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十三朝古都,坐拥两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多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
近来,古都西安因一系列新落成或即将落成的大型项目而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从去年12月开幕的西安CCBD及“生命之树”,到今天正式启用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还有即将投用的西北地区唯一符合国际足联标准的专业足球场馆,西安国际足球中心;以及已于今年1月正式动工,同为扎哈事务所设计的西安夏中心等等。
上期地图聚焦“西安:在历史与日常之间”,本期则将带你一览古都近年的新建成与期待建成。一起再次,走进西安。
西安建筑漫游地图(编者绘)
01
西安中央文化商务区(CCBD)
设计:Heatherwick Studio,2024
坐标:西安市雁塔区会展路
去年底,由Heatherwick Studio设计的全新商务区在西安宣告启幕。坐落于城市的历史中心南侧,位于天坛遗址及陕西广播电视塔之间;商区中的商业裙楼设有供人行走攀登的街道及露台,与露天广场、办公楼、住宅楼、酒店、绿色空间、以及一处纵向公园相互融合,带来多元体验。
整个区域面积为15.5万平方米,陶瓷是其中的核心元素。幕墙、立柱以及曲梁上应用工艺考究的陶瓷板,向著名的秦始皇兵马俑致敬。设计团队与当地匠人紧密合作,制作出10万多片拥有独特釉面的陶板;经过2000多次实验烧制,包括建造1∶1立柱样板,最终呈现出的幕墙精致曼妙,为建筑外观平添趣味,陶板从视觉和触觉上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通向生命之树的街道在中央广场聚拢,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处集聚之地。这是一处纵向公园,访客可随着架空的56个“叶片”露台向上攀爬,一路经过从高山苔原到干草原的古丝绸之路生态区。生命之树从地下层拔地而起,共57米高,让人们在屋面、露台、以及街道高度俯瞰整个开发项目,也将城市景观一览无余。
02
山灰艺术社区
西安石油大学生活区锅炉房改造
设计:日常建造,2022
坐标:西安市雁塔区电子一路与四季西巷交叉口
承载了时代价值的工业遗存,其土地又不具备被再次开发的规模和产权属性时,改造再利用成为了优选项。原锅炉操作间开敞高大,承载艺术展览类的功能得天独厚;较小的辅助空间宜用作配套商业,可对艺术展览进行反哺。于是,艺术社区这种互利共生混合生态的概念应运而生。
从物流到人流的功能转变,增加了组织展览流线和扩大消防疏散宽度的新要求。建筑师因此在锅炉房的前广场上增加了一条直通三层主展厅的天桥。天桥拾阶转过门前喷涌过岁月的大烟囱,在回应功能需求的同时,也把新的时间绕在了那段旧的时间之上。
为了让展览空间拥有充足柔和的光线,也能获得良好的热工性能,这次改造外立面主要采用进口聚碳酸酯板。主展厅的空调系统利用料斗和柱子之间的三角空隙布置了风管,配合24个球形喷口进行送风。精致的不锈钢风管,与原本粗拙的混凝土并置在一起,也相互映衬了各自的时代。
03
西安夏中心
设计: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在建
坐标:西安市雁塔区锦业路与丈八五路交叉口
夏中心位于雁塔区锦业路与丈八五路交叉口东南角,占地16,700平方米,高210米,将包含127,220平方米的办公、零售区域及附属设施。坐落在商业区的高层建筑群组团中央,该塔楼将与周边的城市环境融为一体,同时又界定了商业区的中心。其柔和过渡的曲线轮廓被中庭所强调,中庭层层变化、闪亮夺目,将自然光引入大楼深处。设计在每个中庭如山涧瀑布一般,创造出一系列种有植物的室内平台。在各个中庭,朝向北面和东面可以欣赏到西安这座历史名城的全景,向南和向西可以望见不断发展的高科技区的全景。
