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以下简称“深双”)于12月15日在南头古城正式开幕。由策展人、出版人史建与SenseTeam感观·山河水主持设计师黑一烊共同策划的文献展“深圳案例,一个城中村的再生故事”,也正式在“都市|村庄”版块亮相。
从2005年第一届“深双”开始,经过多方协调,城中村这一概念开始慢慢被提到向公众展示的层面;2010年深圳凭借以大芬村为案例的城中村研究议题,入选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在2017年的今天,“深双”则将展场直接搬进了城中村。策展人史建表示:对于许多关注这个议题的学者、设计师与民众来说,在城中村里回顾过去十年对城中村议题做出的研究与努力,是十分特别的。
2009年9月,深圳最终以“深圳大芬,一个城中村的再生故事”获得世博会国际遴选委员会审议通过,并于2010年参展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
以一个生产型城中村的再生历程作为案例参展,充分表达了深圳有着“全球先锋城市”诉求的新型城市的独特性。最终,展览以“深圳,中国梦想实验场”为主题,以当代性、实验性和批判性介入城市现实、挖掘城市精神为策展基调,达到预期目标。
经过多年对相关资料的深度研究、编辑和设计,最终以档案、文献的出版体例,三卷各自自成体例的书稿更为完整、客观地展现着深圳案例馆及其深厚的形成语境。
本次展览以文献展的形式,通过与深圳案例馆相关史料、编辑和印刷文献,以装置和影像重现了这一奇崛的展览过程,以及出版物的浩大深邃阵容。
在策展人史建的带领下,有方深入探访了这个展览。展区位于“深双”主展场A2二层205,黑色铁质楼梯上来后左手边第一个位置。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柜台”,其首尾两处被削尖,呈现出一种锐利的姿态。站在入口处正面看,会看到两个层次的文字:第一个层次是“柜台”上贴示的文字,是都市实践事务所主持建筑师、本届“深双”主策展人之一的孟岩为2010年世博会深圳案例馆所撰写的前言;第二个层次是背景墙上贴示的文字,是《深圳案例:世博会深圳案例馆丛书》主编史建为此书撰写的前言。在这两个层次的文字之间悬挂着书稿的校版纸,由策展团队特意请雅昌印刷厂留下来,这些书籍策划、印刷过程中通常不为人所知的加放文件,都得以在这次展览中被展示。层层校版纸叠加,色彩叠合,竟产生了一定艺术视觉效果。而这个叠加的过程,也正好表明了团队对城中村问题层层研究的过程。
入口左面的墙上播放着当年为世博会所作的一系列采访,由对深圳城中村抱有持续关注的各界人士来讲述关于这个议题的故事。“柜台”上播放着一系列小视频,有些是世博会当时做的采访,有些是为后期书稿的出版所做的补充采访。
“柜台”的另一边摆放着《深圳案例》一书从最开始的打印版本,到历经修改后的最终成品——做一本书的每一个阶段,都呈现在观众面前。在探讨这一部分的展品时,史建说:本来在世博会结束后,只打算做一本《世博会深圳案例馆》(也就是现在看到的第三卷),但经过对都市实践移交的相关资料的深度研究后,认为应该更广泛和深度地延展相关选题,才将视野又放宽至大芬村和大芬美术馆,因此有了第二卷《大芬美术馆》及第一卷《大芬村》。这个有趣的倒叙策划过程,也让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出版物,以三卷的形式,更为完整地呈现了当年的深圳案例馆及其深厚的形成语境。
最终完成的三卷共1500余页丛书书稿,分别为:
1.《大芬油画村》(第一卷),涉及深圳城中村(尤其是大芬村)空间与文化产业升级历史,包括深圳城中村研究、大芬村空间演化和油画产业研究(代表性企业家、画廊艺术家和独立画师的深度访谈),是迄今为止对深圳城中村个案最为全面的研究报告。
2.《大芬美术馆》(第二卷),汇集大芬美术馆的设计、建造、运转历史与现状的资料,特别是全面记录世博会期间在美术馆举办的两次针对案例馆的重要展事,是以美术馆为特殊节点,深度揭示大芬村对深圳案例馆的贡献,以及世博会对大芬村(尤其是美术馆)再生的促动。
3.《世博会深圳案例馆》(第三卷),汇集深圳案例馆申报、策展、设计、内容、出版物等全部重要史料,包括策展人和相关领导的工作笔记,以及团队的回顾反思文章,是对案例馆项目的最具权威性的完整汇总。
正如史建所说,“不像以往的被动回应,这次‘深双’对城中村问题首次作出了正面回应”,而这个以2010年世博会为线索讲述深圳城中村故事的文献展,对希望全面了解这个历史片段的人来说,正是最好的机会。
以下文字整理自孟岩2010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深圳案例馆前言:
“深圳是上世纪中国举全国之力培育的经济特区,它承载着生身父母的重塑,30年来它从最初的先行无畏,毫无顾忌难以抑制的成长,到时而谨慎小心默默无闻的成熟,希望与失望,优越与失落,交缠于一身。深圳30年的旅程无时不在左冲右突、跌宕起伏中度过,批评、争议与攻击也不时伴随左右。
“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深圳之于当代中国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个物质性的实体城市,它是一座现代中国精神的根据地,梦想的实验场。这一梦想首先承载着一个国家的集体梦想,而它试图摆脱束缚的探索首先也是一次集体实验,是在现行体制之下自我培育的‘另类’和‘飞地’,而它与权力中心空间距离的遥远和相对主体文化的边缘状态,也使它具有先天的开放、包容、果敢的城市气质。另一方面,它与外部世界的贴近,又构筑了一个具有双重象征性的遥远与对视的窗口,它又是一座永远打开的大门。深圳30年神话,是中国社会变革最轰轰烈烈的一个现场,是中国梦想的发轫和样本,深圳对于现代中国的符号意义,就在于它是平凡的个人梦想与宏大的国家集体梦想的纠结与叠加,在一个得体制与地缘优势之先的特定时空节点得以体现。
“2010世博会深圳案例馆将在深圳三十而立之年凝缩深圳的城市记忆,见证深圳城市化进程在此时此刻的真切画面,再现一个个普通的深圳人感人的梦想。深圳梦想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人的集体梦想,它的开放、包容、进取、先锋、叛逆、自由是理想主义的特质和原创精神的期待。深圳没有历史,没有包袱,具有无限可能性,它的梦想没有边界。《欧洲梦》作者J. 里夫金对美国梦的解析同样适合深圳:‘这是一片献给“可能性”的土地,这里,持续不断的进步是唯一有意义的指南针,而进步被看作和太阳升起一样理所当然。’让我们再次出发,唤醒这座城市的青春激情和冲动,深圳案例馆是一个伟大城市的重新期许。深圳,中国梦想实验场。”
如果你也对这段奇崛的展览、出版史感兴趣,欢迎来A2205观展。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有方空间所有,欢迎转发,禁止转载。
上一篇:隐藏之美:印度有一群鲜为人知的现代主义宝藏
下一篇:西饼加工基地:“甜心”工厂,与村落共生 / 哲迳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