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稍微偏离日常——为普通民众拟定的2017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观展指南 | 看懂2017深双必读文章⑤

稍微偏离日常——为普通民众拟定的2017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观展指南 | 看懂2017深双必读文章⑤
王伟鹏 | 李菁琳 | 2018.01.29 15:00

正式开篇之前,我首先来说说为何会定这样一个题目。毫无疑问,城市\建筑双年展主要是办给专业人士看的,希望获得他们的认可和称赞,而普通民众的的观展需求通常是被忽视的,觉得他们无关紧要。当听到他们说“看不懂”“太专业了”“不知道你们在说什么”“城中村有什么好讨论的?”这样的话语时,如果专业人士总是采取一种高高在上的所谓“精英”姿态,那么便可以说是对于一项紧迫且须长期努力才能取得成效的任务的不作为,这项任务就是——提升普通民众的建筑文化素养。因而本文打算为非专业人士拟定一个特殊的观展指南,让他们能够惬意地观看展览。

 

接下来,我来解释下标题。主标题是“稍微偏离日常”,我们平时过的日子就是日常生活,过着过着就觉得有点乏味,便想加点新鲜的佐料,换换口味。如果住在深圳这样的大城市里,去看看展览也是一种可以选择的调味品。但是调味品不能太离谱,不能偏离日常太远。比如平时一点辣都不能吃的,心血来潮去吃正宗的湘菜或是川菜,那么结果就只有一个:再地道的菜品,吃在你嘴里,那绝对是受罪而不是享受。同样的道理,看展览是为了给生活加点料,体会一下别样的风景或事物,因而也不能偏离日常太远,离得太远的结果就是跟自己过不去,让自己困惑、迷惘,浪费了大好的休闲时光。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只看那些能让自己有兴致,同时能长点见识,稍微偏离自己日常生活的展品。

 

说完了主标题,再来聊聊副标题。“普通民众”首先肯定是非专业人士,从来没有接受过城市、建筑、策展、艺术、社会学等学科的专业训练,从事的行当离这些领域也挺远。当然喽,如果你目不识丁、大字不认识一箩筐,那也不属于我这篇文章要服务的对象,最起码你受过基本教育,能断文识字,能基本认全我写的文字。这次展览的全称是“2017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简称“深双”),“双年展”顾名思义指的是展览每两年举办一次;“双城”说的是在两个城市办展览,即深圳和香港;“城市\建筑”表明展览的内容是城市和建筑;“2017”是时间,这次的开展时间是2017年12月15日,截止时间是2018年3月17日。本次展览聚集了超过25个国家的200多位建筑师、艺术家,他们贡献了200多件展品,这些展品以不同的方式布置在三大展场片区中,反映了全球各地的智慧和创意。

 

题目解释完了,还有几个事情要交待一下。由于笔者从20年前便开始接受建筑学的专业训练,获得过该学科的最高学位,走出校门后从事的工作也很对口。因此,由我来写这么一份指南,首先便要克服一个最大的障碍:所谓的专业眼光。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是想方设法去获得这种眼光,比如报考名校、师从名家、出国访学、到处考察等等。而今天,我觉得专业眼光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有利的一面暂且不提,不利的一面则是容易作茧自缚、自高身价,难以体会普通人的心态、想法和做法,想去引领普通民众的生活、品味和观念。

 

为此,我采取了这样的策略:首先,开展的第一天,我不看展品,光看人群,哪里人多就往哪里钻,将场景拍下来,然后记下作品的编号;接下来的一天,我拿着整理好的作品编号,按照展品所在的空间顺序去观看,并规定每个展品观看时间不超过3分钟,记下现场感受和体会;然后,将拍摄的展品照片拿给没有来现场的非专业人士看,将立刻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展品照片做好标记,作为本指南的主要论述对象;最后,尽量用通俗的语言来撰写指南,不掉书袋,少用术语,展品的描述尽可能精简,能一句话讲清的不用两句。

 

好了,该说的基本上都说完了,我们开始观展吧!