在西安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下,项目旨在获得LEED金级认证和中国绿色建筑计划的最高三星级评级。大楼立面可有效适应环境,采用集成传感器和带保温隔热涂层的低U值低辐射高性能玻璃来优化自然采光和通风,以减少能源需求并提高能量使用效率。立面还将包括光伏发电系统,运用可再生能源为建筑物内的各种系统供电。
项目已于2025年1月底正式动工。
04
西安高新一中(高中部)改扩建暨社会共享停车场建设项目
设计:中建西北院屈培青工作室,2023
坐标:西安市高新区唐延路23号
随着城市核心区域的快速发展,位于西安高新区腹地的高新一中高中部面临着校内各类教学空间不足、校外交通拥堵等多重压力,校园亟需进行更新改造。
从城市和教育两个维度的梳理之后,项目以“书山绿岛,拾级而上”为概念目标,并明确了两个建设原则——“校社共享”和“立体化”。项目总建筑面积78549.31平方米,容积率1.61。保留原主教学楼(博学楼),其余辅助建筑予以更新重建。
新建建筑包含综合教学楼(含宿舍)、架空操场(含架空下体育馆和报告厅)、下沉庭院及庭院周边教学辅助空间、地下2层停车区和室外交通连廊。整体规划呈现出“西主南辅、西静东动、西低中高”的特点,校园西侧主出入口、综合教学楼U型区和博学楼东侧三处庭院空间。三院直接互相贯通,张弛有度。
校园内部流线主要体现了立体化校园的特点。保留教学楼、综合教学楼和架空运动场三处主建筑体,结合西侧主入口之间利用室外连廊进行连接,形成类十字型的立体交通空间。建筑设计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来诠释高新一中的文化特质:形体采用纯粹的几何体块,色彩以灰白色为主色调,辅以校标中的浅黄色于立面和浅蓝色于运动场。
05
安仁坊遗址展示厅与安仁驿站
设计:DDB秉仁设计,2022
坐标:西安市碑林区荐福寺路
2018年12月,西安启动了“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改造”工程,于安仁坊遗址区建立一座展示厅与游客服务中心,占地约12600平方米。
基于尊重场所肌理与城市涵构、协调与小雁塔周边风貌的关系,设计确立以小雁塔、西安博物院为主,新建展示厅与游客中心为辅的策略,三角相互对望,回应片区的历史文化脉络。建筑空间的组织暗示了遗址构成的秩序,结合景观设计来展示坊墙遗存空间。形体均以低隐的姿态,在12米限高下,高度有序起伏,以大隐于市的手法,融入整体片区。体量之间的缝隙成为进入的通道。展示厅入口左侧上升的台阶将游客引入二层平台。在闭馆期间,人们也有机会在这样的高度远眺小雁塔。
展示厅造型以中心围合式进行展开,核心大跨空间以张弦梁结构玻璃顶建构,将主要的遗址展区完整包裹。数个错落有致的屋面组合,一方面回应了遗址布局,另一方面呼应了传统院落里坊特色。
06
西安城市运动公园公共服务设施改造更新
设计:垣建筑设计工作室,2023
坐标:西安市未央区未央路168号
城市公园通常被看作城市肌体中起着调节生态作用的“绿肺”,但事实证明它越来越多地开始在城市中承载着市民工作之余的多元活动,是城市这个有机生命体的重要“活力场”。因此,合理利用消极空间、努力释放公园活力,将让城市公园更加充分、积极地融入到城市的多元生活之中。
本项目即是在这样的立场之上的一次试验性探索:通过对现状条件的细致梳理,通过对多方立场的需求平衡,通过对空间内外的相对化设计,创造出生机勃勃、自然开放、体验丰富的“庭院群落”,让来到公园的每个人都可在此找到与自我、与他人分享喜悦的“庭院角落”。
07
西安秦始皇帝陵铜车马博物馆
设计:上海中森止境设计工作室,2021
坐标:西安市临潼区秦陵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丽山园
博物馆参观路径的组织是设计的核心,也是解读和诠释帝陵历史环境独一无二的机会。如何处理建筑与场地的关系,甚至比建筑本身更为重要:与骊山的对话,与帝陵封土堆的交流,使建筑能够真正锚固在场地上,融为陵区不可割裂的一部分。
博物馆的参观体验由馆外开始,回到馆外结束。进馆、馆内、出馆三个环节都有各自的空间组织方式和视觉规划用意,将场地独有的环境资源提高到与文物本身同等重视的程度。进馆须由景区地面到达建筑入口门廊,下行坡道须经过两次转折。由于路面高度逐步降到冲沟坎顶之下,周遭的干扰因素被屏蔽在外,参观者会渐趋沉静和专注,但在折行面向南时,远处横亘天际的骊山会扑面而来。横向展开的巍峨山形与收束的坡道形成强烈反差,给观者第一轮的心理冲击,也将骊山与帝陵的关联印在脑海。
