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建筑地图73 | 柏林之光

建筑地图73 | 柏林之光
编辑:李菁琳;校对:李菁琳 | 2020.05.07 16:19

德国最著名的城市,非柏林莫属。不仅因为它作为首都,是名副其实的政治中心,更因为城市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柏林在欧洲近代漫长的斗争过程中饱受战火摧残;东德、西德的分裂,更是让柏林从根本上被撕裂。

 

随着柏林墙倒塌,2000年后柏林开始艰难的城市复苏,希望缝合“二战”和冷战留下的裂痕,也希望重新把城市打造成一个开放、民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许多知名建筑师以针灸式的方式参与到这场重建中,其中包括Axel Schultes、Hans Kolhoff、Helmut Jahn等德国建筑师,也有Norman Foster、Renzo Piano、David Chipperfield等外国建筑师。这些不同的建筑师、不同的建筑作品所带来的混合感,恰恰与柏林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所形成的独特文脉相吻合。

 

这就是最复杂,也最特别的柏林。

 

柏林建筑漫游地图(编者绘)

 

 

01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Neue Nationalgalerie

Mies Van Der Rohe 1968

 

 

这是密斯职业生涯最后一座建成建筑,也是柏林最伟大的地标之一。整个矩形建筑共设两层,地面层用于举办特展,地下层用于主要馆藏展示。与密斯其他经典作品相似——“材料极其现代,核心极其古典”——密斯再次只用了8根柱子就支撑起了建筑的地面部分,而且没有角柱。四面钢架与玻璃构造出来的巨大透明墙体,则拥有密斯一贯追求的纯粹感。近期,英国 David Chipperfield 事务所正在对其内部进行整修。

 

 

02

柏林爱乐音乐厅

Berliner Philharmonie

Hans Scharoun 1963

 

 

同是德国建筑师,与格罗皮乌斯、密斯等人相比,同时期的汉斯·夏隆(Hans Scharoun)或多或少被低估和忽略了。可能如同阿尔托的建筑一样,夏隆的建筑,也属于必须身历其境,才能真正被领悟。

 

柏林爱乐音乐厅是夏隆的生涯杰作,也是德国人最喜爱的建筑之一,在战后的德国现代建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建筑帐篷式的外观,反映了室内空间的变化,没有半点虚假造作。音乐厅室内开创性的葡萄园式座位布置,成为后来众多音乐厅模仿复制的样本,包括60年后设计完工的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的汉堡易北河音乐厅。

 

 

03

波茨坦广场规划与建筑

Potsdamer Platz

RPBW(规划);Helmut Jahn、Richard Rogers、Hans Kollhoff等(建筑)

 

波兹坦广场改造总平

索尼中心 by Helmut Jahn
剧院 by Renzo Piano 摄影:陈杨/有方
综合办公楼 by Richard Rogers 摄影:张虔希

两德统一之后,柏林开始了大规模的重建和“修补”工作,由建筑师和规划师汉斯·史迪曼主导,其中核心的一环,就是位于柏林城西的波茨坦广场项目。

 

1991年的波茨坦广场重建规划竞赛由德国事务所Hilmer &Sattler赢得第一名。但是因为随后引起的争议和业主戴姆勒·奔驰集团(奔驰集团拥有这片区域的绝大部分土地)的坚持,最终这个项目被委托给了伦佐·皮亚诺建筑事务所。在皮亚诺新的规划和带领下,一群国际著名建筑师一同参与到这个令人瞩目的重建项目中,建筑师包括汉斯·科尔霍夫、理查德·罗杰斯、墨菲·杨等。在此项目中,地上部分的功能包括56%办公、19%居住、11%零售、9%酒店和5%文化功能,地下则是一个巨大的包括地铁和轻轨的交通枢纽系统。

 

焕然一新的波茨坦广场成为柏林商业、娱乐和文化的重要节点,也成为城市重建和更新的经典案例之一。

 

 

04

欧洲犹太人被害纪念碑

Memorial to the Murdered Jews of Europe

Peter Eisenman 2005

 

摄影:张虔希

为纪念被迫害的犹太人,与犹太人博物馆相辅相成的是位于德国政治中心布兰登堡门附近的犹太人纪念碑。它占地两万平方千米,约四个足球场大小。由2711块碑石呈波浪状排列而成,遁入其中,于光影交错的黑色石块组成的矩阵中,的确有身处洪流的迷失和彷徨。设计师是犹太裔美籍建筑师彼得·埃森曼(Peter Eisenman),他坚持运用抽象的设计表达,放弃所有太过具象的形式,没有雕刻遇难者姓名和任何装饰,石块朴素纯粹,反而更加庄严和肃穆。

 

 

05

柏林国会大厦改建

New German Parliament, Reichstag

Foster + Partners 1999

 

