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矶崎新《未建成/反建筑史》一书开篇,五十岚太郎曾写道,“未建成是20世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并撼动着现实的建筑界。没有未建成,就谈不了20世纪的建筑史”。而当时间限度来到21世纪,“未建筑”中蕴含的能量与力度,亦未曾淡去些许。
这些未经“物质世界污染”的想象往往更为纯粹,本文即为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10个未建成项目之集合。
未
代表没有
未建筑
不是建筑
不问理由,无关概念
未
代表未来
未建筑
终将实现
无论结果,记念过程
中国戏曲百戏博物馆方案 2019
昆山,10000平方米
设计团队:张雷、龚桓、范新我、邵璇、林晨晨、王慧文
昆山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为弘扬戏曲传统,昆山正仪老街整体规划成为开放的戏曲博物馆聚落,老房子被改造利用成为戏曲表演与展览空间,新建中国戏曲百戏博物馆则是这一构想的标志性场所。百戏博物馆方案形态来自二条平行的视觉线索:戏曲水袖和江南拱桥,表现其昆曲和江南水乡脉落中柔美的意蕴。
方案重视场所的营造而非形式的象征性与标志性。形式即场所,并自觉成为积极的开放性公共活动内容;过去即未来,体验论者乐于亲近且乐意传播。拱桥既能连络两岸也是公共活动的载体,建立在文脉仪式感基础上的公共性议题,有助于重新定义建筑和人类之间不断疏远的生产关系,帮助使侵蚀自然的大规模人类建造活动,重新回到作为生活场所的建筑起源——新有机建筑。
南京华侨城OCAT艺术馆方案 2017
南京,5000平方米
设计团队:张雷、戚威、张敏、洪思遥、王丹丹、于昕
OCAT艺术馆位于南京河西南滨江,是华侨城集团南京欢乐海岸项目商业活力街区轴线尽端的复合文化场所,延续华侨城通过艺术空间和艺术活动提升商业街区维度的实验性传统。OCAT艺术馆外轮廓是纯净的白盒子,和街区商业设施的丰富性形成反差,显现标志性特征。白盒子的整体性在西南角被打开,袒露内部红色的台阶,形式语言和场所内容通过红白两色强烈映射却又互为条件,将穿越街区的水平流线在轴线尽头垂直导引至热烈的公共性文化场景——OCAT艺术馆的艺术性始于场所体验,深入先验知觉。
虫子谷美术馆 2017
南京,2800平方米
设计团队:张雷、戚威、邵璇、袁子燕、章程
虫子谷美术馆位于南京溧水无想山麓,用于展示艺术家近年来关于昆虫的一系列艺术作品。设计回到《虫子书》的视角,成为发现者和整理者。基地原有整齐划一的厂房被按照蜗牛、蚯蚓等昆虫爬行的轨迹重新组织,表现自然交叠的痕迹。三条枝丫分别开始相遇并分离的旅行,行为被限制在一段曲折的的管径中,动线尽量拉长,似蜗牛勉力前行。
参观的孩子们也像小虫子一样在空间里游走,非经验场所无法预计,却更有期待和意料之外的惊喜。美术馆变成了那个最大的“虫子”,观察者同时也被观察。
南京美术馆新馆国际竞赛入围方案 2016
南京,98000平方米
设计团队:张雷、龚桓、范新我、钱世奇、余星凯、张欣
南京美术馆新馆位于南京市江北新区核心区,方案将“美术馆”与“三中心”的主要功能以空间盒子的方式布置在用地东西两侧,两组体量之间形成贯穿基地和建筑的通廊,建立建筑与城市公共景观系统之间的关联性。曲线型整体屋盖和功能盒子之间形成层次丰富的公共空间及景观系统,激活了建筑空间面对城市的公共开放性。
赫尔辛基古根海姆博物馆国际竞赛方案 2014
芬兰赫尔辛基,12000平方米
设计团队:张雷、陈观兴、刘莹、王晗
芬兰史诗《卡莱瓦拉》中“七个蛋”打碎后碎片形成大地、天空、太阳、月亮、云。来自神话的建筑形态具有适宜的尺度和对外部环境的敏感性,是海港中永远不会消融的冰屋。方案网壳结构展现了木材的优异力学性能,木条叠涩形成的展厅空间内壳延续了芬兰独特乡土建筑“aitta”的构造美学。建筑静态稳定的外部形式和内部空间的流动性与不确定性构成了一个辩证形式系统,诠释古根海姆美术馆组织日益扩展的历史深度和国际视野。
