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张轲个展在柏林Aedes建筑论坛开幕:“YING-ZAO营造:胡同新陈代谢+”

张轲个展在柏林Aedes建筑论坛开幕:“YING-ZAO营造:胡同新陈代谢+”
编辑:崔婧 | 2021.07.06 19:37

展览现场  ©Erik-Jan Ouwerkerk

5月28日,建筑师张轲作品展在德国柏林Aedes建筑论坛开幕,展览主题为“YING-ZAO营造:胡同新陈代谢+”。展期从5月29日持续至7月8日。

 

开幕式上,Aedes建筑论坛联合创始人Kristin Feireiss博士、德国建筑杂志Bauwelt主编Boris Schade-Bünsow、诺华生物医学研究所前主席Mark Fishman在会场或以远程的方式发表了致辞,简洁地介绍了展览的内容,高度肯定了展览项目对人类栖居的思考,并认为这些思考对欧洲城市亦有重要意义。

 

现场/远程致辞  截自官网开幕视频

展览展示了标准营造事务所一系列与主题相关的建成项目,以及若干在建与未建成项目。展览以草图、图纸、模型等方式,呈现“微杂院”儿童图书馆及艺术中心、在极高密度的城市条件下建造的“微胡同”客栈、多元文化租户混合的“Hutong Rental Housing”,以及由慈善教育机构使用、为邻里居民提供日常项目的“共生院”等项目。

 

Eduard Koegel导览现场  ©Erik-Jan Ouwerkerk

展览现场  ©Erik-Jan Ouwerkerk

这是张轲继2015年“营造Contemplating Basics”个展之后,在Aedes的第二场展览。今年,Aedes重新展示了其在2015年展出过的杭州肖峰美术馆,以及现已建成的诺华上海园区5号楼。已建成的建筑成为生活的现实,人们能够在城市环境中“阅读”这些作品。

 

‍‍

展览现场  ©Erik-Jan Ouwerkerk      

 

内容速递

胡同

一种当代城市空间

 

北京的胡同是一种传统的院落-巷道系统,是中国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胡同陷入了发展、保护和复兴之间的战场。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对高密度住宅的需求增加,许多胡同被拆除,或者出于媚俗的怀旧而重建为假古董——实为一种破坏。

 

微胡同  ©标准营造事务所、王子凌

胡同作为真实的当代城市空间,其微妙的复杂性被“白板式重建”的倡导者与历史复原的拥护者们所忽视。无论哪种做法,都会导致胡同中原有居民大量离开,导致胡同社区多样性的逐步消失,以及胡同传统文化的迅速衰弱。

 

微胡同  ©标准营造事务所、王子凌

多年来,张轲一直在探索胡同的不同方面,从微观尺度上的单元、宏观尺度上的基础设施两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并将其视为生命有机体,坚持将诞生、生长、更新的有机生命周期转译至建筑和城市开发中。

 

微杂院  ©标准营造事务所、苏圣亮
微杂院  ©标准营造事务所、王子凌

微杂院模型  ©Erik-Jan Ouwerkerk

设计目标旨在展示传统庭院如何适应21世纪,并发挥其作为社区空间和社会互动催化剂的潜力。其结果是一系列的建筑干预措施,为这些历史悠久的居民社区注入了新的生命,同时保留了这些独特的文化旧迹的重要纪念价值。

 

共生院  ©标准营造事务所、吴清山
微杂院  ©标准营造事务所、吴清山

 

不止胡同

多元地域背景与类型的实践

 

除了胡同相关的项目,本次展览还包括一些近期建成或建设中项目的各种草图、图纸和模型,如日照社区艺术中心与日照温泉浴场等。

 

日照社区艺术中心模型  ©标准营造事务所、Jakob Schmitt
日照社区艺术中心模型  ©Erik-Jan Ouwerkerk

日照温泉浴场模型  ©标准营造事务所、张轲
日照温泉浴场模型  ©标准营造事务所、Jakob Schmitt

本次展览还以杭州肖峰美术馆、中国长城之畔的阿那亚户外剧院等项目,展示了张轲创作的独立性。于2016年竣工的诺华上海园区5号楼,以及柏林流亡者博物馆竞赛方案,也展现了建筑师深厚的跨文化敏感性,反映了其在清华大学与哈佛设计研究生院的学习与教学经历的影响。

 

阿那亚户外剧院模型  ©Erik-Jan Ouwerkerk

阿那亚户外剧院效果图  ©标准营造事务所
肖峰美术馆模型  ©Erik-Jan Ouwerkerk

肖峰美术馆效果图  ©标准营造事务所
柏林流亡者博物馆竞赛方案模型  ©标准营造事务所、Jakob Schmitt

柏林流亡者博物馆竞赛方案效果图(前三张©标准营造事务所)、模型(后一张©标准营造事务所、Jakob Schmitt) 

诺华上海园区5号楼  ©标准营造事务所、苏圣亮
长城脚下的树屋模型  ©标准营造事务所、Jakob Schmitt
长城脚下的树屋效果图  ©标准营造事务所 

关于张轲 & Aedes

 

 

张轲生于1970年,先后获得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及建筑与城市设计硕士学位、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硕士学位。2016年,张轲获得阿卡汗建筑奖;同年起,于哈佛大学设计学院任阿卡汗讲席教授。2017年,张轲获得阿尔瓦·阿尔托奖章。

 

张轲注重观察个人和社会行为,知晓如何获取未来建筑使用者的需求,并将其转化为空间。他在清华与哈佛的学习,使他对东西方文化的历史和现状有了广泛的了解。他在这些经历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现代建筑的独立准则,以一种不引人注目的存在和富有特色的方式,在文化领域独树一帜。他的创作独立性、清晰的设计语汇和跨文化敏感性,使他成为当代中国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

 

本次展览与作品图册不仅对张轲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对于柏林Aedes建筑论坛也是如此。20年前的2001年,张轲在北京成立了标准营造事务所,这一年对Aedes也同样值得纪念:以“土木”为展览主题、首次将中国年轻独立的前卫建筑师展示给世界。这次展览为国际上对中国建筑文化的认知、对中国建筑行业的重要性和信心的提升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Aedes而言,这是与中国建筑界一直持续到今天的、友好且富有成效的关系的开始。

 

本次展览由CAMERICH与aranya赞助。

 

标准营造事务所办公室  ©标准营造事务所、王子凌

 

参考资料:

[1] https://www.aedes-arc.de/cms/aedes/de/programm?id=20110900

[2] http://www.standardarchitecture.cn/Index/Index/details/id/126.html

 


 

本文于2021年7月3日首发于有方空间微信公众号。本文部分资料由张轲提供,图文由有方编辑整理,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张轲
标准营造
资讯
0
参与评论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