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不止于“艺术容器”:演艺类建筑的更多可能

不止于“艺术容器”:演艺类建筑的更多可能
编辑:彭紫琦 | 2022.07.14 16:57

演艺类建筑,通常作为表演艺术的“容器”,是一座城市独特的文化象征,在为当地居民提供艺术体验空间的同时,也对外呈现着城市独特的气质与风格。

 

演艺类建筑空间该如何规划?如何确保不同表演类型对空间品质的需求?对于已有50余年演艺建筑设计经验的PES建筑事务所来说,他们的答案是:美学与技艺的高度融合、当地文化的现代演绎、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思考与平衡......这些都可以在PES的项目中看到不断的继承、演变、发展。

 

下面一起来看PES建筑事务所的8个演艺类建筑,它们分布于不同国家、容纳不同表演类型,呈现出各具风格的设计理念和地方特色,希望能带给你一些设计新思路。

 

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 ©二火影像工作室

 

PES演艺类建筑设计的起点

在19世纪的芬兰,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城市人口剧增,流行于欧洲大陆的戏剧文化也在这里获得了新的生命力。芬兰首个戏剧演出中心是成立于1827年的“戏剧之家”。之后,一系列组织有序的工人剧院和激情澎湃的艺术氛围在市民中扎根。

 

PES创始人佩卡·萨米宁便生于这样的社会氛围,耳濡目染,与戏剧文化从听觉、视觉、触觉上建立起了亲密的联系,并将其融入PES五十余年的演艺类建筑设计经验中。在创立PES之前,萨米宁曾在芬兰著名建筑大师蒂姆·派蒂拉(Timo Penttilä)工作室工作了六年,并担任了赫尔辛基城市剧场的项目建筑师。剧场建成后,他便创立了个人工作室PES。

 

派蒂拉(右一)与萨米宁(右二)讨论天花细节

从赫尔辛基城市剧场积累经验开始,PES团队之后为两座中国城市,两座芬兰城市以及一座德国城市创造了城市核心的公共文化空间,而另有一座中国城市与芬兰城市的剧场建设在进行中。

 

 

跨越半世纪的设计实践

01

赫尔辛基城市剧场

PES演艺类建筑设计的起点

 

这段经历是佩卡·萨米宁演艺类建筑设计的起点,其间呈现出的人性化的空间、艺术与自然的结合、对材料的创新应用、对文脉的当代表达,都可以在PES之后五十年的设计中看到其继承与发展。

 

在1965年之前,赫尔辛基城市剧场一直在第三方的剧场舞台上演出。1965年,该组织决定建造自己的建筑。该建筑包括一个可容纳920人的大剧场和一个可容纳300人的小剧场,并于1967年开放。

 

赫尔辛基城市剧场与海滨公园高度融合 ©Pauno Narjus
1967年,刚建成的赫尔辛基城市剧场 ©Martti I. Jaatinen-MFA

蒂姆·派蒂拉是该剧场的总建筑师,佩卡·萨米宁则担任项目建筑师。他们的主要想法是打破传统的舞台规划,小心地将100,000立方米的体量容纳到周边公园优雅的环境中。剧场设计充分利用坡地地形,其舞台、存储区域和制作车间大部分都位于地下。而公共空间,如入口门厅则向公园敞开,人流的引导遵循地形的自然轮廓。剧场立面以特制陶瓷为主要材料。

 

该建筑的重大翻新和升级项目于2015年6月开始。LPR建筑师事务所和赫尔辛基城市博物馆于2017年夏季合作完成,以纪念这个现代杰作的50周年纪念日。目前,赫尔辛基城市剧场已被列入DOCOMOMO(致力于记录与保护现代运动留下的建筑、场地与街区的国际公益组织)芬兰的重要建筑和环境现代主义遗址名单。

 

赫尔辛基城市剧场与海滨公园高度融合 ©Arno de la Chapelle

 

02

拉赫蒂城市剧院

让殿堂走向公众

 

“拉赫蒂剧院最有趣的特征是结构的处理方法,这反映在外部和内部空间之间的密切关系上:使用同样的伞状结构支撑入口雨棚与室内大堂,这让入口广场成为了大堂的一部分,反之亦然。大堂是一个结构主义昂扬的景观,包含特殊的‘口袋’空间,以点燃来访者即将进入一场精彩戏剧的热情。”

