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一座山、海、城都各具特色的城市。
老城区里有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布局留下的鲜明肌理,新城区里有面对崂山与胶州湾挥洒创意的大尺度当代建筑;青岛的聚焦点,可以有很多不同方面。
本篇选取的十个当代建筑,最早建成的可追溯至2010年,最新的则是今年刚刚落成的西海美术馆。跨越十年的建设历程,一起来看看青岛的当代建筑发生了哪些变化?
青岛建筑漫游地图(编者绘)
01
西海美术馆
设计:让·努维尔,2021
坐标:青岛市黄岛区银沙滩路1111号
西海美术馆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由12间相互连通又相对独立的展厅组成。美术馆临海而建,展厅沿着海岸线分布。建筑立面使用阳极氧化铝和玻璃幕墙,在通透的蓝天和充沛的阳光下,海色天光与建筑交相辉映。
1米×5米的阳极氧化铝电动遮阳扇系统是针对美术馆项目研发的。其中五号展厅采用超白钢化玻璃肋+不锈钢的组合框架结构,玻璃幕墙外另悬设电动遮阳百叶,亮面穿孔阳极氧化遮阳板可以根据展览需求为展厅提供合适的光线条件。
位于美术馆西南端是一个近乎透明的玻璃盒子,也是体量最大的展厅。高22米的无柱空间可以满足多元化当代艺术展示。展厅西侧有6米高折叠推拉门,便于大型展品运输,大门可以联通户外空间,为艺术展示创造更多的可能性。美术馆展厅朝向海湾,可以看到远处海湾的建筑群。
02
凤凰之声大剧院
设计:宽建筑,2018
坐标: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金沙滩(凤凰岛)
建筑师接受本案的时候,业主已经提出了“凤凰”的理念。因此这是一份命题作文的答案。
凤凰主体是两个矩形空间:多功能演艺大厅、千人歌剧厅。因歌剧厅的配套空间更加复杂,且需要全封闭界面,因此将其隐藏在凤凰的后半身,在两侧单独设置了落地玻璃的出入口门厅。而把凤凰的中心身体留给多功能演艺大厅,它通透、开敞、充满了交流和互动的气质。多功能演艺大厅平面设计成圆形,圆形中央设置了一个中心舞台,四周环绕着观众座位。作为一个双向对称大型无柱空间,用来支撑它的结构体系,建筑师研究过很多选择。最终决定以四条巨型的钢拱,撑起这个半球形的演艺大厅。也正因为这四条钢拱,凤凰的形式逻辑诞生了。
凤凰头部是一个神似凤嘴的悬挑平台,实现了在巨幅悬挑结构端部进行第二次悬挑。这里是著名的海洋蹦极点,端部还设计了一个空中餐厅。同时,凤凰的背部设计成为一个屋顶广场,通过180个台阶将广场与空中餐厅相连。登高望远的过程,也仿佛是在云游四方。
03
涵碧楼
设计:Kerry Hill Architects,2017
坐标:青岛市黄岛区九龙山路277号
作为已故澳大利亚建筑师Kerry Hill在中国为数不多的建成作品,青岛涵碧楼自建成伊始就吸引了多方目光。这里随处可见Kerry Hill经典的以极简设计阐释东方之美的手法,无论是庭院、水景还是光影的运用均如此。
04
青岛邮轮母港客运中心
设计:CCDI墨照工作室、CCDI境工作室,2016
坐标: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邱县路
客运中心所处的六号码头,在一片碧海的包围之中,具有结合游艇功能开发休闲娱乐公园的先天优势。加上商业和景观配套,以及固定展区和出入境大厅增设的临时展区,客运中心的功能多样性为城市滨海生活的丰富延续创造了可能。考虑到青岛的冬季盛行西北风向,且场地南侧港湾的景观条件更为优越,设计中在南向大跨钢结构下进行了逐层退台,形成主要的室外公共平台;北立面则在三层设计有少量的室外观海平台,并且局部实现南北室外空间的相互贯通。
建筑造型的灵感,来源于帆船之都的“帆”和青岛历史建筑连绵的“坡屋顶”。为了体现力学之美,室外立面钢结构外露,省去幕墙表皮,结构形式本身成为了最有力的立面语言;室内空间在吊顶的设计上也尽量不遮挡主结构,让人们在室内依然能够阅读结构的逻辑和感受力学之美。
05
青岛大剧院
设计:gmp,2010
坐标:青岛市崂山区云岭路5号
大剧院坐落在黄海之滨,靠近云雾缭绕的崂山。大剧院的建筑造型紧紧抓住青岛山、海、城浑然一体的特征,富有诗意地暗喻着崂山独特的美景,就犹如屹立在海水中的礁石。歌剧院、音乐厅的屋顶恰似两座大钢琴,白色透明的条板梁好象钢琴的琴键,波浪起伏的条板梁犹如五线谱。
青岛大剧院按国际一流剧院标准建设,总建筑面积约8.7万平方米,主要包括1600座歌剧厅、1200座音乐厅和400座多功能厅及演员接待中心、艺术交流中心其它配套附属设施,具备接待世界一流艺术表演团体演出的条件和能力。建筑的墙壁以及地面均使用当地石材。
06
海尔全球创新模式研究中心
设计:DC国际+Snøhetta,2017
坐标:青岛市崂山区东海东路52号
项目总建筑面积3.55万平方米,功能包括综合展厅、会议中心、商学院、影厅、创客中心、专家工作室等。挪威建筑事务所Snøhetta参与了前期概念设计,以“山巅”为概念回应青岛的自然景观——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特征与空间品质通过建筑,结合城市生活和具体的使用功能重新加以诠释。