摄影:张虔希

“二战”后的德国满目疮痍,需要重建的不仅仅是建筑和城市,更重要的是一个新的国家形象。在两德统一之后,德国政府急需使首都柏林的国家政府办公项目,集体以一种透明、自由和平等的态度,在世人面前展现。

 

普鲁士时期由保罗·瓦洛特设计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德国国会大厦,在“二战”遭到重创;1992年诺曼·福斯特的重建方案从竞赛中脱颖而出,然历经反复修改与调整,才最终于1999年建成。

 

建筑最突出的部分——玻璃穹顶,虽然是一种对瓦尔特穹顶的重现,但是却有完全不同的手法、形式和功用:在国会大厦的顶端,玻璃穹顶完全对公众开放。从这里,每个人都可以俯视国会大厦最核心的部分——议会大厅,德国政治最高殿堂正在发生的事情,一览无余。一个新的民主政府,就好像这个玻璃穹顶所体现的,是一种自由、公开、透明的姿态。

 

 

06

德国政府办公建筑群

German Government Office Buildings

Schultes Frank Architekten(规划+建筑);Stephan Braunfels(建筑)

 

机关大楼 by Stephan Braunfels,photo copyright by Markus Groeteke / architectureshooting
总理府 by Schultes Frank Architekten
“联邦纽带”

在德国国会大厦北面,是三栋德国联邦政府建筑:德国总理府、联邦议院和政府机关大楼。三栋建筑在东西方向呈带状横跨施普雷河,被称为“联邦纽带(Band des Bundes)”。这个规划出自德国建筑师阿克瑟尔·舒特斯(Axel Schultes)和夏洛特·弗兰克(Charlotte Frank)的手笔,他们希望用建筑去缝合这个曾经被柏林墙一分为二的土地、城市和国家。

 

舒特斯和弗兰克同时也设计了德国总理府,而另外两栋建筑,联邦议院和机关大楼,则由柏林的建筑师史蒂芬·布劳菲尔斯(Stephan Braunfels)设计完成。三栋建筑虽出于不同的建筑师,但是风格上高度统一。

 

 

07

洪堡大学图书馆

Jacob and Wilhelm Grimm Centre

Max Dudler 2005

 

©Stefan Muller

“这批理性主义建筑作品多以严谨的方格网面目呈现于世人前,然而这种方格网却绝不是简单粗浅的单调,它背后是适度的精简和功能的灵活多用,以及一种禅修式的美学”,来自瑞士的建筑师马克斯·杜德勒(Max Dudler)也受到德国理性主义建筑的影响,洪堡大学图书馆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图书馆立面模数来自于书架,立面开窗的宽窄与内部的使用功能一致。整个建筑最有感染力的空间是六层通高的阶梯式大阅览室,它让人们回想起古典图书馆的高敞空间。它的存在,为这栋进深40米、室内布置紧凑的建筑,带来了意外的通透和开放感。

 

 

08

新博物馆

Neues Museum

David Chipperfield + Julian Harrap 2009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摄影:张虔希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新博物馆由辛克尔的学生——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施蒂勒(Friedrich August Stuler)设计,建造于1841—1859年。“二战”的战火让这座建筑严重损坏,成为废墟。1997年,David Chipperfield和Julian Harrap建筑事务所合作,赢得了新博物馆重建的国际竞标。

 

重建的主要目标是恢复原建筑体量,并对损毁部分进行修复。考古学方面的修复遵循《威尼斯宪章》,根据不同保护状态表现出对历史建筑的尊重。对建筑所缺失的那部分的填补,无论是亮度方面还是表面工作,都与现存建筑相融合。对现有建筑的修复则基于对原始结构的空间文脉和原始材料的强调,而不是简单的模仿。

 

 

09

詹姆斯·西蒙画廊

James Simon Galerie

David Chipperfield 2018

 

摄影:章勇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历时10年,奇普菲尔德的詹姆斯·西蒙美术馆终于建成对外开放。建筑师从古典建筑语言中找寻线索的同时也脱离了具体的柱式做法,白色整齐的柱廊从基座上升起,细长的柱子成为建筑的重要特点,与邻近的佩加蒙博物馆和旧博物馆的古典柱廊立面形成了呼应关系。

 

 

10

柏林公墓灵场

Krematorium Berlin

Schultes Frank Architekten 1998

 

摄影:张虔希

一个以死亡作为主题的建筑,建筑师却把它处理得诗意而又感人。空间是建筑的灵魂,光是建筑的语言,而建筑又是建筑师对生与死这个永恒的主题一种哲学层面的表达。整个建筑最精彩的莫过于建筑的中庭——用来举办仪式的空间,柱子不规则地散布在其间,每个柱子都被明亮的日光所环绕,仿佛穿透了大厅的混凝土屋顶。

 

参考资料:

唐杰,《包豪斯百年:德国建筑的源与流》,2018,有方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版权归摄影师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电话:0755-86148369;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