外部形式的简洁明了来自穹窿形体的微妙组合,“七个蛋”或重合或分离,但都保持独立性。内部空间像微微搅散的蛋白与蛋黄,交织融合的“蛋白”是流畅的公共性,相对完整的“蛋黄”是展厅的主要展示空间。
南京大学教授俱乐部 2011
南京,2100平方米
设计团队:张雷、沈开康、龚桓
教授俱乐部位于南京大学仙林新校区,选址校区中部山坡一隅,由不同尺度的方院组合而成,三个方院随地形山势扭转后通过高墙联系在一起,黑院、白院、红院分别布置接待、会议和餐饮三类不同的使用功能。建筑外墙以红砖、青砖和白砖演绎由红到白到黑再到红的轮回,南京大学老校区的传统色系,在教授俱乐部连续的砖筑围墙中以新的肌理全景再现。
方力钧美术馆 2008
都江堰,1000平方米
设计团队:张雷、戚威、陈悦洁、周天邑
生长的冲动亦或是生长的“痕迹”激发了方力钧美术馆的生成逻辑。从曼德布罗特(B.B.Mandelbort)的分型理论我们可以领会这种“生长”的操作方法:空间的形态起始于简单的“Y”,经过局部和整体形态的相似性操作,最终显现“生长”痕迹的影像。
美术馆内部是完整的主干管径空间,作为主展厅高而宽敞;拆分出的管径分支低且狭长,是生活的场所。游历的过程由主干到分枝,再由分枝延伸到自然,观者类似叶脉中的水分被有序疏导。主干管径封闭、完整而简洁;枝干管径尺度和标高分型后变异,显示功能和活动方式的空间差异性,分型的枝干似植物根系延伸至溪水,汲取自然的养分。
深圳当代艺术馆及城市规划馆国际竞赛方案 2007
深圳,20000平方米
设计团队:张雷、陈君健、陈悦洁、雷伟、王昳、周天邑
深圳市当代艺术馆与城市规划展览馆位于市民中心北侧,当代艺术馆的功能定位是现代艺术以及设计等领域的展示和收藏。城市规划展览馆则是城市窗口性公共建筑,展现深圳规划成就和发展历程。方案以黑白两个体量分别代表当代艺术和城市规划两类展示功能。黑与白,封闭与开放两组空间关系起承转合错动交叠,黑白之间形成的灰色区域,是层次丰富的开放性公共场所,布置配套服务内容。黑盒子形体是封闭内向的艺术展厅,白盒子符合规划内容和成果的大众透明性,灰色区域则用来展现各类丰富的公共活动可能性,是建筑真正的中心。
金陵神学院大教堂竞赛方案 2006
南京,5000平方米
设计团队:张雷、戚威、孟凡浩、闵天怡
金陵神学院大教堂坐落于南京江宁,被认为是金陵神学院新校区的几何和精神中心。大教堂采用惯常的十字布局,大礼拜堂、小礼拜堂、辅助部分和洗礼水院垂直布置,简单交接。方案在建筑西南侧设置下沉庭院,半地下户外活动广场连通小型宗教艺术展览馆。
大教堂十字型建筑体量在墙面和顶面通过折板形成倾角,天光透过裂变的屋面板和墙体缝隙,以不同寻常的方式进入礼拜堂深处,诠释圣经“神就是光”的基督教教义。方案采用清水混凝土的造型,几何裂变的形体解构和上帝与光的教义主题明确,清澈强烈。
建川博物馆聚落之文革瓷器艺术馆 2004
成都安仁,5500平方米
设计团队:张雷、戚威、梅蕊蕊、林晓蓉
建川博物馆聚落位于成都市大邑县东南坝区的安仁镇,距成都约40公里。文革瓷器馆内部空间格局和尺度构思,来自当地典型的聚落,一组120米见方林盘的外部空间取样。在博物馆底层,林盘的街巷被萃取作为组织各类展厅的空间脉络,联系13个大小形态不一的房间。二层展示平台具有和一层完全不同的开放性,底层街巷空间一览无余。博物馆主体支撑结构采用30厘米直径的钢柱,结构梁与柱网成45度夹角布置,顶面形成三角天窗,光影摇曳。
未
建筑
一次确定关系的旅行
版权声明:本文由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校园的自然理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期校园规划、中庭广场与图书馆 / 王维仁建筑设计研究室
下一篇:SANAA最新设计:昆山博物馆概念方案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