——Kirmo Mikkola,《居住建筑》1984年第二期

 

让剧院艺术走向公众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PES一以贯之的设计理想。距赫尔辛基仅1小时车程的拉赫蒂是芬兰动静皆宜的城市典范。这里不仅是北欧著名的冬季运动之乡,还孕育着“世界上最好的交响乐团之一”拉赫蒂交响乐团。

 

在1973年的公开竞赛中,PES的方案脱颖而出,除了运用当时最先进的演艺建筑设计理念和设备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其抱持的“让殿堂走向公众”设计理想。以这一理念实现剧院设计,在20世纪70年代仍具有重要意义。而公共建筑就应该为公众服务,则是PES半个世纪以来的设计信念。

 

刚完工的拉赫蒂城市剧院 ©Pertti Nisonen
拉赫蒂城市剧院总平面图 ©PES-Architects

巴黎歌剧院是欧洲大陆剧院艺术的圣地,也是拉赫蒂城市剧院的灵感来源。对PES来说,巴黎歌剧院最吸引人之处不在于它繁复的巴洛克装饰,而是其蜿蜒于大厅内恢弘的楼梯。但与前者服务上流社会的出发点不同,设计选择在门厅不同位置散落布置多个楼梯,其以美流畅的线条在大厅内向上攀升。在赋予空间灵动性和丰富性的同时,也以亲切的气质拉近建筑与公众的距离。

 

拉赫蒂城市剧院门厅 ©Simo Rista
拉赫蒂城市剧院首层平面图 ©PES-Architects

为了确保剧院可以“弹性”应对未来需求,项目极具前瞻性地综合布局功能空间,并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舞台设计工艺。建筑材料上以探索混凝土,这种朴质材质的不同表情为出发点,坚持以朴质而人性化的方式适应公共文化建筑的独特氛围。该设计获得当年的国家混凝土建筑奖。

 

拉赫蒂城市剧院庭院与门厅 ©Simo Rista

在电脑制图、BIM技术尚未普及的年代,团队钻研借鉴了尤恩·伍重和密斯·凡·德罗对钢结构的运用,同时引入国际一流的德国混凝土工艺,并联合芬兰家具重量级人物库卡·波罗以及著名声学设计师阿斯克·海门等,共同构筑起一座属于芬兰的人民艺术殿堂。

 

迄今为止,拉赫蒂城市剧院依旧是拉赫蒂城市中心耀眼的名片,也是芬兰在20世纪70年代少数被视为“艺术”的建筑之一。

 

拉赫蒂城市剧院门厅 ©Simo Rista
大剧场室内 ©Pertti Nisonen
大剧场室内剖透视 ©PES-Architects

 

03

西贝柳斯音乐学院

声学,不止于技术

 

让. 西贝柳斯,芬兰著名音乐家,其谱曲的《芬兰颂》系列交响乐,激励了世纪之交芬兰人广泛民族认同,是其国家与文化的象征。西贝柳斯音乐学院作为欧洲音乐的顶尖学院之一,对音乐品质的要求也是世界级的。

 

自1882年成立以来,西贝柳斯音乐学院(原赫尔辛基音乐学院,1939年更名)就担负着芬兰音乐走向世界的使命,其对演奏声效的要求更是以严苛著称。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席卷全球电子音乐也来到芬兰,原有的两栋旧建筑和其主要演奏厅无法调节声音控制,难以顺应新的潮流。

 

西贝柳斯音乐学院主入口 ©PES-Architects

在审慎阅读建筑历史文脉后,PES在概念设计阶段就将建筑与声学设计紧密结合,相因相生,最终实现无可挑剔的声效。设计首要任务是对演奏厅进行翻新升级,同时设计两间大型排练室,以适应多种形式的排练和表演。

 

面对学院的声学挑战,团队并没有简单地更换墙体和吊顶表皮材质,而是在概念设计的初期就将建筑与声学布局作紧密结合,并将当时最尖端的声学计算方法整合到设计流程中,以科学的考量引导音乐厅内部的形态生成,最终实现了超预期的声学效果。大厅可容纳120名观众,其的基本功能是作为室内音乐厅,既可用于练习也可用于表演。在设计中考虑电子乐的演奏可能。因此,墙壁和天花板可以变化,提供不同的声学环境。

