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 河北保定
竣工时间 2024年
建筑面积 136,394平方米
摄影 夏至、chill shine
本文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千年古县焕新生,城市发展新引擎
自古便有“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区”美誉的定州市,是联合国命名的“千年古县”。距离北宋开元寺塔3公里的定州北部生态新城,以“文化、生态、科技、产业”四大板块为核心,推动城市扩容提质,迈向现代化生态化的未来。
定州文体中心是定州新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微中心”战略的实践载体,通过文化、体育、经济等多维度联动,既服务本地民生,又强化区域协同,成为连接京津与河北县域的重要纽带。项目以文绿一体为基调,打造出一个集文化、体育、休闲于一体的城市生态综合体。
定州文体中心总用地面积14.05公顷,总建筑面积13.64万平方米,包含五大核心建筑单体:剧场、文化中心、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和会展中心,并配以园博塔、下沉庭院等附属场所。项目设计充分考虑了民众参与式设计、低碳环保、极端气候、智能建造等现代理念,致力于通过生态与科技的结合,提升城市的公共活力。
城园共融,生态宜居
项目采用南北场地一体化规划设计,建筑形体以“拥抱园林”的姿态,创造出城园共融的城市意象,契合定州市“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生态宜居目标。建筑主体退让至东北侧,将中心公共空间留给园林景观,与南侧公园充分联动。冬季,建筑体块为景观空间遮挡寒风;夏季,湖水和绿植为西南风降温,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微气候。
游云屋面,古今对话
参数化渐变的游云屋面和二层跨越室内外的连通空间,将五个场馆串联成一个整体,营造出多层次、多尺度、多功能的城市空间,鼓励人们在非消费空间中自由穿梭,重构公共生活。树形钢柱支撑的大跨平面网格结构,轻盈的屋面铝板和铝拉网吊顶通过参数化变化的色彩与镂空率,形成自然有机的肌理感,致敬千年定州白瓷的质感。园博塔作为项目的制高点,不仅提供了登高远眺的绝佳视角,还将视线引向定州古城的开元寺塔,古今交相辉映,创造出漫游休憩的新体验。
民众参与,共绘未来
面对定州市内老文化建筑逐渐褪色的活力,我们选择以“共筑”为笔,邀请这片土地的未来主人——定州一中的学子们,一同描绘心中的理想图景。这不仅是空间的焕新,更是一场关于“归属感”的实践——当使用者的声音被倾听,当市民的足迹融入建筑的基因,城市便真正拥有了呼吸与心跳。在这里,每个人都是空间的创作者,也是未来的见证者。
智能建造,科技赋能
项目注重智能设计、智能生产与智能施工。采用参数化设计对异形曲面的三角分形和穿孔率梯度变化进行建模,实现了幕墙单元板块的精确划分与优化排布,以数字工匠达成人机协同,并联动智能施工。施工过程中,异形钢构和会展中心大跨单层张弦梁结构通过BIM和MADAS技术进行模拟与数控切割,确保了施工的高效与精准。
此外,项目采用太阳能和空气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供给超过 80%的生活热水和泳池热水,比使用天然气每年可减少约22.41吨的碳排放。使用节能灯具,每年可以减少约204.99吨碳排放。基地绿化面积约46459平方米,每年减碳约166.83吨。
投入使用,活力启航
自2024年投入使用以来,定州文体中心已成为定州及周边地区市民休闲活动的热点场所。广场上举办了国庆无人机表演、元宵灯会等市级大型活动;文化中心里聚集着努力学习的小镇青年;全民健身中心开业两个月已成为定州会员量第二的健身中心。众多大型活动也在此举行:剧场举办了大型舞台体验剧《归来·苏东坡》、河北棒子剧团文化演出等,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助力定州市旅游发展。体育馆举办了2024年CBA俱乐部杯小组赛、2024-2025中国女子排球超级联赛河北赛区比赛等,会展中心举办了2024年中国·定州体育用品产业发展大会、2025年定州首届汽车文化博览会等中小型展会活动,促进定州优势产业的持续发展。
定州文体中心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自然与城市的桥梁,为定州市民提供了一个充满活力与诗意的公共空间,更在提升城市功能、促进文化繁荣、推动经济发展、助力生态新城建设等方面,将全面助力定州的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设计图纸 ▽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定州文体中心
项目地点:河北省定州市
建筑类型:文化建筑、体育建筑、会展建筑
用地面积:14.05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136,394平方米
设计时间:2022年
竣工时间:2024年
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定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
施工单位:河北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总负责:庄惟敏
项目负责人:张维、李若星
方案创作:张维、李若星、龚佳振、黄海阳、吴冠德
建筑设计:张维、李若星、龚佳振、黄海阳、吴冠德、任杰、张啸乾、王越、陈嘉晖、李向苡、郝冰
结构设计:刘彦生、李青翔、李滨飞、李英杰、郭风建、王彩玲、田萌
给排水专业:张怡、罗新宇、王磊
暖通专业:梁雪梅、肖庆国、李晓冬、米忠、王晓芳
电气专业:孙永刚、钟新、杨莉、张誉籍
项目管理:王威
夜景照明:徐华、李艳维、朱燕南、曹楠、赵姜辰、刘力红
景观顾问:笛东规划设计
摄影:夏至、chill shine
版权声明:本文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土上工作室新作:生土建筑与文化(西安)研究中心,坦诚表现材料与建造
下一篇:如恩新作:赋予表情,大连“引庭”文化创意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