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李禹焕:京都庭园

李禹焕:京都庭园
编辑:李菁琳 | 2019.10.16 17:44

本文摘自《日式庭园》(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8年版,索菲·沃克著,郑杰 肉蒲星球植物工作室译),原文题为“京都庭园”,由著名韩国艺术家李禹焕撰写。

 


 

京 都 庭 园

李禹焕

 

在京都庭园中漫步,环顾四周,时间仿佛在此刻停滞,而人仿佛也步入了另一个维度。

 

庭园是奇异的地方,它将紧张与轻松的氛围和谐相融。几乎所有的庭园都沉浸在极度的寂静中;而如我,游览庭园的访客,似乎都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洗礼。京都的庭园承载着百年历史,岁月的变迁固然留下了无数的不同,但那交织纠葛的“变幻不断”与“永恒不变”却一直留存在庭园的空气中,不曾褪去。曾在此寻乐的人们已不在这世上,但身处庭园中,那一切仿佛已然逝去,又似乎未曾到来,在这方土地上永远同行。

 

大德寺高桐院“枫之庭”

日式庭园的外观随着时间变换,但也的确有些规则或组成部分多少保持着原状。总体来说,人们常将日式庭园视作东亚古代山水画的现实呈现,而后者亦在历史进程中有所演变。或许我们可以将庭园看作是人类将宇宙微缩的尝试,最终以人自身点睛,铸就了某种乌托邦式的场景。

 

东福寺光明院 ©李菁琳

庭园中有的是为漫步而建:在园中融入自然元素,如平原、丘陵、山脉、池塘、岛屿、河流、瀑布、树丛、岩石、砾石以及苔藓,同时也有连通陆地与岛屿的桥梁、步径、茶屋、步石、栅栏、石灯笼等人造元素。有的庭园则旨在坐观:盘坐茶屋或寺庙中,观远山、苍木、奇石与苔藓。庭园中还有枯山水,精心耙制的白砂中点缀着岩石与苔藓,如沧海,如寰宇。

 

大德寺瑞峰院 ©李菁琳

日式庭园除上述诸类外更别有他类,比如漫步探索,坐观沉思两宜的庭园。而无论是展现自然之精髓,还是使其抽象与概念化,这些庭园的共性便是感应描绘那崇高的自然之美

 

西芳寺

有些日式庭园位于寺庙内,而有的则深居贵族宫殿或山腰豪宅内。后者中绝隹一例便是桂离宫,据说,1933年德国建筑师布鲁诺·陶特曾为其美丽而落泪。自17世纪初,这座庭园便为皇家所拥有。其庭园经历百余年的修建,其不乏小堀政一(1579-1647年)等彼时的文人大家参与其中。山,水,树,石砾与苔藓,经历了多年的生长与演变,在频繁的重制中,设计与用材亦不断更迭。这可谓是全为人造的乌托邦。它不曾尝试“驯服”既存的自然,而是重新创造新的“自然“,并将住宅、茶屋添置其中。然而漫步桂离宫庭园中,便难以分辨真伪,甚至这般人造自然比原本的自然更多一分天然。这里有轩昂古松,槭树与其他美丽的树木创造出分明的季节感;这里有岩石,大小、 形态、色彩不同,沁出时间的沉淀,有砾石上耙制出的花纹一丝不苟,充满张力,有清澈的泉水和翠绿繁盛的青苔;这里有茶屋,将周遭万物与屋内的空间交汇相融,俨然一体。这里是另一个理想的世界:一个充盈着极致的奢华与深远睿智的世界。任何人行走其间,都会为那不属于此世的幸福感包围。

 

桂离宫 摄影:王奕文

修学院离宫是同时期另一座宫殿庭园,其建造并未大兴土木,而是遵循地貌,仅做略微调整——掘出一座池塘以泛舟观山,另建一座茶屋矗立坡上。由此,精心设计的庭园竟比不染人烟的山脉更显朴实天然(在修学院中散步,其间情景令 我想起韩国首尔昌德宫的密苑,虽然氛围迥异,但将人造与自然元素巧妙揉合的手法却极为相似)。

 