 

室内音乐厅 ©PES-Architects
室内音乐厅屋顶细部 ©PES-Architects

对于演艺类项目来说,声效是衡量作品优劣的关键标准,但对于PES而言,声学不止于技术性词汇,“优质的声效”是包括听觉、视觉与触觉在内的全方位体验。而每个项目最具挑战的部分则是对所有元素进行平衡。

 

西贝柳斯音乐学院 ©PES-Architects

 

04

德国圣玛丽音乐厅

新旧和鸣的巅峰之作

 

座落于德国北部新格兰登堡德国圣玛丽音乐厅的改造,是一场让古建筑蜕变重生的传奇,也集中展现了PES在剧院设计中融美学、声学和建筑技艺为一体的设计能力,以及对项目整体的掌控及完美落地经验,堪称PES剧院设计的巅峰。

 

中世纪的圣玛丽教堂(Marienkirche,1298年完成)在1945年签署和平条约后不久就被大火烧毁。东德地区的新勃兰登堡镇于1996年安排了一次全欧洲范围内的建筑竞赛,将教堂的废墟改造成音乐厅以及必要的服务空间。

 

然而,要让一个700多岁“高龄”,遭到多次破坏的中世纪教堂蜕变为现代化的音乐厅,难度颇高。

 

德国圣玛丽音乐厅外部 ©Jussi Tiainen

首当其冲的依旧是声学问题。首先,历史建筑的原有风貌必须保留,不能破坏原有墙体。同时,建筑师须尽可能减少过多的元素添加。还有一个问题是,教堂的体积在声学层面上来看过大。

 

对此,团队创造性地将教堂顶部的承重,通过金属桁架结构转移到外墙,以音乐厅内部打造宽广的无柱空间。经过声学设计,形态各不相同的金字塔型反射板和舞台前可以升降的玻璃声学反射板也悬挂在金属桁架上,构造形态简洁而功能完备的声学天花板。

 

德国圣玛丽音乐厅室内 ©Jussi Tiainen

同时,建筑师在红色墙砖中筑起了一道防火和声学玻璃墙。如此,教堂的长形大厅被防火和声学玻璃墙创造的一个门厅和一个鞋盒型音乐厅分为两个部分,以减少音乐厅内的体积。多余的宽度通过安置在外墙顶部和下部的声学反射板的使用来调整,还通过在新的大厅和外墙间加入一个三米宽的过道,解决了门厅空间有限的问题。“房中房”的解决方案让新结构与墙体完全分离,利用最简单的材料——玻璃与混凝土,在主要空间之外利用各种建筑声学技术来达到声学演绎上的追求,使得圣玛利亚音乐厅呈现出至臻的声学和视觉的双重效果。

 

声学玻璃反射板 ©Jussi Tiainen
顶部结构细节图 ©Jussi Tiainen

在该设计中,PES团队需要统筹建筑、室内、标识系统、声学、结构、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HVAC)和建造等方方面面,团队中包含了20多位来自芬兰和德国的顶级顾问专家,共同为古老建筑赋予新的生命光彩。而萨米宁本人也专程考取了德国建筑师执照,亲自带领团队前往施工现场监理每一个细节。

 

2015年,运行了15年的圣玛利亚音乐厅再一次委托PES在教堂中进行管风琴设计。新落成的管风琴有着闪亮的金属表皮和温暖厚实的基座,与音乐厅现代的声学天花板和古典的砖石外墙交相呼应。

 

德国圣玛丽音乐厅新管风琴 ©Axel Rotherburg

 

05

无锡大剧院

从欧洲到中国的传承与“蝶变”

 

PES始终强调建筑所处时空的历史文脉、地域特色、在地环境和本土化创新,以及对“建筑完成度”近乎苛求的工作方式,从欧洲到中国,不分畛域,始终如一。

 

“建筑完成度”是隐藏于所有细节之后的终极旋律,无论项目落在芬兰、德国,还是远在万里之遥的中国。对于每一件作品,PES都会用一种连贯的思维去演绎,落入纸面的每一根线条都经过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深思熟虑。

 

