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建筑师在做什么10 | 张斌:这几年最担心的是项目到底能走多远

建筑师在做什么10 | 张斌:这几年最担心的是项目到底能走多远
刘畅 | 2014.05.09 17:12

▲采访时间:2014年5月

(SAYINGS:今天是“最近建筑师在做什么?”栏目的第10篇推送。和张斌第一次深谈是在一年前,在他的工作室,听他讲人生经历,看他做的项目。当时有段话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他说,从他的经验看,独立事务所,十几个人比较合适,小了很难做事情,大了会有成本压力。

今天,张斌又有段话给我深刻印象,他说:看似光鲜的结局背后,都是整个团队经年累月地与枯燥的、折磨人的日常事务的撕磨。要做建筑师,就得扛得住那个日常的无聊,不放过每一个可以把无趣变有趣的机会。

扛得住日常的无聊——这多难得!BY:赵磊)

有方:最近在做的最有趣的设计项目是什么?

张斌:不知是否算最有趣,最近在做的最有挑战和最有期待的项目是崇明东滩鸟类保护区里的一个项目,基地是一望无尽的滩涂芦苇荡。东滩原来为了快速固滩,引进了一种外来物种“互花米草”,但是这种草过密的疯长让滩涂的生态系统面临崩溃,鸟类根本无法落下觅食,东滩快成为无鸟的鸟类保护区了。经过多年研究,东滩目前在实施庞大的互花米草生态整治工程,希望恢复适宜鸟类栖息的芦苇湿地生态系统,目前已经完成了一期示范工程。我们的项目就是与这一生态整治工程相配套的一个宣教展示中心。

这个项目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场地的特别体验感与环境的脆弱性的矛盾;必要的环保、节能、可持续考虑与高盐、高湿环境对于材料、建造体系的易维护性要求的矛盾。由于示范区里已有全木结构的一些建成经验,但是维护特别困难,使建设方一开始就排除了所有轻质体系的选项。我们需要在钢筋混凝土体系这个唯一选项内去回应这一特殊场地的所有挑战。目前看来,值得庆幸的是,经过一年多断断续续的反复沟通与优化,我们一开始提出的“浮山林屋”方案终于获得了建设方的一致认可,目前正在完成实施方案的最后阶段。  

有方:最近在做有趣的项目的同时,是否也处于某种原因,做另一些无趣的项目?

张斌:有趣、无趣是可以转化的吧。有些项目看似有趣,最后其实很无趣;有些项目开头显得无趣,最后却很是有趣。建造是个漫长的活儿,能够开头有趣、结局也有趣的项目真是不多。即使开头结局都有趣,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大部分事情其实是无趣的。我常和工作室的同事讲,看似光鲜的结局背后,都是整个团队经年累月地与枯燥的、折磨人的日常事务的撕磨。要做建筑师,就得扛得住那个日常的无聊,不放过每一个可以把无趣变有趣的机会。

我们其实更看重每一个项目与各方合作的空间与挑战,而不是简单的有趣与否。最近有机会开始做医院,这种项目称不上有趣,却是充满挑战的,而且特别能锻炼团队。因为医院是国内少有的每一个房间都要好好处理的项目类型之一,做过医院,大概没什么项目还会心虚了。

有方:最近在自己的业务上你觉得最烦的事是什么?

张斌:烦恼总是不断的,可以说这几年最担心的就是项目到底能走多远。现在把一个项目实现好越来越难,常常不得不半途而废,或者干脆释然于尽力之后的无奈。常常是开头容易收尾难,沮丧大于满足。建筑师就是这么个找罪受的职业,烦恼多了也就不成为烦恼了。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嘛。

有方:最近在集中琢磨什么问题?

张斌:最近想得最多的也和上一个问题有关,就是面对建制性项目中由于环境变化带来的那种沮丧局面如何突围。面对所谓的物质性完成度早已完全不能作为小型事务所的日常性项目的优势的当下,我们应该更多地从城市、乡村、社群的真实状态中获得能量与支撑,而不是再执着于只是造好房子。这也是为什么我会期待于把更多的时间与资源用于城市调查与研究、各种非建制性实践、教学等内涵扩大的建筑实践的原因吧。最近有机会开始几个更自主的非建制性建造,比如农宅改造、村落更新、私人简易度假屋建造等,这些会比造通常的大房子更有吸引力。

有方:最近读的最有趣的一本书是什么?

张斌:我平时读书时间不多,很多资讯类阅读完全依托于手机了。最近在看三本书,断断续续的,也不知道算不算最有趣。一本完全的闲书是金宇澄的《繁花》,虽然写的是比我大一圈的上海人,但是书中描述的六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末的上海的城市空间和图景在我脑海里是一触即发的身体记忆,无论是关于街道、弄堂、和居室,以及其中承载的各种人是物非、或者物是人非。其中一个蛮有趣的阅读经验是,起手两行读过,马上自动进入沪语默读模式,看得比国语慢,但是愉悦;包括书中各处出现的苏州话、绍兴话、苏北话等等,都是能够自动切换的。这书看了一半,搁下两个月了,不知何时再开始续读。

《繁花》(网络图片)

