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胜景几何设计研究中心
建成时间 2022年7月
项目地点 四川成都
建筑面积 2877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胜景几何设计研究中心提供。
安仁古镇游客中心是廖维公馆的改扩建工程,位于成都西南部安仁古镇的边缘。廖维公馆原为私人宅邸,后曾成为酿酒厂、农民宅屋等,再后一度荒废,2018年获评成都市历史建筑及文保单位,现改造为游客中心及社区活动中心。作为老镇的历史基因,项目成为新建街区的起点,并形成新的林盘空间族群,成为中国新城镇发展的研究性样本。
项目用地位于古镇的外围边缘,距中心坝子片区1—2公里,北临主干道,与客运站隔路相望,可谓古镇外围客厅的位置。用地北侧是较为密集的村民自建住区,西侧是大尺度的中学和高校,东侧、南侧和地块本身的原状是大片的农田。地块中现存的廖维公馆,与周边的乔灌共同形成了一个小林盘。
作为安仁当地典型的公馆建筑,廖维公馆原为三进宅院,高墙大院间点缀乔木与水塔。因远离古镇核心区,缺乏维护,改造前院墙垮塌、门头残损,部分屋架濒临倒塌。
设计采用抢救性落架大修方式保护文物,扩建部分采用了钢结构和轻质构造,虽与老墙、老宅贴邻,但在实施过程中和完成后都尽最大限度保护了既有建筑构件。
基于自西北向东南逐进扩大抬升的原始格局,设计在原有宅院群落的格局上,向西增建低矮扁院,向东加建高宽庭院,将三进宅院扩建为五进,延续并强化了坡屋顶建筑群的空间特征和建筑风格,形成新旧交融的整体。
老宅首进院落空间内展示包括廖维公馆在内的安仁各公馆修缮更新成果,其场所本身亦是古镇文物的丰硕成果,游客可初体验古镇文化。新建小木作围护结构以轻质构造衔接旧建筑,提供室内外休憩空间。
二三进院落尺度较小,墙体损毁。设计并未恢复原宅院格局,而是保留构架塑造灰空间檐廊,联通庭院构成多功能社区活动场所。
东扩部分,坡屋顶自老建筑侧始,以歇山制式环绕庭院渐次抬升,方正体量被用地红线斜切:主入口呈巨型单坡形象,街道与广场侧形成山墙式高耸立面,老建筑一侧则以低矮谦逊的尺度保持适度的距离感。
西扩体量背靠老墙,以低缓单坡屋顶延伸至社区广场,与“林盘”小镇次入口相对,形成尺度亲切的界面。最终形成传统坡顶形制与当代抽象感兼具的多面体量。
坡屋顶下组织高敞或狭闭的多样功能空间,游客拾级而上,在与坡屋顶时而亲近时而疏离的流线达到制高点的观景亭,向西俯瞰廖维公馆层叠的屋顶,与“林盘”小镇连绵铺陈的场景,视线串联新旧建筑及古镇文脉。
设计图纸 ▽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安仁古镇游客中心(廖维公馆改扩建)
项目类型:建筑、景观、室内、改造
项目地点: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18.09—2020.01
建设时间:2019.08—2022.07
用地面积:5934平方米
建筑面积:2877平方米
业主:成都安仁华侨城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胜景几何设计研究中心(原李兴钢建筑工作室)
项目负责人:李兴钢、刘振
项目经理:谭泽阳
驻场建筑师:郭文嘉
扩建部分:
建筑设计:郭文嘉、于安然
结构设计:何相宇、陈晓晴
机电设计:蒲域(电气)、刘洞阳(给排水)、汪春华、唐艳滨(暖通)
室内设计:曹阳、范小胜、张然、杨昊然、张爱爱
室内机电设计:李甲、张堉斌(电气)、刘子贺(给排水)、曹诚(暖通)
古建筑改造部分:
室内设计:郭佳、李耘乐、陈贤斌、何思洁
总图设计:高治、周清照
景观设计:关午军、路璐、冯然、刘玢颖
景观机电设计:李甲、张堉斌、曹雷、张丽
合作设计与咨询单位:
古建筑修缮设计:成都大木古建园林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材料:灰砖、水泥板屋面、木饰面板、玻璃幕墙
摄影师:苏圣亮、田方方、任丽梅、安仁华侨城、刘振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胜景几何设计研究中心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中国院胜景几何中心新作:成都安仁大匠之门文化中心,片拱“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