修学院离宫

当然,桂离宫与修学院离宫都不可说是不经人手——两座庭园的空气中都弥散着一丝人间烟火,但二者都体现出东方人对于自然的崇敬。这背后的基础便是水、树、石,以及人,四者共同作用,创造出了一种复杂的美丽。尽管造湖植树抑或置石都需要大量的思考推敲,但最终这些元素都依照极其自然的形式呈现出来——或展现其原始状态,或精心考量以求无损无伤。茶屋的建造,须与土地及周围树木的轮廊共同考量,以此保证建筑不突兀而出,达到整体的平衡与和谐。

 

事实上,造园其实便是对某种大和谐的追求一一但却不仅仅是为融入自然。在造园的思量中,有着对于超脱自然的期望,使庭园高于自然,更为高贵美丽,当人行走其间,便能感受到灵魂的荡涤。

 

桂离宫 摄影:毛继军

每每提起西方园林,我便想起法国天才景观设计师安德烈·勒诺特(1613-1700年)于17世纪为路易十四创造的凡尔赛花园,以及其中包含的人类中心主义美学。园中的风景如同一幅呈现给路易十四的透视绘画:树木、大运河、步径,皆从宫殿徐徐展开,形成一个完全在统治者规则之下的世界。他们不在意花园中是否有自然,相反,西方园林利用自然材料来实现人类中心主义的概念。以园林中的树木为例,凡尔赛花园中的树木并不保留自然的树形,而是将树冠修剪为方形或金字塔状,仿佛刻意灌输那存在时间尚短的人类意志。这是一座一心展现人类伟大的花园。

 

与之相反,日式园林呈现出一个深奥的非人性世界。即便各个庭园从某些角度表达了其主人的品位或感受,但构成庭园的各种元素仍展现出各自独特的魅力,各自吟赞宇宙的奇妙。若庭园由不同的元素组成,日式园林的回答不是当以孰为中心,孰主孰次,而是如何将这不同的元素编成一首协奏曲。若然,我们便可说日式庭园中的石与苔传递着时间的永恒,而水与树则代表着时空的变幻。更重要的是,人类在日式园林中仅仅只是另一个元素而已。日式园林的指导原则并不是人类中心主义,而是与自然并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能够洞察庭园中所呈现的宏大的人类精神世界。诸多日式庭园中,有疏导自然,展现其繁复与多变之处,也有抽离自然组成元素,以最基本物质形式呈现之所。前者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使人观察到自然的微观表现,而后者则是人们所熟知的“枯山水”,高度抽象的精神空间,主要存在于佛教寺院中。

 

大德寺大仙院

简单的石砾,寥寥数块岩石以及几片青苔——枯山水代表着遥远,纯净的精神深处,以终极的抽象与简化呈现精神世界。这样的庭园遍布全日本,不过在京都则大量分布,如大德寺内的大仙院、龙源院,东福寺内的灵云院,以及——或许最为人所知的,龙安寺方丈庭园。的确,龙安寺内的枯山水庭园东西深仅10多米,南北横跨25米,其中15块大小不同的岩石与些许苔藓点缀在精心耙制的石砾间,被称为同类庭园中哲学意义与概念最深远者。从寺中高约2米的木制平台俯瞰地面,人们便会注意到从驻足之处至庭园中心的地带似乎是一片真空,岩石大都聚集分布在边缘区域。这造就了一幅神秘、怪异的景象,我们或许可以说这是经过精心计算与规划所造就的。又或者,如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和费利克斯·瓜塔里在20世纪90年代拜访龙安寺后所说,比起设计所得,更应该是凭心随意摆放的结果。无论事实如何,这片空间毫无疑问地营造出了充满张力的氛围,吸引着人们注目品察。

 

龙安寺 摄影:夏至

然而,当我们细细感受龙安寺的枯山水庭园,其中似乎并没有体现出人性的自我——更多的是关乎四海寰宇的思想,汇聚而成如此一个符号。当人们面对这片景象,便会发觉自己似乎深处困惑之中,倏然惊觉自己位于一片虚无之地,不知如何是好。

 

日本哲学家西田几多郎(1870—1945年)将我们人类的原始住所描述作“虚无之地”。他写到:作为人类,我们生来便是空间的生物,而自然的本质便是虚无。我们用各种方法来感悟这个真相,日式庭园便是对这一追求所做的隐喻。

 

 


 

本文摘自《日式庭园》(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8年版,索菲·沃克著,郑杰 肉蒲星球植物工作室译),原文题为“京都庭园”,由著名韩国艺术家李禹焕撰写,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电话:0755-86148369;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京都庭园
李禹焕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