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项目地点 北京大兴
方案状态 中标方案
建筑面积 3.65万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京南艺术中心拟建于北京大兴经济开发区。项目由1100座中型剧场、600座小型剧场、400座综合性小剧场组成。作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重点项目,京南艺术中心旨在营造以传统戏曲和曲艺表演为核心,同时满足舞剧、话剧、音乐会等使用需求的综合性演艺集群,建成后将成为立足京南、辐射全市的多功能表演艺术中心。
▲ 方案视频 ©THAD
适地而生——融入街区的艺术之家
设计方案融合街区环境与项目特征,增强文化服务功能,让建筑传承艺术、艺术融入生活,营造与城市互动的文化热点。
规划设计集约布局。用地北侧中央呼应城市主要道路设置观众主入口,顺应人流方向。三个剧场通过中央主门厅联系成一体,也可分别独立对外,运营便利。南侧设后勤区,紧邻车行出入口,与观众流线分流,互不干扰。后区辅助用房、大小排演厅、演播制作室立体布局,高效组合。
立体梨园——交融共享的多元舞台
建筑地上4层、地下1层,利用屋顶设置空中梨园,形成三个特色剧场与一个屋顶戏曲花园的“3+1”演出体系。
剧场主门厅中央设置多媒体数字背景墙,兼顾非遗展示、艺术宣传等功能,营造浓郁的戏曲文化氛围。售票厅与咖啡厅可面向城市独立开放,并与内部剧场观众休息厅联动,形成立体的艺术交流空间,拓展剧场全天候使用效率和城市感染力。
剧场顶部设空中梨园,以北京传统院落空间城市肌理为原型,形成融合戏迷交流、互动表演、休闲游憩、消夏晚会等功能的大众文化休闲空间,让艺术中心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与城市互动。
艺演新境——特色引领的表演殿堂
1100座剧场采用品字形舞台,满足戏曲、戏剧、舞剧等不同演出需求。观众坐席采用扇形平面布置,实现最佳的观演视距与视角,并设置三层茶座包厢,观演空间独具特色。600座剧场考虑曲艺、相声的演出特点,设置前排茶座与后区包厢,营造传统戏院的观戏场景,为北京增加一座独具曲艺文化特色的剧院。结合移动式反声罩,剧院还可兼用于专业化的小型音乐厅。400座多功能剧场采用线下与线上相融合的全沉浸互动观演模式,由LIVE剧场、同期转播厅、制作厅三部分构成,实现演员现场表演、绿幕加表演合成、VR多媒体素材制作三位一体的演出、观演和制作平台,为观众提供全新的沉浸式观演体验,同时满足高品质线上演出的直播、制作要求。
三个各具特色的剧场,加上屋顶空中梨园面向市民开放的公共演出空间,形成京南艺术中心独具魅力的艺演新境,营造立足京南、辐射全北京的多功能表演艺术中心。
京韵华彩——活力创新的文化地标
建筑形态传承北京地方建筑传统,融合京南演艺文化运维,将传统表演艺术与当下市民生活紧密结合,营造开放、共享、特色、包容的当代表演艺术中心,塑造北京南部区域的文化新地标。主入口坡屋顶造型优雅舒展,檐廊空间层层递进,勾勒传统中国建筑特色。细腻典雅的幕墙格栅如同舞台大幕徐徐拉开,映衬红色的檐下和背景色调,呈现出浓郁的“京味儿”特征。生动多彩的室内场景透过幕墙与城市融为一体,增加建筑感染力。屋顶结合空中梨园对剧场台塔、设备机房,进行一体化处理,形成错落有致、特色鲜明的院落屋顶,展现出浓厚的北京地方特色与文化内涵。
设计方案以包容共享、开放融合的姿态为北京城市南部营造一处令人瞩目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专业剧场与大众文娱交相辉映,呈现出艺术的精彩与人文的光辉。
设计图纸 ▽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京南艺术中心
项目地点:北京市
用地面积:1.69公顷
建筑面积:3.65万平方米
建筑类型:剧场建筑
座席规模:1100座戏曲类中剧场、600座曲艺类小剧场、400座综合性小剧场
设计时间:2023年
设计团队: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计指导:庄惟敏
项目负责人:祁斌
建筑设计:祁斌、傅隽声、焦旸、刘畅、杨峥、林琳、刘潮、梁玲敏、王明帆、邓静雨、熊健猷
结构设计:陈宇军、常卫红、王石玉、刘亦亨、赵文占、张经川
暖通专业:刘建华、刘杰、侯青燕、曹珍、李方超、李天龙
给排水专业:刘玖玲、刘婷、方京鹏、袁正、罗一航
强电专业:徐华、刘力红、崔丽君、敬舒奇、宋帅
智能化设计:徐华、郭红艳、刘力红、刘炳君、延艳丽
绿建设计:刘加根、杨涤非
声学设计:石慧斌、石哲、沙沫
项目建设单位: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
项目使用单位:北京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代建单位: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本文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月洞水晶:兴华楼 / 墨泰建筑
下一篇:石城寻脉:南京石头城遗址博物馆入口设计方案征集|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