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中建西北院新作: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T3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

中建西北院新作: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T3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
编辑:宋诗雨 | 审校:原源 | 2025.08.18 15:36

曹家堡国际机场T3航站楼  摄影:leon

设计单位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合作设计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兰德隆与布朗交通技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  青海省海东市

建成时间  2025年8月

建筑面积  33.1万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

 

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是青海省民航建设史上规模最大的枢纽机场扩建项目,也是青海省和中国民用航空局“十四五”重点工程。未来机场将建成一条跑道、两条滑行道,扩建站坪机位总数增至75个,预计年吞吐量2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2万吨,成为青海省第一综合交通枢纽、第一旅客集散中心。

 

设计手绘稿  绘:安军

 

 

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距西宁市中心28千米,距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平安区城区仅约8千米。规划用地处于湟水河畔北侧高台塬上,地形北高南低,高差近30米。整体规划以现有平安新城河湟新区为依托,采用站城一体设计,从北到南主要包括新建T3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陆侧交通系统与规划中的西成高铁站等设施。

 

场、站、城总体规划效果图  ©中建西北院

设计充分利用现有地形高差,解决各区域道路联系和功能衔接问题。其北端是以T1、T2 航站楼、飞行区及新建 T3 航站楼和综合交通中心为核心的空港区,中部是规划中的西成高铁站为核心的站房区,南端是现有平安新城河湟新区为主体的临空经济城市区。三区通过一条贯穿南北的主轴线连接为整体,形成了机场依托城镇,空港结合高铁站,空铁联运、站城一体、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场、站、城一体化的新格局。

 

 

 

曹家堡国际机场陆侧交通采用“东进东出、西进西出”的规划设计原则。西宁方向通过西进场路与曹家堡西立交的匝道进行连接;海东方向则主要通过东进场路与园艺场立交的匝道进行连接;平安新城方向主要通过楼前环形道路、工作区道路与民小公路进行连接;货运通道维持现状车道规模不变。

 

航站区总体交通规划图  ©上海市政院

陆侧交通设计内容主要包括1环、2路、4隧。其中1环为新建T3航站楼和综合交通中心前的环形道路高架系统;2路为拓宽西进场路与新建东进场路;4隧为新建西进场路隧道、南北工作区下穿隧道和两处地下人行通道。东、西进场路主线均设计为双向6车道,远期西进场路按照双向8车道进行拓宽,以充分保障机场陆侧交通系统运行的顺畅高效。

设计手绘稿  绘:安军

 

 

新建T3航站楼作为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空陆转换过渡的节点。北接机场空侧区域,南联陆侧综合交通中心,通过西连廊与T2航站楼相通。

 

航站楼流线示意图  ©中建西北院

T3航站楼总建筑面积16.2万平方米,建筑高度44.45米,设计年旅客吞吐量1622万人次。共设置34个近机位和12个远机位。采用“主楼+三指廊”的构型设计,主楼一次建成,面宽270米、进深120米。指廊宽度38米,端部宽度46米 , 中指廊长约240米,东指廊长约300米,西指廊为远期建设长度约109米,三条指廊长度均控制在300米之内。中转中心位于夹层中心位置,最大限度缩短旅客的步行距离。

 

航站楼与GTC断面关系图  ©中建西北院

航站楼为两层半布局模式,一层为行李提取及到达层,夹层为旅客到达及指廊端到发混流层,二层为旅客值机及出发层,局部地下一层为交通换乘层。考虑到青海当地旅客出行习惯因素,航站楼采用“整体到发分流,局部到发混流”的工艺流程,打造适合当地旅客使用需求独具特色的航站楼流程空间。

 

 

 

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打造青藏高原第一生态机场,建筑造型设计应围绕着“生态与融合”理念开展,响应青海未来发展主题。新建T3航站楼以“中华水塔、三江溯源”为设计理念,结合“主楼+三指廊”的放射式布局,以青海省省鸟黑颈鹤的飞翔姿态为象征,呼应生态发展立意。

 

航站楼陆侧外观  摄影:leon

建筑采用整体曲面建筑轮廓及形态,反映西北人内心中温暖和柔软的精神层面,与大西北、青藏高原大山大水形成对比,反映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新目标的中国大西北人梦想。航站楼屋面设计独具匠心,从南向北逐渐错落形成三个自然台阶,三条带型天窗附于舒展起伏的屋面之上,隐喻着自西向东三层阶梯的中国地势特征,以及象征着高原山峦与三江汇聚的浪漫意象。

 

从北山顶看航站楼全貌  摄影:leon

航站楼造型形态与周围环境空间和谐共融、有机统一,凸显青海对生态保护和文化融合的理念,从而充分体现青海生态资源在国家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航站楼空侧外观 摄影:leon

