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中国院胜景几何中心新作:成都安仁大匠之门文化中心,片拱“拟山”

中国院胜景几何中心新作:成都安仁大匠之门文化中心,片拱“拟山”
编辑:王子怡 | 校对:宋诗雨、原源 | 2025.08.08 17:08

成都大匠之门文化中心  ©是然建筑摄影

设计单位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胜景几何设计研究中心

项目地点  四川成都

建成时间 2022年7月

建筑面积  7682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胜景几何设计研究中心提供。

 

大匠之门文化中心所在的安仁古镇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南部,在千余年的历史演变中,不同时期、不同风格和尺度的建筑共同组成了复合、多元、对立的城镇面貌。

 

建筑与古街的关系  ©是然建筑摄影

项目用地位于古镇核心区,被城镇主干道贯通,北依树人古街,南临喜来登酒店,东接刘氏庄园和建川博物馆聚落,中心为安仁古镇规划展览馆及坝子广场。

 

鸟瞰航拍  ©是然建筑摄影

北侧古街和公馆群始建于民国,布局紧凑,为典型中西融合的折衷主义样式;另一侧则为快速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形成的大尺度建筑群。两部分城市肌理以建筑场地为界,在尺度、朝向、风格上产生了割裂。

城镇肌理航拍  ©是然建筑摄影
安仁古镇公馆建筑  ©中国院胜景几何中心

在如此复杂而敏感的场地环境中,设计借鉴了安仁本地独具特色的公馆建筑的空间特质,自陈月生老宅起,以一组自西向东尺度逐增、渐次抬升的坡屋顶群,形成了以自由组合的宅、院为核心特征的建筑空间,并同时回应、连接和重塑场地的空间秩序,联系两部分城镇空间的建筑朝向和尺度,将因发展时序产生的宏观矛盾汇集并消融于建筑本身,修复了割裂的城镇肌理,重塑了古镇的核心空间。

 

▲ 项目视频  ©是然建筑摄影

 

依附于坡屋顶群设置的屋顶栈道自中心庭院起,游走于屋面。既作为屋面检修的重要通道,亦可对居民及游客完全开放,在水平和垂直方向连接城镇与建筑。

 

建筑分解轴测图  ©中国院胜景几何中心
游走于屋面的屋顶栈道  ©是然建筑摄影
内部邀月庭  ©是然建筑摄影

游人步行其中,或行于脊或沉入涧,周围景观时隐时显,使延绵连续的坡屋顶获得了“拟山”的意向,与远处的西岭雪山遥相呼应,构建了建筑、城镇与自然山水同构的公共叙事。

 

游走于屋面的屋顶栈道  ©是然建筑摄影
坡屋顶群与远处的西岭雪山遥相呼应  ©陈译民

坡屋顶下,以安仁公馆形色各异的牌楼作为历史参照,设计塑造了一系列尺度和形态各异的混凝土片拱,作为对安仁本土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的回应。

 

设计草图  ©中国院胜景几何中心
南立面  ©是然建筑摄影
西南侧道路视角  ©陈译民
北立面  ©是然建筑摄影
小镜湖  ©是然建筑摄影

以6米×6米的基本空间模度为基础,通过对“片拱”元素的组合和变形,形成了适应不同空间需求和使用功能的基本空间单元。这些片拱单元或高耸或匍匐,在与屋顶形态类型一一对应的同时,也满足了高窗采光及屋顶栈道搭建的需求。

 

与老宅共用庭院  ©是然建筑摄影
中庭檐廊  ©是然建筑摄影

以混凝土片拱系统为骨架,设计还同时引入了钢结构及木结构混合受力,以回应历史上公馆建筑砖木混合的结构体系——片拱上架设木屋架,拱间架设钢圆管及交叉拉杆以保持平面稳定。

 

音乐厅(平时)  ©是然建筑摄影
音乐厅(展时)  ©是然建筑摄影
音乐厅休息厅(平时)  ©是然建筑摄影
音乐厅休息厅(展时)  ©是然建筑摄影

混凝土、钢、木三种真实参与结构受力的构件被完全暴露于建筑空间中,并与外部坡屋顶群建立了紧密的对应关系,成为公馆类型建筑在当代语境下的延续和拓展。

 

多功能厅(平时)  ©是然建筑摄影
多功能厅(展时)  ©是然建筑摄影
多功能厅休息厅(平时)  ©是然建筑摄影
多功能厅休息厅(展时)  ©是然建筑摄影

 

设计图纸 ▽

 

总平面图  ©中国院胜景几何中心
平面图  ©中国院胜景几何中心
剖面图  ©中国院胜景几何中心
墙身详图  ©中国院胜景几何中心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安仁大匠之门文化中心

项目类型:建筑、景观、室内

项目地点: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17年2月—2020年4月

建设时间:2020年4月—2022年7月

用地面积:12806平方米

建筑面积:7682平方米

 

业主:成都安仁华侨城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胜景几何设计研究中心(原李兴钢建筑工作室)

项目负责人:李兴钢、刘振

项目经理:谭泽阳

驻场建筑师:陈译民

建筑、室内、景观设计:陈译民、郭文嘉、王汉、孙知行

 

结构设计:何相宇、陈晓晴

机电设计:刘洞阳、朱琳、汪春华、唐艳滨、常立强、蒲域、段斯南、王昊、杨骏

总图设计:高治、周清照

结构咨询:董越

绿色建筑咨询:翟建宇、曹颖

景观设计:李力、孔维一、赵紫彤

景观机电设计:曹雷、李甲、张丽、张堉斌

照明设计:丁志强、李占杰

 

合作设计与咨询单位:

室内设计: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研究中心

 

照明设计: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张昕工作室

建筑声学与舞台工艺设计:北京筑邦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声学与舞台工艺工作室

海绵城市设计: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木结构深化设计咨询:博亿森房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施工:四川省第四建筑有限公司

材料:清水混凝土、胶合木、平板瓦、玻璃砖、火山岩砖、水洗石

 

摄影:是然建筑摄影、陈译民

视频版权:是然建筑摄影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胜景几何设计研究中心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胜景几何设计研究中心
成都
文化中心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