另一本算半个闲书,是徐小虎的《画语录:听王季迁谈中国书画的笔墨》,这本书我是挑我感兴趣的部分跳着看的。王老先生言简意赅,也很平实,其实像王老那样在手、眼、心一致的基础上谈论山水画的笔墨意趣,真也是平常话语就能说清了。虽然我对书中的有些部分不太苟同,比如在笔墨方面对董其昌的甚高评价,但是读来还是很有启发,特别是在书的结尾部分找到徐、王两位对话者对我特别喜欢的钱选、陈洪绶两人的对照论述,再以王老自己的去国之情嘎然而止,读来唏嘘。

第三本书不算闲书,就是去年MOMA出的展览专辑《Henri Labrouste: Structure Brought to Light》。作为结构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Labrouste是我特别感兴趣的十九世纪建筑师,之前也实地看过他的法国国家图书馆和Saint-Geneviève图书馆这两个不朽之作,这次准备和我的研究生一起做一些研读和讨论。

《画语录:听王季迁谈中国书画的笔墨》/《Henri Labrouste: Structure Brought to Light》 (网络图片)

有方:最近一次旅行去了哪里?

张斌:好久没旅行了。如果算的话,最近一次是清明回宁波老家祭祖扫墓,又看了一眼被拆了一半的老村,走了一下童年自己经常出没的院落巷道。明年不知还能否再看到。之前一次正式的旅行是去年的红叶季又去了一次京都、奈良看寺院和庭园。既看了一些四季各具特色的庭园的秋景,比如桂离宫、修学院离宫、慈光院、诗仙堂、大仙院、曼殊院等,又领略了一些专门看红叶的庭园在红叶既盛时的风景,比如保严院、高桐院、高台寺等。一路下来,感觉日本庭园的长处还是在于小尺度禅宗庭的登峰造极,是静观神游的绵延时间性和顿挫游走的片段时间性的身体感的结合;一到大尺度庭园的叠山理水、因借经营,需要身体的自由游走的绵延时间性介入时,总归感觉自身的创造有限,程式化的运用居多。如果讲观与游结合的好的庭园,那可能还推诗仙堂,也就是曾为德川家康近侍的汉诗家石川丈山59岁时为自己营造的隐居之所。由于地势之胜,无论是静观庭还是洄游庭,都透露着咫尺间神游山林的老人情怀,是一种褪了火气之后的凝练与精准,年轻人大概作不出来。

▲日本桂离宫

▲诗仙堂

有方:最近有没有新发现某位很有趣的建筑师,对你特别有启发?

张斌:暂时没有。

有方:最近哪个建筑议题最让你关注?

张斌:不太关心各种新的建筑话题。

有方:最近哪件社会议题最让你关注?

张斌:最近有两个社会新闻或事件挺让我想去进一步了解。一个是网上报道的杭州四季青市场附近居民楼顶的大规模违章搭建,一个是上海的电视台报道的对于群租现象的新一轮执法打击。

这两件事都和中国当代大都市中低收入城市服务人群的居住问题有关,其实是长期的单一“资本-权力”架构下的过分依靠房地产开发、绅士化与商业化的城市更新与扩张方式下的空间生产模式与社会真实状况的巨大差异造成的,是民众自发的一种空间斗争行为。政府部门的单纯执法拆违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因为将城市低端服务人群的低成本居住可能从中心城区驱离只会妨碍城市的良性发展,而站在城市中产阶级的空间洁癖立场出发的这些执法行为最终也会损害中产阶层自身的利益。这些思考其实和我们正在开展的上海城市调查研究的一些关注点相关。

有方:最近除了设计外,花最多精力的活动是什么(除睡觉外)?

张斌:现在在建筑设计之外,自己的精力主要花在两件事情上。其一是每年一个学期的同济实验班的“小菜场上的家”的长课题教学,和王方戟、水雁飞搭班,今年下半年庄慎也会加入。我们让学生从城市认识和调研入手,去认识这一复杂课题的社会相关性与锁定设计所对应的问题,再用建筑学的方法去趋近这些问题的解决。

其二是和几位上海有共同兴趣与关注的建筑师一起开展的有关上海城市问题的案例调研,我这边主要是用研究生团队在做。这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计划,希望通过对于各种在上海有代表性的空间案例的研究,比如未列入历史保护的旧式里弄、各个时期的工人新村、新公房、大型房地产封闭小区、退二进三的老工业区,以及依托于以上空间类型的复合地区,主要是想探讨这些空间和人群、和生活、和城市发展的关系与潜力。这个工作刚开始不久,前一年多我的研究生对徐汇区永康路旧里地区依托小资本进行渐进式街区更新的案例展开了调研,探讨了这一模式对于这种僵死的旧里街区的必要性、有效性、以及立足于政府授权和社群协商的资源重组的更新方式,更揭示了在缺乏社区自组织机制的现实下这种更新模式的现实困境与出路。而今年我们已经锁定了新的调研目标,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工作中。

建筑师简介

张斌

致正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客座教授,《时代建筑》专栏主持人。

致正建筑主要作品有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同济大学中法中心、安亭镇文体活动中心、新江湾城中福会幼儿园、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图书馆等。曾获2004年WA中国建筑奖佳作奖、第四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佳作奖、第五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佳作奖、第六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2013年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行业奖公建一等奖等。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由建筑师提供。转载请通过邮件或电话与有方媒体中心取得授权。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人物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张斌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