建筑屋面被塑造成为开放的地景:西北角下沉,自然的融入街道空间,为城市公共活动拓展了新的场所;其它三个角部则不同程度的抬高,远眺大海与地平线,在建筑与大海之间创造出一种新的关系。而地景屋面的层叠状构造策略又进而在立面设计上得以延续。
建筑各项功能环绕位于中心的具有传统韵味的庭院展开,形成有机的整体。中心庭院在给建筑内部带来阳光与空气的同时,也因建筑形体的抬升在内与外之间建立起视觉上的联系,激励了交流与互动的发生,为建筑所容纳的创新研究活动创造了必要的氛围。地景式的形态在塑造城市地标的同时,也打破了建筑内部“层”的概念,让空间流动了起来,增进了交往与互动。
07
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主题馆
设计:UNStudio,2014
坐标:青岛世园大道与毛杨路交叉口
UNStudio将物流学、空间组织、专业类型学、未来的灵活使用性、功能规划、外观、使用舒适性和可持续性等专业知识运用到了主题馆的设计中。建筑既突出于周围景观又和谐地融于其中。其构造与周边群山相互呼应,精心设计的馆顶象征着高原,每一个部分都有着不同的倾斜度和阶地状构造,组合在一起呈现出一幅与周围风景融为一体的全景图。
面积为28000平方米的主题馆包括主大厅、表演厅、会议中心和媒体中心。平面图设计借用了青岛市市花”月季“的形状。内外通道将四个馆区,或者说“四片花瓣”连接起来,在中间形成了一个广场,成为参观者的“舞台”:一个被周围不同高度的视角环抱的动态焦点。
08
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天水综合服务中心+地池综合服务中心
设计:华汇设计(北京),2014
坐标:青岛世园大道与毛杨路交叉口
“天水”和“地池”是百果山上的两个原有湖泊,两个服务中心也因为分别坐落在两个湖边而得名。作为园博会园区内的主要建筑,承担着人流集散、活动集聚、餐饮、休闲景观、文化传播、展示等多项功能。
设计师以“地景式建筑”的方式提出解决方案:首先,通过合理地利用地形高差,将建筑与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设计,功能按照不同标高分区设置,尽量减少建筑体量,同时获得最佳景观朝向。建筑顺应地形分为两层,二层屋顶与路面平齐,最大限度减小体量感,不对北侧的主题馆形成压迫,同时可以让游客顺势走上屋顶平台欣赏自然景观。一、二层主要餐厅设置于面上、面湖方向,从而使得游客获得最好的观景体验,超市、服务站等辅助功能则位于屋顶平台下,便于到达。
其次,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地形地貌,原有植被。最后,为了使游客在方便到达的同时拥有丰富的观览体验,设计中应用多路径游览系统的概念,最大限度保证交通可达性、便利性的同时,提供超过一条的游览路径,使得游客在来、回的过程中可以走不同的路,使用沿途不同的功能,并欣赏各异的景观。
09
歌尔全球研发总部
设计:日建设计,2020
坐标: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500号
去年底刚刚竣工的歌尔全球研发总部,规划总建筑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由日建设计担纲设计,主楼造型新颖,兼具绿色生态美感。工程的墙、柱、梁、板大量采用清水混凝土构件,清水面积达14万平方米,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清水混凝土工程。结构外墙采用大型GRC清水挂板,整块清水挂板面积达6平方米,外墙清水挂板面积达3.5万平方米。研发总部将打造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声学、光学、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多技术融合的总部级研发中心,同时集聚全球一流的研发人才,创建全国乃至世界级信息技术研发高地。
10
青岛平度奥体中心
设计:上海交通大学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2018
坐标:青岛市平度市福州南路
项目位于青岛平度市,主要建设内容包含15000座体育场、7000座篮球馆及1000座游泳馆;同时需设置中心广场、人民防空、公交站点等公共配套设施。
设计结合“空间效益”理论,首先对建筑内部不同功能元素进行分析、组合与对比,形成对体育场馆功能组织模式的优化,并发展出兼具灵活性和效益性的“复合化”的功能体系。功能体系的提升也引发了建筑面积的有效缩减,并引导出 “以小建大”的设计可能。其次结合体育建筑后奥运使用要求,将专业性与多功能性进行综合考虑,扩大了体育建筑的使用外延,也为体育建筑日常性使用奠定基础。同时结合基地特征,对建筑的城市性与自然性进行挖掘。通过以上分析,推导出建筑空间形态的生成依据。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均来源事务所官网及有方网站已发表项目,版权归摄影师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aDVVT:即兴建筑“料理”
下一篇:有方讲座57期 | 庄慎:常识与阿科米星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