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时间:2014年5月
何健翔是源计划工作室主持建筑师,曾参与今年深港建筑双年展价值工厂的改造,筒仓便是该工作室的作品。
他关注地域文化生长,关注建筑更新与空间再生,最近在日本观察到一种似曾相识的文化的生长。
在他看来,在国内做事关键是找到有趣的人一起制定有趣的目标。而建筑实施过程是一个社会性的协作事件,一旦这种协作过度地机构化和分工后就会失去事情原本的理想和趣味。
有方:最近在做的最有趣的设计项目是什么?
何健翔:我们尝试把参与的每一个项目变得有趣。在国内做事关键是找到有趣的人一起制定有趣的目标。这里可以提两个项目,一个是我们自己的工作室。去年年初我们改造了位于广州荔湾区的老广州啤酒厂的麦仓顶层空间,过程相当有趣:让设计团队适应到一个原本纯碎生产物料存放和输送的空间中。一起在里头耕种、劳作的经历很奇妙,而且这种经历还在继续。
▲麦仓工作室
第二个是我们在威尼斯的一个小改造项目,改造的场址是一幢16世纪家族老宅的首层部分空间。它跟我们通常在国内面对的缺少历史记忆的状况相反,这里充斥着历史和记忆。威尼斯项目冗长设计过程的多次往返和穿越反而使在国内外的两种不同设计状态均变得有趣。
▲威尼斯Palazzo Zen改造
有方:最近在做有趣的项目的同时,是否也出于某种原因,做另一些无趣的项目?
何健翔:我们不会选择自认为无趣的项目,但确实会遇到项目由有趣变得无趣的事实。建筑实施过程是一个社会性的协作事件,一旦这种协作过度地机构化和分工后就会失去事情原本的理想和趣味。因此,建筑师的很重要的责任是给现实化或者庸俗化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不断注入活力和趣味,维持建筑的生命。
有方:最近在自己的业务上你觉得最烦的事是什么?
何健翔:令人烦恼的事情还不少,项目的组织协作、团队建立、价值观念的统一,这些彷佛背后又都指向了我们的教育。
有方:最近在集中琢磨什么问题?
何健翔:由于过往经历的缘故,我一直在琢磨地域文化生长的问题,尤其是珠三角地区。
有方:最近读的最有趣的一本书是什么?
何健翔:之前刚读完了David Harvey的《巴黎城记》,一本关于法国“第二帝国”的政治空间历史,从中发现诸多与今天的中国城市发展状态相似的镜像。现在正读着思波义信的《中国都市史》,一本视角独特的中国城市历史读本。
▲《巴黎城记》/《中国都市史》(网络图片)
有方:最近一次旅行去了哪里?
何健翔:最近一次纯粹的私人旅行是去日本,这是我第二次去日本。我在这个大众有着复杂感情的邻邦里观察到一种似曾相识的文化的生长。而最近的工作旅行是到威尼斯,这个城市对我而言仿佛是一个与绘画和传说中的广州有着千丝万缕关联的故地。
有方:最近有没有新发现某位很有趣的建筑师,对你特别有启发?
何健翔:我习惯于观察身边的景物和人群。最近发现了一个叫“本土创造”的小设计团队,他们结合了珠三角的生产力的产品和家具设计很有意思。
▲本土创造作品
有方:最近哪个建筑议题最让你关注?
何健翔:建筑的更新和空间再生的议题。这是我们近年来一直在实践的议题,也是目前正在与“Moving Cities”合作设计在威尼斯的“Adaptation”建筑展的话题之一。
有方:最近哪件社会议题最让你关注?
何健翔:目前至上而下的新“整风运动”以及未来中国上层政治和民间经济空间关系的走向问题。
有方:最近除了设计外,花最多精力的活动是什么(除睡觉外)?
何健翔:除了设计我最常做的是阅读、呆在家里看电影。当然,处理好完设计的事情之后时间也所剩无几了。
建筑师简介
何健翔
源计划(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2000年毕业于比利时鲁汶大学建筑研究生院,同年加入比利时VK Group建筑事务所,任方案建筑师,独立和参与团队合作完成一系列集合住宅和公共建筑项目。2006年成立源计划(建筑)工作室以开始其独立实践活动, 继续在建筑和空间上的设计探索,并积极参与建筑教育活动。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由建筑师提供。转载请通过邮件或电话与有方媒体中心取得授权。
上一篇:建筑师在做什么10 | 张斌:这几年最担心的是项目到底能走多远
下一篇:评论工作坊获奖文章 | 宋玮:解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