 

 

一、城中村——南头古城

本届深双以“城市共生”为主题,主展场选择的是深港澳的根子——南头古城。南头古城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深圳200多个城中村之一,将城中村作为主展场,这是史无前例的。

 

首先有必要来了解下城中村的概念,并亲身体验下南头古城。顾名思义,城中村就是指“城市中的村庄”。提到城中村,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是“脏乱差”和“不安全”,但是在深圳,城中村与这个国际超大城市同时产生和发展。它既是本地人的家乡,又是大多数来深圳寻梦的人最初的落脚点,是深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

 

0评论工作坊王伟鹏01
左图:城中村常见的“一线天”;右图:临街一层各式各样的特色店铺

我们看上面两张照片,可以发现城中村里建筑挨得很近,俗称“一线天”“握手楼”,讲的是站在窄窄的小巷里抬头看,天空成了一条线,或是楼里面的人将手伸出窗子或阳台就可以同对面楼的人握手。如此短的间距,一旦着火,几乎是灭顶之灾。但是有个好处是:住在这样的地方,人情味很浓,左邻右舍都很熟悉。城中村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建筑密度非常大,这使得通风状况和卫生条件都不够理想,但是住户来自五湖四海,能够轻易地接触到不同的性情、方言、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还有一个特点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别看城中村占地不多,但是里面的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买东西非常方便,而且价格便宜,天南海北的特色饮食在这里俯拾皆是。

 

关于城中村,就讲这么多,要提醒的是,整个南头古城都应该当成展品来看待。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认识到这一点可是个不小的进步哦!

 

 

二、南门展区

从南头古城的南门开始看展览是“钦定”的路线,我们也没必要“另辟蹊径”了。不管是从天桥过来,还是沿着街道过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砖砌的信息亭,位于入口的左侧。这个建筑的设计者张永和在我国建筑界大名鼎鼎,出身于建筑世家,是拥有国际声望的建筑师、建筑教育家,曾经担任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建筑系的系主任,2005年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总策展人。也许您觉得这个建筑不怎么起眼,没什么了不起。但是如果您能换个角度来琢磨一下,会发现趣味点所在:用砖来砌墙的确不稀奇,用来做屋顶呢?这个略显突兀的大师作品在展览结束后,不会拆除,会永久保留下来,继续发挥作用。展览期间作为信息咨询的空间,提供导览手册、地图等资料,并具备咖啡、小吃制作、售卖功能,大面积的檐下空间及室外场地可布置休闲座位,为观众提供休憩场所并作为出发前停留的起始站点。展览结束后其功能将发生变化,作为售卖亭服务于南门公园。

 

0评论工作坊王伟鹏02
信息亭
0评论工作坊王伟鹏03
竞技场

入口右侧草地上是个公众参与式的作品,名叫“竞技场”。小朋友尤其喜欢,因为可以在上面攀爬、打闹和嬉戏。艺术家将城市中的建筑物轮廓提取出来,采用不锈钢管、汽车或摩托车的排气管连接起来,形成可以承载身体的运动器械。

 

这片展区以室外环境为主,大片草坪、散步道和凉亭是享受阳光、空气的好去处,也是看展览劳累之余的放松之地。近在咫尺的关帝庙,也值得去转一下。

 

0评论工作坊王伟鹏04
草坪、凉亭和散步道
0评论工作坊王伟鹏05
关帝庙

三、古城展区

这片展区有三个主要看点:一是真实的特色建筑物;二是各式各样的店铺;三是散布在其中的展品。

 

特色建筑物

南头古城经过维修或重建的老建筑。如南门、新安县衙、报德祠、新安烟馆、东莞会馆等。在这些场馆里,观众可以体会到大城市中的一份古意和幽情。青砖、灰瓦、城垛、石柱、石狮、神像等,在历史积淀深厚的城市不难见到,但是在深圳绝对是屈指可数的遗存。 

 

0评论工作坊王伟鹏06
南门
0评论工作坊王伟鹏07
新安县衙
0评论工作坊王伟鹏08
报德祠

穿过南门,进入巷子,来到报德广场,这是展场改造中的一大亮点。“报德广场”曾经作为南头公社的打谷场,这个位于古城中心的小空地被不同时期的建筑围合,中间还有九十年代建造的水磨石篮球场。

