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耶路撒冷的神话与日常——2019耶路撒冷设计周AT DESIGNART TOKYO

耶路撒冷的神话与日常——2019耶路撒冷设计周AT DESIGNART TOKYO
作者:有方作者胡佳林 | 编辑:崔婧 | 2020.05.07 17:45

编者按: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范围内的诸多展览被推迟或取消。在惋惜之余,我们也可借此时机回顾以往。去年,有方作者胡佳林参观了耶路撒冷设计周的东京合作展览,并记录下展览的亮点,让我们一窥作为宗教圣城的耶路撒冷的现代艺术风采。

 


 

以DESIGNART TOKYO 2019[1]为契机,耶路撒冷设计周[2](Jerusalem Design Week,JDW)于海外举办了合作展览。作品分设于东京市中心中的两个会场,青山的SPIRAL[3]以及神乐坂的AYUMI GAELLERY。

 

耶路撒冷作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城,我们对于它的历史并不陌生。而相比于其璀璨的古老文明,我们却对这个城市的现代艺术与文化知之甚少——耶路撒冷设计周的到来带了一个窗口。


令人感到惊喜的是,比起对古老文明炫耀式的再现或田园牧歌式的缅怀,展览作品中所呈现与城市以及个人记忆的叙述令人印象深刻。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宗教是宗教,日常是日常,圣是圣,凡是凡。但或许,对于他们来说,宗教和日常本是一体,圣地和凡间都是耶路撒冷的名字。


当我们问信仰、快乐和历史,他们回答神明、祷告和神话。这些差异并非是语言的不同,而是语境的差异。这让他们的作品一方面浸润着宗教文化的圣洁光辉,一方面携带着现代生活的寻常气味。

 

他们的设计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遗传因子。
他们是令人愉快的谜团。

 

JDW部分作品  图片来源:JDW

 

伊甸园

GARDEN OF EDEN

 

青山SPIRAL的群展名为“伊甸园”。策展人挑选了10位以色列艺术家的作品,从之于设计最为本质的四个侧面——自然(材料)、文化(工艺)、科学(技术)和历史(神话)——去探讨设计对于地域性的实现。


四者之间的相生相克却又绵延不绝的关联,相承于古老的血缘,从冲突中找到微妙的平衡,从而创造新的意义与价值。

 

河流状的观展路径  ©胡佳林

观者的动线被限定成弯曲的“河流”,在展台间来回穿梭。展台间放置的展品,用现代的工艺艺术还原一种非常原始的生命力。3D打印的牛头、编织手袋,都传递着一种粗犷而强悍的力量。


这种狰狞的美感在纤细精致的日本很少出现,但和中国青铜器却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我想这种美感是为中国人所熟知的,“即使狞厉如饕餮也会积淀深沉的历史力量,保存巨大的美学魅力。”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如是说。

 

Beast of the Anthropocene by DOV GANCHROW  图片来源:JDW官网
TERRA COTTA #1 by TALIA MUKMEL  图片来源:JDW官网

“河流”最终流向一个圆台——大海的意象相当明确,铺满了白色颗粒象征“死海的盐”。观者走到河流尽头,戴上鞋套,踏入“死海”。每走一步都能听见颗粒间摩擦的细碎声响,以及随之产生的脚下的凹凸不平的感知。颗粒的大小在沙与石块之间,不会留下清晰的脚印,而表面的起伏时时刻刻被不同观者的路径轻微扰乱。观者的到来时刻改变着“死海”的流动。

 

“河流”最终汇入“死海”  图片来源:JDW官网

“死海”之上散落了高高低低的12个白色柱子,这个装置作品名为《一个人的小花园》(Little Private Garden, by IDAN SIDI & GAL SHARIR)。每个柱子侧边都用很小的字,写着一串不知所以的片假名[4][5]。观者可以通过孔洞,观察到柱子内部的世界,成为这个小小“庭院”的唯一观察者。


柱子内部的空间通过镜面被无限反转并衍生,几何体分置错乱,仿佛是建筑被肢解而成的模糊不清的符号。

Little Private Garden by IDAN SIDI & GAL SHARIR  ©胡佳林

观者通过孔洞观察的眼睛也被镜面反射,或好奇或惊异或审视的目光构成风景的一部分。观察者的身份被反转,成为参与者。但请不要忘记,这个小小的世界永远把你分离在外。这种在参与者和观察者之间游荡不定的关系,随着对12根柱子的探索,反反复复。


柱子内部风景在不停地变化,高低、颜色、形状、温度, “有时候,你的城市看起来像陌生之地。……这座城市就像我的灵魂,很快地成为一个空洞,非常空洞的地方。” 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如此描述伊斯坦布尔。


恰如这个展览带来的感知——“很快地成为一个空洞,非常空洞的地方”,我看着擦身而过的人群,瞬时觉得他们已在此一百年的时间。

 

正中间放置了一个纯白无垢的圆形“圣坛”。尽管在导览手册中,它并未被正式定义或命名为圣坛,但它试图营造的圣神氛围令人无法回避。

 

“死海”正中的白色“圣坛”  ©胡佳林

正上方的天顶上吊着巨大麦穗,其作品名为Goren(by GUY MISHALY & NATI TUNKELROT)。有着悠久种植历史的小麦起源于中东,Goren是即将濒临灭绝的一个品种。麦穗用金色的金属网相互缠绕,在天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宛如在圣坛之上倾泻而下的光芒被瞬间定格。

 