 

 

出发大厅采用54米大跨度曲面网格结构,室内净高随建筑轮廓由12米渐变至27米。梭形柱支撑体系延续了屋面“高原隆起”的形态逻辑,塑造出连续而富有张力的空间韵律。大吊顶以虚实相间的铝板铺设,通过线性灯带与镂空凹槽自中心向远端发散,艺术化转译“万水归源”意象,呼应地域特色。

 

航站楼出发大厅  摄影:leon

航站楼迎客大厅候机楼  摄影:周晓阳

△ 航站楼迎客大厅候机楼  摄影:leon

 

设计引入纵贯南北的“生态景观轴”作为空间主脉,强化空间连续性与旅客行为引导。轴线起点为“高原之钻”天窗下的“中华水塔,三江溯源”艺术装置,三条彩色飘带自装置延伸,象征三江源流;中段安检后区设可可西里·藏羚羊与青海牦牛生态景观,营造沉浸式自然互动体验,倡导生态和谐;终点指廊尽头置“青海之眼”,以独特设计浓缩地域自然与人文精粹,提升候机体验并塑造深刻离港印象。

 

航站楼迎客大厅 摄影:leon
航站楼贵宾厅 摄影:leon
航站楼生态景观节点  摄影:leon

△ 航站楼生态景观节点  摄影:leon

 

 

高填方地基基础设计:为应对高原复杂地质条件,西宁机场T3航站楼创新采用分层碾压与强夯补强复合工艺,处理约1500万立方米回填土体,同步运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扩底桩基础(施打2500根)并实施桩侧桩端后注浆技术,双效提升地基承载力与稳定性。实测桩基累计沉降量仅18毫米,远优于安全标准,为航站楼构筑起可靠的结构根基。

 

航站楼基础桩基示意图  ©中建西北院

高寒地区超长、大跨屋盖结构设计:西宁机场T3航站楼屋盖采用正放四角锥网格双曲面超长钢结构(最大尺寸298米×234米),通过两阶段温度效应分析与科学合拢时序设计精准控制高寒大温差下的结构应力;针对54米大跨度与23.8米悬挑极限工况,结合侧窗撕裂口导致的整体性削弱问题,基于抗连续倒塌及非线性稳定极限承载力模拟优化结构体系,确保屋盖在极端条件下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航站楼网架结构模型示意图 ©中建西北院
航站楼剖面示意 ©中建西北院

新体系、新材料应用—弦支穹顶铝合金网壳结构设计:三期扩建工程综合交通中心的中庭屋盖采光顶长向跨度62.0米,短向跨度39.0米,平面投影为椭圆形布置。结构设计创新性选取预应力弦支穹顶+铝合金网壳结构体系,发挥铝合金结构自重轻、预应力结构承载能力大的优势,达到建筑空间与结构轻盈形态的完美统一。

 

GTC换乘大厅  摄影:leon

适宜性的机电设备系统:西宁机场T3航站楼空调系统深度适配高原冬寒夏热气候,创新采用空气能蒸发冷却高温冷水机组替代传统制冷,夏季输出16—21℃高温冷源协同地板辐射供冷;主楼与东指廊分区独立调控,灵活匹配客流变化;针对高冷负荷区域启用水源式变频多联机系统,实现夏季供冷与冬季余热回收供暖双重功能。

 

同步集成新风热回收装置预热室外空气,并将航站楼高区废热输送至行李机房形成正压防冷风侵入屏障,系统性降低空调能耗。给排水针对西宁降雨量年际变化小,但年内分配不均、夜雨突出的特点,在航站楼的金属屋面采用了高效的网状排水沟和虹吸雨水系统,以适应降雨特点。

 

航站楼出发车道边视角外观  摄影:leon
航站楼行李分拣厅 摄影:周晓阳
航站楼行李提取厅 摄影:周晓阳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T3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

项目类型:交通建筑

项目地点:青海省海东市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17年7月—2022年5月

建设时间:2020年5月—2025年8月

用地面积:45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33.1万平方米

业主:西部机场集团青海机场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合作设计: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兰德隆与布朗交通技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安军、吴宝泉

建筑专业:郭霆飙、王君、陈磊、尤娟、王珊、王旭、杨雪

结构专业:严震霖、张铭兴、苏忠民、鲍一轮、徐良齐

给排水专业:田会、齐维先、谈昕

暖通专业:周敏、杨春方、阴勇光

电气专业:朱磊、杨洲、张钧

 

摄影:leon(Atelier de leon里昂摄影工作室)、周晓阳(西安颂之品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本文由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关键词:
中建西北院
交通建筑
机场
青海省海东市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