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内最受欢迎的旅行目的地城市之一。
一条湘江穿城而过,将城市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当地人称之为河东与河西。或许他们并不在意河与江的区别,洒脱随意的个性,亮堂堂地呈现在世人眼前。
继上一篇建筑地图“长沙:‘策’出江湖气“后,最近4—5年长沙又新建成了一批当代建筑:从梅溪湖到大王山,从数字空间站到国际会议中心、影视文化建筑集群、艺术空间等等,项目类型丰富,姿态多样,正如这座城市生动的面貌一般。
欢迎再次走进长沙!
长沙建筑漫游地图(编者绘)
01
长沙数字空间站
设计:地方工作室,2023
坐标:望城区汇智路与林语路交叉路口往北
项目位于世界计算·长沙智谷产业园内,园区承载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5G等计算产业协同的前沿科技布局。相较于此类建筑惯常的表达,地方工作室尝试提出悬空的“浮石”图式。
两个巨型核心筒,辅以西侧两排X形异形柱,共同撑起建筑的荷载,此外不设任何与地面发生联系的结构柱。巨型核心筒中型钢柱与混凝土的组合结构,让建筑出挑深远。被承托于空中的厚重混凝土板,既是楼面板,也是屋顶。
通过一个栈桥可进入建筑内部,途经半室外的阶梯台阶,它对城市开放,没有具体的功能所指。室内多为高大空间,以满足日后多元的展览形式。起拱的楼板自然地成为大台阶所在,联系上下两个主要展示空间。混凝土巨筒又与椭圆形天井夹着两个小台阶,与大台阶呈反方向,联系更上一层的展示空间。
悬浮的底面以弧线姿态置于下沉广场上空,它起始于西侧水面附近,以微妙的弧度掠过广场、掠过自身高点后下落,在东侧台阶入口处压低、停止。悬浮之下的“第三空间”是市民社交、文化活动的场所。北向椭圆形天井让下沉区域直通天地,阳光如日晷般印在墙与地面,阴影的弧线随着时间而变换模样,阴雨天的雨水顺着天井外壁自由落下,使得“第三空间”恰似中国传统院落的四水归堂。
02
长沙金茂大厦
设计:Aedas,2024
坐标:岳麓区梅溪湖路与雪松路交叉路口往东南
在长沙梅溪湖国际新城的核心腹地,设计团队以“山水洲城”为母题,打造了一座318米的地标建筑。
地块西北两侧组构了活泼灵动的沿街商业,以动态韵律勾勒出充满张力的城市界面;街角处关键节点通过体量退让为各方人流提供了缓冲场地,同时将人群引导至内部商业空间;超高层办公塔楼置于东南角,确保办公空间私密性的同时,又将梅溪湖全景尽收眼底。
办公塔楼以湖南特色的石峰为概念,将规整的塔楼通过几何结构重组为四个矩形体块,形成层叠山势轮廓,与裙楼体块相互呼应。建筑群整体践行“山水洲城”的现代转译——梅溪湖为水,高楼成峰,两者相映成画。塔楼整体采用浅灰色Low-E双层玻璃幕墙,不同体块之间以立面装饰条的差异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并结合装饰百叶,提升遮阳性,降低能耗。
塔冠金色玻璃区域打造了巨型LED屏,可根据需求呈现不同的灯光场景效果,不仅重塑了长沙的天际线符号,更以柔性交互重构了超高层建筑与市民生活的精神链接。
03
长沙大王山朗豪酒店
设计:蓝天组,2021
坐标:岳麓区潭州大道171号
朗豪酒店位于长沙大王山旅游度假中心景区内,周边包含丰富的自然景观元素,是进入深坑冰雪世界和游乐区域的门户建筑。建筑高100米,可俯瞰废弃的“露天深坑矿井”遗址,同时也是长沙西南部大王山的重要地标和天际线视觉高点。
酒店以埃及王后纳芙蒂蒂半身像作为形态的基础原型,并将其演变为椭圆形基底的圆柱体建筑体量,裙房和塔楼呈流线形连接在一起,形成带状建筑体系,为内部空间格局提供了最大限度灵活性。建筑外立面统一,优雅地自上而下、由左至右渐变。
酒店的主入口位于塔楼和裙房之间,拥有标志性的钢结构造型。裙房共三层,提供餐厅、酒吧、多功能会议室、健身房、水疗中心、美容、美发护肤沙龙等服务性功能。酒店客房位于塔楼,共295间单、双人标准客房,其中面积最大的套房面积达225平方米,由玻璃幕墙覆盖,可享受180度景观。裙楼与塔楼的电梯相互独立,确保垂直流线的明晰与便捷。