馆内参观路径的组织方式,力图“一步到底,直面真身”。观众从入口一路下行不做停留,经过约200米长的坡道直达中央展厅,在神秘幽暗的环境中能够看到的第一件展品,就是这件特别光照下的“彩绘铜车马”本尊,给参观者以强有力的视觉震撼。
08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
设计:中建西北院+上海市政总院+兰德隆与布朗+中国院,2025
坐标:咸阳市渭城区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是国家“十四五”重点建设项目,民航局支持建设的全国民航“标杆示范项目”,也是陕西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民航发展的头号工程。机场未来将建成四条跑道、四座航站楼,东、西航站区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预计年旅客吞吐量8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门户机场,以及集航空、轨道、公路等多种交通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东航站区规划设计也是对中国传统城市与建筑营造理念的传承与创新。建筑融合西安城市文脉与现代航空港特点,提出了“长安盛殿、丝路新港,汉唐风韵、城市华章”的设计理念。整体布局中轴对称、左右相辅,层次分明、序列有致,纵横经纬、平正方圆。设计将超大尺度屋面化整为零,提炼、抽象传统建筑意象,塑造主楼“双坡双脊、重檐三叠”的造型特征,与六条指廊共同形成“中央聚合、众星拱月”的布局特点,传承古城文脉,留住城市记忆。
东航站楼(T5)采用国内首个的主楼+六指廊构型,设有68个近机位,可有效增加空侧岸线长度,缩短旅客步行距离。综合交通中心(GTC)由旅客换乘中心和停车楼组成,整合了包括地铁、城际、高铁等五条地下轨道交通线,采用中部换乘中心与南北两侧停车楼、过夜用房相结合的布局方式。
09
西安国际足球中心
设计: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iDEA建筑事务所+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4
坐标:西安市长安区复兴大道与科统三路交叉口
即将投入使用的西安国际足球中心,坐落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是西北地区唯一符合国际足联标准的专业足球场馆。
足球中心占地280亩,建筑面积达26.8万平方米,拥有6万个固定座位。其建筑设计融合了历史文化与现代美学。穹顶设计汲取了华夏上古时期 “天圆地方” 的哲学理念,展现出一种宏大而深邃的空间感。通过使用超轻量的大跨度双层索网屋顶结构,建筑在实现最小负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约材料。为应对西安夏季炎热的夏季气候,大跨度屋顶之下是层层叠叠、布满绿化的阴凉露台。此外,观众席座位上方覆有半透明膜,在避免阳光直射的同时保证场内光线依然充足。
从功能设施上看,主场馆配备国际标准的通风加热草坪;场馆内部设有62个VIP包厢和1个中央主席台,为高端观众和赛事贵宾提供舒适的观赛环境。同时,6万个固定座位的布局经过精心设计,搭配超高马鞍形沉浸式看台,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赛体验。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版权归摄影师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GSD前建筑系主任Mark Lee的设计世界|有方专访
下一篇:3D打印滑梯White Loop|VUI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