为了寻找最合适的材料,萨米宁常常飞往全球各地。2003年,一次为赫尔辛基机场航站楼项目寻觅某种石材而飞往中国的旅途,无意间为团队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此行促成了PES被邀请参加无锡大剧院的竞赛。在这个项目中,团队将北欧的建筑师统筹负责制带入中国,在项目全程统筹所有合作技术方,直至施工落地及运营,最终实现了从图纸到实体的升华。

 

无锡大剧院鸟瞰 ©PES-Architects

2008年,团队结合自然中的结构美学与中国坡屋顶形式,用抽象的“蝴蝶”造型赢得了无锡大剧院的全球设计竞赛第一名。对于PES在中国的首秀之作来说,其最大挑战并不在于跨文化的诠释或是艺术美学上的演绎,而是相隔万里仍然能“高水准”地呈现出作品的魅力。

 

为了梳理中国与芬兰之间的不同建筑和标准,沟通营造中的每一处细节,PES芬兰设计代表在项目实施的3年中,无数次往返于项目现场,同时迅速组建起一支中国队伍与地方设计院和材料供应商合作。建造过程中,团队将欧洲建筑师需要全方位监管建筑、室内、结构、景观和声学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方式“无差别”地植入中国,又在时间“缩水”的情况下,与当地政府紧密配合,最终在无锡蠡湖之畔交上了一份满分答卷。

 

无锡大剧院主入口 ©PES-Architects
(左)高空间,大玻璃幕的能看见美丽湖景的主礼堂大厅(右)主剧场观众厅的外围,有2万块玻璃砖组成的墙,对面能看到湖景。 ©PES-Architects

此外,剧场内还大规模运用了本土化特色材料的创新设计。PES在无锡大剧院的创作中就“以竹代木”,相较于使用熟悉的北欧材料,选择使用中国最具特色的本土材料。在全球范围内,这也是首次有建筑将中国传统的竹材转化成可再生环保型竹材,作为剧场内部的声学材料。

 

经过对竹材特性和制作工艺的重新研究、反复测试,团队最终采用了由重竹工艺预制的,既具有微造型,又满足完美声效的约16000片独特竹块。并通过钢杆吊挂在混凝土结构上,既提高了安装速度,又大大降低了安装的难度。这件结合数字建造科技与传统匠人精神的竹制“乐器”不仅代表了全球最高的建造标准,还与无锡这座花园城市融为一体,成为体现城市风貌、历史与文化的当代建筑地标。

 

无锡大剧院主礼堂 ©PES-Architects
无锡大剧院主礼堂一侧 ©PES-Architects
(左)数控的竹木切块在装置调试;(右)安装好后的特写 ©PES-Architects

06

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

建筑设计外的思考与平衡

 

PES的剧场设计不仅体现在建筑本身,还是从更广义的范畴中持续的思考与平衡,包括站在业主的角度去实现和升华意图、在实现形体地标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造价,并将建成后的营运等角度一并考虑。

 

在构思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的过程中,设计以“化整为零”的有机排布,将三坊七巷的当地人文风景抽象地融入五片“茉莉花瓣”内。

 

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鸟瞰 ©章勇

为了实现并升华业主的意图,团队PES通过纯熟的建筑技艺,在设计前期通过模块化的技术方式在造价、施工难度和建筑特色中取得完美平衡。除了延续竹材的使用外,设计还大胆地创新运用了代表福建“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的“中国白”瓷器,在国际上开启了于大型建筑中大规模使用陶瓷的先河。

 

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透视 ©章勇

建筑外幕墙上,茉莉花瓣的自然纹理均匀连贯地附着在3万多根标准化的白瓷陶辊表面,与自然风景相互呼应。在室内设计中,团队携手台湾陶瓷艺术家施宣宇,用上百万片双面陶砖拼贴出歌剧院和音乐厅的墙面肌理。

 

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外立面陶棍细部 ©Marc Goodwin

为了确保完美声效的设定,团队与声学顾问紧密合作,利用建筑3D模型与声学模拟软件结合,对每一片瓷砖的尺寸、转折角度、区位、表面的粗糙和光滑程度等都进行了一对一的模拟,由此形成的庄重、华美又具未来既视感的空间曲线令人叹为观止。

 

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室内 ©Marc Goodwin

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陶板细部 ©Marc Goodwin

如此,团队再一次以凝练的诗意将“永恒设计”和中国文化结合在一起,使人充分感受到建筑与自然,艺术与技术,传统与当代,人文与共享的内在联系。

 