 

改造后的两栋建筑顶部朝向广场逐级跌落,屋面则转化为公共的观众席供大家使用。令人印象深刻的事物往往会呈现出一种“陌生感”,再通俗一点说是“很怪”。这两幢新建筑就挺怪的,不但外部形象怪,内部空间也怪,因为天花板是斜的,柱子也是斜的。它们一定会成为南头古城新的地标。 

 

0评论工作坊王伟鹏09
B4外部
0评论工作坊王伟鹏10
B3外部
0评论工作坊王伟鹏11
B4内部

店铺

在南头古城的小街道、小弄堂里,游客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店铺,吃的、用的、穿的、玩的……应有尽有。尤其是各地的特色美食,很能勾起你的馋虫。观展的同时能够一饱口福,也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0评论工作坊王伟鹏12

 

室外展品

本届“深双”,城中村为展场,既糅杂了居民的街头智慧与艺术化表达,也有许多“摇身一变”的展览空间,随时随地都可以邂逅惊喜。

 

0评论工作坊王伟鹏13

0评论工作坊王伟鹏14

 

四、厂房展区

这是展品最为集中的区域。对普通民众来说,也是观展难度最大的地方。不过不用担心,那些费脑子的,看不懂的都被我剔除了,剩下的可以比较轻松地搞定。

A2102  《握手》

艺术家在这件作品中描绘了许多中国新移民从家乡带到深圳的艺术与手工艺。艺术家试图用互动的方式将观众带入城中村的“握手楼”中,让他们将自己画入其中,从展览现场看到的情况是,小朋友们拿起画笔,开心地涂绘。

 

0评论工作坊王伟鹏15

 

A2101  《一楼宇·动物园》

这件作品以一栋楼宇为故事载体,叙述动物们的日常生活。以村民的故事为集成,创造了8组动物明星,试图让社会对多元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怀和注目。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喜欢窥视,越是不让看的东西越想看,越是遮遮掩掩的事物越能吊起胃口,因而这个展览空间里的人气很旺。

 

0评论工作坊王伟鹏16

 

A2212  《陶瓷信息/陶瓷成型》

土,人们再熟悉不过了;粘土,最古老的建筑材料。粘土能烧制成红砖或青砖,砖砌建筑遍布全世界,在中国也有着重要的传统。在古代,烧砖、造房都是用人们的双手来完成的,后来运用工具来砌筑。而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作品却是由一种非常特殊的工具——机器人来完成的,1000个独一无二的釉面陶土砖,搭接方式自由而丰富。

 

0评论工作坊王伟鹏17

A2116  《未来是广阔的》

巨型的屏幕带来极具震撼性的效果,地上的舒适坐具,更是使得对这件展品的欣赏变得舒适惬意。观众可以看到设计师对城市未来的憧憬和展望,人类历史反复证实:只要你能想到,未来都将实现。

 

0评论工作坊王伟鹏18

 

A2110  《人山人海-日常生活的欢庆》

居住在城市商品房中的人们不再熟悉楼上楼下、隔壁左右的邻居,相互之间很少串门,几乎是“老死不相往来”。那种人情味很浓、热闹喧嚣的大院集体生活还能回来吗?建筑师刘家琨设计的这件作品满足了这种集体的乡愁,建筑采用外部环绕内部空出的布局方式,沿着街道边缘修建,围合出一个公园般的超大院落,再现了传统生活。

这个展品的周围真的是人山人海,欢声笑语不断,大家都不由自主地想去拿下那些模型人物,这说明了这件作品布展是成功的。

 

0评论工作坊王伟鹏19

 

A2111  《发声建筑》

建筑本身能发出声音?

不需要借助其他装备?

真的,还是假的?