04
长沙后湖艺术园麦垛空间
设计:地方工作室,2023
坐标:岳麓区麻园路西侧后湖国际艺术区
麦垛空间位于长沙后湖艺术园,园区原为自发生长起来的特殊“城中村”,坐落于岳麓山脚下,同时处在大学城中心位置。后湖艺术园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历经渔场、艺术培训、艺术展示等,现已成为长沙独特的文化艺术地标。其中,麦垛空间是一处集展览、艺术沙龙、音乐表演、文创交流等于一体的小型社区文化综合体。
麦垛空间以纯粹的欧式几何——方与圆作为基本图式语言,通过抽象和隐喻乡村景观中的“麦(稻)草堆”、圆形谷仓、晒谷场等记忆场景,试图唤醒后湖昔日作为田野乡间的诗意氛围。建筑占用两处民居用地,一处房屋采用6个圆筒并置组合,另一处房屋在1个纯粹方体中植入1个圆筒,阵列圆筒与标准方体形成一种同构、翻转的图底关系。
建筑开窗主要以空间体验为导向,尤其强化了顶光的使用:当光从建筑圆筒空间上部抛撒下来,透过圆筒的竖直指向性,将人的视觉焦点引向天空,建立一种空间、身体与天地相互交融的关系。配合阵列圆筒的几何秩序,试图让身体深度感知某种仪式、安静、诗意的空间氛围。
05
长沙“湘江之眼”
设计:line+建筑事务所,2022
坐标:天心区火车头文化公园旁
line+建筑事务所携手大界智造,研发并落地国内首个整体可动的动态建筑——长沙“湘江之眼”。项目以多学科整合、适应性动态变化的尝试,在数字化模型、仿真技术、智能建造等新技术支撑下,尝试突破传统建筑的维度限制,为整体性的动态建筑创造了可行性样本——空间不再是凝固的,它也可以是流动而变化的。
“湘江之眼”位于长沙湘江畔,作为城市会客厅,兼具城市观景和区域地标的双重属性。建筑的整体概念,即通过主体空间的升降分别对应观景/会谈两种活动和展示/隐匿两种建筑形态。在单体层面,它是集成型的可响应系统。通过工业装置的设计思路,确认了建筑整体将由主体空间和可动机械装置构成,并根据垂直方向上位移来改变主体空间与东侧建筑不同楼层的连接关系,完成两种流线的切换。
在“开放展示”与“收拢闭合”两个动态指令下——观光厅从廊道向上抬升至屋面层,可开合表皮向外展开,室内形成直面湘江的通透观景视野;反之,可开合表皮随观光厅的下降而收拢形成私密空间。整体形如花朵绽放的动态过程。
可开合外表皮在可操作范围内划分为九块,外层四片,内层五片,修饰为倒圆角六边形,以低透明度ETFE膜作为主材。中心主体观光厅在倒圆台的基础形上演化而来,回应花蕊簇拥下的生动空间效果,通体环绕双曲面玻璃。
06
湖南广电芒果马栏山广场
设计:地方工作室,2023
坐标:鸭子铺路与月岛路交叉口西北角
设计试图构建一种“创坊聚落”的空间体系,与作为“底”的城市进行耦合,使其空间生产模式契合建筑使用人群——媒体的真实行为与模式。
“创坊聚落”由12个混凝土盒子构成,它们以散点透视般的错、动、扭、转,随机自由、互成角度的散落于场地。盒子之外的首层架空处理,“空”于城市,还与市民。区别于传统沿街界面的图底鲜明,它们之间的边界取消、图底模糊。建筑首层也成为了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而城市公共空间是社交生活的“容器”,社交生活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内核。
盒子与盒子又形成“间”的关系:夹着隆起的“浅丘”,形成商业功能的“间”;相隔较近的形成狭缝的“间”,如传统民居中的一线天;伴随着下沉台阶、坡道的,又形成了路径的“间”。“间”的关系反哺着建筑的“空”,丰富着公共空间的社交体验。
07
湖南广播电视台节目生产基地
设计:HPP,2022
坐标:长沙县锦绣路13号
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20亩,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是一个集大型演艺活动、影视节目生产、艺术展览、创意工坊、观众参观等功能于一体,现代化“环球梦工厂”式非新闻类节目生产基地。