当海峡文化艺术中心于2018年夏末竣工交付,这座中国最大的使用陶瓷作为室内外建筑材料的公共建筑优雅绽放,实现了团队“让殿堂走向公众”的承诺,同时也捧得中国建设工程最高荣誉——鲁班奖和詹天佑奖。

 

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门厅 ©PES-Architects

 

07

南昌保利大剧院

—— 当地文化的当代演绎 ——

在中国,许多的城市都有上千年的文明与历史,这使得任何不谨慎的设计都异常刺目。另外,绝大部分城市经历了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如何在新的城市环境中延续传统的文脉,颇具难度。

 

PES的设计始终坚持尊重当地文化,以在新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中传承历史记忆,塑造人性化的空间,弹奏古今交融的乐章为设计理想。2020年11月,PES受邀参加南昌保利大剧院国际竞赛,并以“瓷玲珑”赢得竞赛,成功中标。项目将于2023年底竣工。

 

南昌保利大剧院室外效果图 ©PES-Architects

项目位于南昌市新区,九龙湖畔,周边环境较为开阔。为对应江西千年瓷都的历史,设计以“瓷玲珑”为概念。玲珑,明彻的意思。玲珑瓷属于镂花的一种。这种半透明的表面使得整体而坚固的形态被柔化,不仅是对周边九龙湖区域山水的回应,也是对江西山环水绕地貌的回应。夜间室内的灯光从内而外出柔和的透露出来,点亮了城市的夜晚。相应的日间也将日光转为柔和的光照亮了整个室内空间。

 

在剧院的人尺度层面,团队坚持人性化的空间设计。外表面薄雾般的陶瓷面纱,使得剧院的形象随着来访者距离的不同而变化。逐渐靠近时,陶瓷面纱从纯白色渐渐显现为温暖的大地色。这种变化也可以消除大型建筑体量的压迫感,给予来访者温和的欢迎姿态。

 

南昌保利大剧院入口及门厅效果图 ©PES-Architects

剧院的体量被想象成一座山,精心排布的陶棍立面使得其犹如笼罩在薄雾中。剧院内部以一条峡道穿越整个建筑。设计愿景是创造一个体验丰富的建筑,来访者行走其间,就像在山间小路上徘徊,一系列场景,体验与感受,如画卷般缓缓展开。

 

山体中间的峡道,一方面提高了剧院的可达性,另一方面也是回应历史上狭窄而又生机勃勃的城市街道。这也是为艺术与文化爱好者创造一个全天候艺术集市:文化展览,咖啡厅,茶室,文化商店点缀其间。独具特色的艺术空间与剧场功能互相吸引。不但如此,独特的文化符号也将成为一个蓬勃发展城市的标志。

 

建筑内部门厅与两个表演空间选择使用当地产出的竹木材料。设计以大规模的波浪形竹子表面来反映流动的河流和文化并营造一种舒适而令人兴奋的艺术氛围。

 

南昌保利大剧院前厅及剧场效果图 ©PES-Architects

 

08

图尔库新音乐厅

—— 古都复调 ——

位于历史街区中的新建公共文化设施需要更为谨慎的设计原则与手法。一方面,设计需要延续原有地块强烈的文脉,另一方面又应当把握机遇,为传统街区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与充满惊喜的空间意向。

 

PES于2021年中标了图尔库新音乐厅项目,将建造在奥拉河畔的独立广场上,这是图尔库的一个重要城市公共区域。设计的出发点在于将音乐厅与奥拉河及图尔库独特的文化历史相结合,并与邻近的图尔库城市剧院和维娜阿尔托娜博物馆共同组成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片区和艺术地标。

 

提案名为“Harmonia”(和谐),这在希腊原文中是充分契合的意思;在音乐中,它指的是对立元素在共鸣中的张力。同样,新的音乐厅也旨在将“城市、艺术、功能和文化”各种元素结合。

 

图尔库新音乐厅沿河效果图,左为维娜阿尔托娜博物馆 ©PES-Architects

音乐厅的体量、形态与材料选择都充分围绕“Harmonia”出发。新音乐厅虽然将建在独立广场上,但其形体被仔细考虑,避免遮挡相邻的剧院和城市行政大楼欣赏奥拉河的视线。现有的广场空间被尽可能地保留,成为一个多功能活动空间,衔接起音乐厅和相邻的图尔库城市剧院;而音乐厅占用的广场空间,则通过屋顶花园露台“保留”下来。

