所在,但需自觉平和地扛着,内心的道德良知诉求指引我必须做好这些事,为了公共利益,为了我们生存的环境。做个称职的职业建筑师就好。
建筑师简介
钱方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CSWADI)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前方工作室主持人。1984年7月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建筑工程系建筑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到CSWADI工作,获国务院政府特殊专家津贴、“四川省工程设计大师”及“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理论与创作学组副主任、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东南大学客座教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评审专家等职。其职业实践追求建筑在建构层面属于建筑自身的“自性”,作品及文章在国内重要刊物和媒体都有发表。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由建筑师提供。转载请通过邮件或电话与有方媒体中心取得授权。
上一篇:贾如君:一个建筑师眼中的中国住房问题新思路 | 有方讲座25场实录
下一篇:建筑摄影课12 | 侯博文:让建筑变得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