基地呈东高西低走势,整体规划遵循地形以台阶状布局将场地切割成四个大台阶,并采用“一轴多心”的设计理念,以一条三维立体的主轴贯穿基地东西,所有演播厅及其它附属功能均沿中轴南北展开。基地的交通组织遵循着流线清晰合理、方便易达、互不干扰的原则,内部道路沿基地外围环绕布置,向内延伸穿插进相邻演播厅间的空隙,保证了功能高效运行。
建筑设计以“七彩盒子”为概念,在台阶状的地形上形成五排绚丽的芒果盒子,组成了目前国内最大的演播厅集群,其中位于东面顶端的盒子也是国内最大的剧院式演播厅,此外项目还包括一个剧场、一个美术馆、一个漂浮办公区,以及技术大楼、云数据中心等各类空间。七个盒子既可独立使用也可串联使用,形成了“5+1+1>7”的功能性演播厅矩阵。
场地内的中央主轴也被称为星光大道,总长400米,南北宽20米,从西侧入口广场开始一直延伸至东侧的办公入口。作为连接不同演播厅的骨架,它是贯通整个节目生产基地的室外通廊,也是公共活动的主要场所。
08
长沙国际会议中心
设计:华工设计院,2020
坐标:国展路与劳动东路交汇处西南侧
长沙国际会议中心为目前我国中部地区面积最大的会议中心,总建筑面积为约17万平方米,建筑南北长度约300米,东西宽度约150米,高度为46.8米;地上共三层,地下一层。共60个会议厅室,可满足10500人会议要求,主要包括一个约7800平方米无柱空间主会场、约1800平方米圆桌会议厅、约3400平方米的宴会厅,还有约6000平方米屋顶花园等。
会议中心西侧主入口广场构建一条“前广场—镜水映月—迎宾大道—礼仪广场”的空间序列,开合有序、虚实相生、庄重宏伟。
方案抽象提取中国传统美学的文化符号,将代表自然属性的名川大山轮廓、代表社会属性的传统坡屋顶建筑形制,以及代表人文属性的中式折扇展开图像等元素重构于一个整体,诠释人类社会文明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内涵。借鉴长沙古琴曲《潇湘水云》中山水的灵动与飘逸意境,立面设计以“简牍”为原型,采用竖线条的金属折板做立面处理,通过参数化设计将7500块金属穿孔板拼接成一幅900米长的山水画卷,在蜿蜒的浏阳河映衬下构筑“水云潇湘、山水洲城”的长沙城市名片。
09
申亿智慧工厂
设计:长沙市规划设计院,2023
坐标:雨花区智新路佳兆业君汇上品西北侧
申亿智慧工厂的设计以创新为驱动力。设计重点关注流线与尺度、界面与空间,试图在功能与形式之间找到一个适宜的平衡点。
园区整体布局以功能为导向。作为主体的生产用房及库房占据园区主要的场地,并根据生产工艺流线,形成两列并行布置。园区南端为食堂、宿舍等生活配套区。沿城市主干道为研发及办公楼,作为主要的形象展示面。办公楼建筑造型简洁干净,仅在上部出挑一个红色的长方体体量,形成视觉焦点。立面主要采用圆形穿孔铝板表皮,从材料上体现工业建筑的特征。
为满足业主提出的参观流线的需求,两列并行的厂房之间置入了一条红色穿孔铝板的空中连廊。空中连廊在架空层串联起各生产用房,可直接进入生产区夹层参观,也可通过室外楼梯下至地面层。在空间上形成极强的节奏和秩序感,并在超越常规尺度的生产用房之间作为调和剂,获得相对适宜的近人尺度。作为园区工间休憩的场所,行人来往上下,为机械冷漠的园区增添活力。
在建筑沿街面,一道巨型的“门”延续了空中连廊的设计语言。通过体量的穿插拉结,办公楼出挑的雨棚,在空中跨越道路,联系起主轴线两侧的建筑。七十米跨的巨型门,尺度上回应城市空间,极大增加了园区的展示面。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版权归摄影师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烟火与诗意:第五届松阳乡村振兴全国建筑设计大赛报名|推广
下一篇:庐江矾山结晶池遗址改造,修复与重塑文化生态景观 / FLIP studio番番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