 

为充分融入历史街区,新音乐厅的材质来源自场地周边的其他建筑。以铜、玻璃和木材的立面材质,通过重新组合,创造独特韵味之外,优雅通透的材质让来访者可以从建筑内部欣赏完整的河畔景观,并使建筑外观散发出开放性和吸引力。

 

图尔库新音乐厅总面积13,600平米,由一个鞋盒式音乐厅与多功能厅组成,将于2025年底前竣工。届时,奥拉河畔的城市界面将会更加完整与生动。

 

图尔库新音乐厅室内效果图 ©PES-Architects

 

项目获奖情况

德国圣玛丽音乐厅

2003年,密斯·凡·德·罗奖提名(佩卡·萨米宁)

2003年,德国混凝土奖

2003年,德国建筑奖

2002年,德国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建筑奖

2002年,德国巴尔塔萨-诺伊曼奖

2001年,芬兰混凝土奖

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

国内奖项

2021年,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2020年,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2019年,中国钢结构金奖

2021年,2019-2020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 公共建筑一等奖

2021年,2019-2020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 室内设计一等奖

2021年,2019-2020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 幕墙技术一等奖

2020年,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

2021年,北京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公共建筑综合奖一等奖

2021年,北京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人文建筑单项奖二等奖

2021年,北京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建筑结构专项奖一等奖

2021年,中国建筑卓越项目奖

2021年,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优秀奖

2021年,2020-2021建筑应用创新大奖

2020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规划设计类别 三等奖

2020年,中国建筑优秀勘察设计优秀(公共)建筑一等奖

2020年,中国建筑优秀勘察设计优秀建筑结构一等奖

2020年,中国建筑幕墙精品工程

2019年,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

国际奖项

2021年,IAA国际建筑奖

2021年,美国建筑大师奖

2021年,德国设计协会ICONIC创新建筑奖

2021年,意大利The Plan Awards设计大奖入围奖

2021年,美国BLT建筑设计奖,混合用途建筑类大奖

2021年,美国BLT建筑设计奖,文化建筑类大奖

2021年,美国IDA国际设计大奖,建筑设计类别 2020银奖

2021年,美国星火奖,金奖

2021年,亚洲设计大奖特等奖

2021年,美国MUSE国际创意大奖 文化建筑类铂金奖

2021年,美国MUSE国际创意大奖 地标建筑类铂金奖

2021年,美国MUSE国际创意大奖 可持续建筑类金奖

2021年.全球未来设计奖

2021年,意大利A’Design Award铂金奖

2021年,巴黎设计金奖

2020年,芬兰钢结构奖

2020年,2019 OPAL伦敦杰出地产大奖,建筑设计类别 铂金奖

2019年,WIN Awards 2019,“剧院和音乐厅”类别 金奖

2019年,WIN Awards 2019,“文化场所”类别 铜奖(歌剧院)

2019年,WIN Awards 2019,“文化场所”类别 前五(音乐厅)

2019年,WAN Awards 2019,“幕墙”银奖

2019年,WAN Awards 2019,“滨海建筑”铜奖

2019年,Architizer A +奖,“文化场所、剧院”类别 特别提名

2019年,芬兰金属外立面奖

2019年,亚太地产大奖,中国区最佳公共服务类建筑奖

2018年,第一届 WBIM 国际数字化大奖

无锡大剧院

国内奖项

2013年,中国钢结构金奖

2014年,2013-2014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

2013年,中国照明奖

2013年,CIDA中国室内设计大奖,创新设计奖

2013年,上海市优秀工程设计

2012年,中国无锡城市建设奖

国际奖项

2014年,亚太地产大奖,亚太区最佳公共服务类建筑奖

2014年,亚太地产大奖,中国区最佳公共服务类建筑奖

2013年,Architizer A+奖,评审团大奖

2013年,WIN Awards,休闲娱乐组别入围

2012年,新加坡世界建筑节之最佳文化建筑 提名

 


本文文字由芬兰PES建筑设计事务所提供并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关键词:
PES建筑事务所
剧场
演艺类建筑
资讯
项目合集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