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户崎邸
Kidosaki House
建筑设计:安藤忠雄
建成时间:1986年
项目地点:东京,日本
承接前两篇“住吉的长屋”与“小筱邸”,本篇将聚焦安藤忠雄三个早期住宅代表作的最后一个案例:城户崎邸。本文由有方编译自“Three Houses by Tadao Ando”,原文刊载于GA Residential Masterpieces第31期,作者Vittorio Magnago Lampugnani。
对小筱邸的评论,同样也适用于城户崎邸。当然也不能说它是小的或穷的。在世田谷,东京最受欢迎的住宅区之一,城户崎邸占地面积610平方米、使用面积556平方米,还有可能再谈简朴、纪律与禁欲主义吗?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第三座带有安藤印记的房子。首先,我们将进入城市中一个安静而平缓的丘陵地带;在那里,由狭窄的街道组成的密集的网格,将常规的地块分隔开来。这些地块几乎都由位于精心照料的小花园中的独栋住宅占据。
我们的目的地是一个略不规则的广场,完全由裸露的钢筋混凝土墙包围,保护内部免受外部任何轻率的凝视。墙壁只在某一点向内弯曲,吸引人们进入漏斗状的空间,漏斗状的空间通向一个宽敞的楼梯,通往位于底层的两个公寓的入口。
紧挨着弧形墙的,也有一条狭窄的通道,由坚固的混凝土腹墙从漏斗状的入口空间分隔出来。第二段楼梯与第一段平行、但相对有所偏移;登上第二段楼梯,通道将通向位于二层的公寓。
这实际上是一个由三个住宅单元组成的房子:一个住宅单元给一对夫妇用,另一个给男主人父亲用,还有一个给母亲用。这对夫妇住在二层的大公寓里。两位老人住在一层的两间公寓里。车库、地下室和广场/空地则是共用的。
功能性的主题包括让所有家庭成员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但为每个人提供必要的隐私。安藤通过将三个独立的公寓空间融合在一起来实现这一目标。
父亲的公寓由客厅、餐厅、卧室、浴室和厨房组成,全部位于底层,面向街道一侧的小采光井和场地南侧精心种植的广阔庭院。
母亲的公寓与父亲的公寓有着相同的元素,围绕着一个通高的空间组织。这个空间通过一个大窗户朝向南面的庭院,也提供了与上层公寓的直接联系。
夫妇二人的公寓,占据了二层和三层的空间。除了客厅、餐厅、卧室、浴室和厨房外,还有一个独立于客厅的用餐区和一间书房。在二层,它面对着一个露台,这是用餐区向东面开放的空间的延伸。在三层,它面对着另一个非常大的露台,露台完全被混凝土墙包围,因此绝对私密。
二层客厅的边界是一面弧形墙(形成入口的那一面),一扇天窗投射出一束光线;客厅朝向一个小庭院开放,这个小庭院也为楼下父亲公寓的卧室提供了自然采光。
为了实现这样一个复杂的功能布置,安藤设计了一个正方形的简单方案—— 一个12米×12米的立方体,几乎完全置于地块的中心。安藤以这样一种方式,在它周围创造了一系列精心调制的保护空间。
立方体像往常一样,外部和内部都是裸露的混凝土建造(唯一的例外是母亲的公寓,它的表面是白色的石膏)。玻璃的框架是漆成深灰色的金属。地板是深色的石板或优雅的木材;以这样的方式铺设,可以直接接触到下面的表面。即使是朴素的木质壁柜,也由建筑师亲自设计。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一个能够使人解除警戒之心的简单建筑。但这种简单,由一个极其复杂的布局组成:一个房间与另一个房间,一个庭院与另一个庭院,一个公寓与另一个公寓。为了充分利用设计中清晰的几何结构,安藤必须发明一种空间机制,正如平面图和剖面图所揭示的那样,证明它具有皮拉内西式空间的特征。
由于需要将所有服务隐藏在地板下和裸露的墙壁后面,因此需要创建管道的隐形空间和双层天花板。顺便说一下,所有这些都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因此不可能在现场进行修正。也正因为此,城户崎邸的设计花了整整四年时间,从1982年到1985年(安藤经常在一个文件夹里收集建筑建造所需的所有图纸,其中一个文件夹里有精彩的记录),这一点也不奇怪。
事实上,这种简单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才能实现。一种毫不松懈的、建筑师强烈渴望的简单。一种即使在一个富有的房子里,也由人为创造和故意展示以不炫耀它的财富的简单。
不将财富置于居住于其中的人之上。在这里,就像在住吉的长屋和小筱邸里一样,安藤将他的建筑限制在一种有节制的生活中。没有柔软的墙壁,没有带着窗帘或百叶窗的窗户,没有令人不安或带有侵入性的配件、家具。从外面甚至什么也看不见。庭院和露台是内向的世界,它们本身是完整的。从上面的大露台上也看不见下面的庭院,但因为它们之间有轻微的倾斜,所以从露台上可以俯瞰一部分的城市。
城户崎邸由高耸的实心墙、裸露的灰色混凝土浇筑而成。只有通过安藤刺穿东西两堵墙的三个神秘的缝隙,才能艰难地眯着眼看到一点里面的景象;就像若想眺望街道,也仅能通过环绕南院的围墙角落里、违反所有建筑规则和静力学定律留下的狭窄缝隙一样。这似乎是为了强调它在两翼的挤压。苦行僧并不享受城市的风景,即使是通过勒·柯布西耶允许Charles de Buisstegui使用的潜望镜选择的风景;相反,苦行僧会观察,带着更丰厚的回报——在形而上的混凝土框架中,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天空。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版权归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133****0076
2年前
回复
李菁琳
2年前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