挑战传统观念,

冲破建筑与音乐的边界,

探索了以声波激活共鸣空间,

将建筑变成乐器,

一种新奇的体验。

 

0评论工作坊王伟鹏20

 

A2117  《南头古城合唱团》

用无人机引擎驱动的瓦片组合而成,设计灵感来自南头古城的砖瓦外墙,装置中所有的材料和部件,就像一个虚拟模块工具箱,奏出了不一样的城市之声。深圳因电子制造蜚声全世界,这件作品恰好提示出这座城市独特的基因。

 

0评论工作坊王伟鹏21

A3126  《百叶窗摇篮曲》

由一个个环形帘幕构成,帘幕由黑色塑料珍珠制成,帘幕环环相套,中间形成小走廊。粗看之下,觉得这个牢笼似的物品是无法进入的,用手触动,却发现眼见不一定为实,提示人们在很多时候束缚自身的往往是成见和习惯。

 

0评论工作坊王伟鹏22

A1204  《海拔高度为零》

作品由多件船的舱门组成,影像内容根据外置控件的指令和观众产生互动:当观众靠近时,会听到波浪冲击的声音,同时出现那些被人们遗弃的日常用品和消费品等。这在提醒人们重视我们的生存环境,地球母亲可能已经不堪重负。

 

0评论工作坊王伟鹏23

A1203  《新瓦脊公仔》

这件陶瓷雕塑作品是由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设计学院陶艺专业的学生完成的,采用了石膏模具成型及印制成型的方式。作品的正面为传统题材,如瑞兽、人物、花草、树木等,色彩艳丽,形象生动,通常这些装饰物会被放置在建筑的不同部位,而在这里是把它们集中挤在一起,有点“让人一次看个够”的味道。不过精彩之处在反面,展现的是当代或生活题材,一个是广州美术学院的日常生活,另外一个是春运场景。

这件作品会提醒人们思考:如何看待传统和当下?如何嫁接匠人制作与艺术创作?如何将日常生活升华成艺术?

 

0评论工作坊王伟鹏24

 

A2215  《新城市》

这件作品对当前中国的淘宝村现象进行了艺术夸张,设想了一个完全围绕淘宝这一电商巨头的城市区域。这个动画引发国人的思考:在虚拟和现实、现实和想象、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之间,如何取得平衡?

 

0评论工作坊王伟鹏25

 

A2208  《变迁·城中村》

作品以城中村为主要视角,表现城市的发展与变迁,采用了超现实的手法,运用冰冷的金属和其他综合材料表现城中村里的生活场景,观众可以非常直观地俯瞰城中村。

 

0评论工作坊王伟鹏26

 

A3306  《起飞吧,城中村!(低碳城,进化的城中村未来景象)》

这件作品的直观印象是方盒子置于一个金属构架中。根据设计者的理念,这些盒子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者和不同的实际用途而变化。不同的盒子和构架组成了城市结构的一个片段。城中村也是这样的一个片段,蕴藏着不可忽视的潜力和活力。

 

0评论工作坊王伟鹏27

 

A2313  《“湖贝”生死进行时·城市更新迷宫的第三方公共参与攻略》

2016年7月初,深圳的一批设计师、规划师连同其他领域的学者、艺术家发起“湖贝古村120城市公共计划”,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古村保护迫在眉睫,这件作品综合采用了漫画、文字、视频、音频等方式,让观众去回顾这个事件的关键点。人们在观展时仿佛置身于纸板所组成的迷宫之中,表明古村保护是需要大众参与关注才能完成的事情。

 

0评论工作坊王伟鹏28

A2309  《城中村绘记》

一群热爱绘画的有心人,用手中的多彩画笔展现了城中村的丰富面貌,记录下曾经在城中村出现的那些美妙的场景和事情。至于这些画算不算艺术,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关键是画画之人的内心柔软而富有诗意。

 

0评论工作坊王伟鹏29

A2316  《看不见的空间:晋江城市化中的信仰空间重构》

福建的晋江是一个缩影,代表着这样一种普遍的现象:在商业成功之后,人们开始认识到乡土文化的意义和作用。民间信仰和仪式不脱离生存的这块土地,并且保持着这块土地的神圣力量。

 

0评论工作坊王伟鹏30

 

担心自己看不懂展览的朋友们,拿着这份指南,对照导览地图,循着编号,轻松地去南头古城看展览吧!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组委会,转载请自行联系组委会。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UABB
深度
深港双年展
评论工作坊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