GOREN by GUY MISHALY & NATI TUNKELROT  图片来源:JDW官网
麦穗与天光  ©胡佳林

策展人在此安排了几重绝妙的对比——代表死亡的“死海”以及代表新生的麦穗;属于一个人的庭院自省而自闭,而象征农业革命与现代生活的麦穗则被众人所仰望,成为某种共有的信仰;“小庭院”通过镜面反射实现了无限衍生的梦境,而在展览中使用的“Goren”小麦品种则濒临灭绝。


死亡与新生、个人与社会、神话与现实、人工与自然、无限的梦境与有限的资源,诸多宏大的主题被包含其中,个人经验与宏大的历史相遇产生无限苍凉之感,形成有趣的对话。“唯有在耶路撒冷,真相和神话变得同等重要,甚至神话本身也构成一种真相。当你在它狭窄的街道中穿行时,你会感觉过往曾与你有关,你也成为诸多神话的一部分。”出生于耶路撒冷的英国历史学家西蒙·蒙蒂菲奥里所在《耶路撒冷三千年》中如是说。

 

“死海”与观者  ©胡佳林

 

无形图书馆

THE JERUSALEM LIBRARY OF INTANGIBLES

 

“如果你拥有了庭院和图书馆,你便拥有了人生必要的一切。”——西塞罗

 

《无形图书馆》被安排在另一个会场,位于神乐坂AYUMI GALLERY的庭院之中。和“伊甸园”为期10天的临展不同,《无形图书馆》展期为一年,得以在东京的风土中度过春夏秋冬。

 

夜色中的《无形图书馆》  ©胡佳林

这件作品的灵感源泉来自一位已故的日本人,建筑师铃木喜一[6] 。在他周游世界的旅程中,于1981年的复活节到访耶路撒冷。


建筑师在日记里写下在这座城市被触动的诸多瞬间:

 

星期天,早晨5点,Machneh Yehuda市场。从两小时前,穿着时尚的人们就开始在街边的酒吧喝啤酒。现在,随着生鲜食物和各种商品被摆出,人群渐渐增多,表情开始变化。”


“星期四,下午2点20分。Ben Yehuada是Yishyi(人名)最喜欢的场所。他会为了祈祷或是传教在街头歌唱。在过去的十年内,每周四他都势必到此。”


“星期日,下午5点,在Hinnom山谷,一个叫做Guy Ben Hinom的地方马上就要下暴雨。那里是整个山谷最低的地方,流传着各种各样的传说。在雨停之后,将会在此举行摇滚演唱会。”

 

有的时候简短的只有一行字——


“星期二,上午9点30分,在哭墙祷告。”

 

这些信息以二维码的形式散落在装置中。虽然地理位置有着某种程度上的对应——庭院的西侧对应耶路撒冷的西边,庭院的东侧对应其东边;但时间的抽离和信息的碎片化将这种方位上的对应关系完全稀释。


耶路撒冷的城市空间与宗教密不可分,引用《行走耶路撒冷》[7]中的一段文字:基于神话造成的空间分割,甚至可以反映在整座城市的区划分布上。罗马式城墙围起的老城内,基督徒区、穆斯林区、亚美尼亚区和犹太区各自占据一角;新城则按照民族和信仰差异分成西东两部分。《圣经》中曾经出现过的人名和事件,每一样都能在如此具体的空间中找到它留下的痕迹。

《无形图书馆》将这种空间秩序淡化,建筑师的目光投向了和场地有关的日常。在这个图书馆里,你能学习的到的并非是知识,而是一种远方的体验。或许这种方式,相较于教科书式对空间结构的解剖,更加有效地将当时对城市的感知传递给观众。耶路撒冷从一个具体的城市,抽象成某些带有温度的情绪。


Machneh Yehuda市场逐渐热闹的清晨,它的片段不经意地苏醒在东京的微风之中。

 

 

后记


后来去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正仓院特展,看到许多西亚以及中东风格的器皿。这些绘有椰子树的毛毯、狮子与山羊的桌布、镶着骆驼图案的琵琶,从名为波斯的古国,经由当时的大唐,在奈良时代传入东洋并被永远地保存下来。看着这些1400多年前的器物,时间和空间的双重遥远让人感慨万千,却又为这种某种奇妙缘分感到无限欣喜。


无论对于耶路撒冷亦或东京,对于我们而言都是异国他乡,然而在漫长的长河里,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发生着各种关联。“在这文化的浅层意义上可以说是旁边者清,在文明的深层意义上,彼此本是无形的联盟。”

 

19. 11. 1
于东京

 

 

注释:

[1] DESIGNART TOKYO:以设计与艺术为主题的艺术祭,从2017年开始每年秋季召开。以日本东京为舞台,展示集结世界各地的艺术、室内、时尚和科技之类的作品。2019年超过120组作品散落布置在表参道、原宿、涉谷、六本木等100处市中心区域,在为期十天的展期内将城市打造成艺术馆。
[2] 耶路撒冷设计周(Jerusalem Design Week,即JDW):自2011年创立,由耶路撒冷世界遗产中心和耶路撒冷开发部主办。每年举办,为以色列国内最大型的设计展。
[3] SPIRAL:位于东京青山的商场,由禛文彦设计。1层为咖啡厅和公共艺术展示空间。
[4] 片假名(片仮名 カタカナ)是日文字符的一种,与平假名合称“假名”。主要用于标记外来名词。
[5] 后来得知每根柱子上标记的是耶路撒冷当地花卉的名字。艺术家用建筑化的语言重构了这些花卉。
[6] 铃木喜一(すずき きいち,1949年1月20日—2013年7月30日)日本建筑师、作家、画家、旅行家,经营独立画廊。
[7] 《行走耶路撒冷》:三联生活周刊出版

 


本文由有方作者胡佳林撰写,欢迎转发,禁止转载。

关键词:
耶路撒冷设计周
资讯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