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 不也设计工作室
项目地点 河北省秦皇岛市
建成时间 2021年5月
建筑面积 300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剪力墙
2020年初我们受阿那亚委托,设计北京老字号爆肚涮肉餐厅“金生隆”在其园区内开设的分店。
店址占用的空间由原本规划的三间住宅楼底商打通而成,这造成一个棘手的现实问题:在基地面积不到三百平方米的空间中,存在大量长短、形状不一的剪力墙,它们或从墙面伸出、或独立于空间之中,总计达到二十一段之多。
而业主要求这间餐厅以不设包间的开敞堂食为主,还要辟出一处长度不小于八米的吧台区。这样的运营需求与被剪力墙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基地间存在着巨大矛盾。于是,如何将这些墙体消化于无形,便成为我们设计的切入点。
我们从金生隆的创业故事中得到了设计的灵感。这家以北京街头小吃爆肚起家的餐厅,最早可以追溯到创始人于光绪年间在东安门外开设的爆肚摊位,后来又长期在著名的东安市场内经营。
于是我们从市场摊位熙攘繁杂、充满市井烟火气的空间图景中获得启发,决定顺势而为,放大基地原有墙丛的形式力量,通过将整个堂食区视作一个完整的大空间、将离散的墙体视作独立于大空间中的零散个体,在视觉上切断原有剪力墙与天花和地面间的刚性力学连接,由此消解它们带来的空间割裂感,为访客营造出一种类似市场的空间体验:一方面时刻身处错综复杂、峰回路转的小空间里,另一方面又始终能够感觉到一个完整连贯的、更大的背景式空间的存在。
这样,这些墙体既可以解决基地与业主需求间的矛盾、划分功能、引导动线、提高就餐隐私性,也能为这家刚登上米其林推介榜的老字号餐厅留下一些源起之初的文化记忆。
十一段
厨房和吧台区对空间完整度要求最高,因此被布置在基地北侧最长的两跨内。吧台区地面由青砖竖砌抬高,面向堂食区的南侧因剪力墙的遮挡而形成类似镜框式舞台的开口,使得吧台前后的食客与店员共同成为餐厅流线终点处的视觉焦点。
吧台区、厨房及卫生间的设置整合了大约一半剪力墙,堂食区内余下的九段剪力墙则各自被一段新建墙体包裹,加上在主入口附近增设的两段假墙,这十一段墙体隐藏了原有剪力墙逻辑,成为整个方案的灵魂。新建包裹墙体的尺寸依据流线需求及其内剪力墙的形状确定,其中部分墙体还承担了垂直管井的功能。
为凸显这十一段墙体的独立性,我们以一系列设计手法将它们与整体空间进行区分:在色彩上,新墙表面为黄泥肌理涂料,其余墙面、天花和地面则被统一处理成灰色。在形式上,靠近空间边界的新墙均与边界墙面脱开,两者间的缝隙宽度经过设计,使观者无法看到其中与边墙相连的剪力墙。
我们又在平面上以不同角度旋转了五段墙体,使它们与被天花风口和地面铺砖共同定义的正交体系形成反差。墙面设置的壁龛令这一旋转操作更具迷惑性,几乎彻底消解了访客对剪力墙的猜想与感知,强化了十一段墙自身的客体性。为还原老北京市场摊位特色而特别挑选的长凳及餐桌也被视作这些墙体的附属,追随墙体方向摆设和旋转。
市中坐
餐厅临街立面朝东,因此在就餐时段无法获得直射阳光,我们将窗面尽量扩大以纳入更多漫射光,同时也顺承市场的概念意向,保证餐厅面向街道的开放性。每扇大窗下的小方窗内壁特别以火锅所用的紫铜来装饰,将室内器具层面的意趣投射到室外。
我们和灯光师合作,将室内灯具数量减到最少,仅在桌面上方布置有限的聚焦光源,辅以壁龛灯带投射出的洗墙光晕。林立的墙丛使整体空间不可一眼尽收,墙缝中露出的不知来源的微光又引人流连探索。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业主特意挑选的京韵大鼓背景音乐响起,一位食客落座这十一段墙间,在满店杯盘碗筷饰品的包围下,也许能有那么一刻——隔着火锅里升腾的白雾——他/她会看到身边的墙体逐渐蔓延到立面之外,到时间深处,到老东安市场里那些喧腾穿梭、熙来攘往的人群中去,隐入历史的烟尘。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阿那亚金生隆餐厅
项目类型:室内
项目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
设计单位:不也设计工作室
主创建筑师:姜伯源、王静雯
设计团队完整名单:姜伯源、王静雯、刘中元、徐文轩、陆怡鸣、杨硕
业主:秦皇岛阿那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20年3月—2020年6月
建设时间:2020年11月—2021年5月
建筑面积:300平方米
照明:张宸露
施工:秦皇岛柒禧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图深化:上海呈煜空间设计有限公司
家具:厌式房间
摄影:刘松恺
版权声明:本文由不也设计工作室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花园中的疗愈场所,萨夫迪事务所首个医院项目投入使用
下一篇:中标候选方案 | “桥”校:深圳市第二十八高级中学 / CCDI东西影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