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系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十一个由参与营造竞赛的学生自行搭建的作品静静地坐落在中庭。
华工营造竞赛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实体建筑建造比赛,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团委、学生会主办,广工、广美、深大等高校共同参与。自1998年开办以来,今年的营造大赛已是第二十届,比赛成果也由灯具椅子等小物件演变为1:1大小的、具备一定功能的实体设施。营造竞赛鼓励学生搭建真实尺度大小的建筑,旨在锻炼建筑学子的动手能力、还原真实的搭建过程。
本次营造竞赛主题为“光影竹穹”:参赛团队需以竹子为材料搭建出包含穹顶的构筑物,在考虑到竹子的特性并对结构和光影进行研究后,用8天时间完成3×3米范围内的搭建。出题人、华工建筑学院教师钟冠球表示,不同于以往的木构,本次竞赛以有通透、天然、造型丰富等特性的竹子作为搭建材料,这为设计增添了自由度和可能性。材料的改变也提高了加工难度,队伍需要自己对竹子进行热弯预制,这使得大赛的时间更加紧迫。
华工建筑学院2014级学生代表张文豪分享到:在竹材的搭建中,建议以手工模型替代电脑模型,真实模拟受力结构。竹构的实际施工误差很大,因此时常需要修改方案。此外,华工建造实验室的组建初衷,是改进没有建造经验的毕业生“纸上谈兵”的建造状态。脱离建造的设计会带来致命伤,建造实验室的成员希望能既当建筑师也当工匠,将设计真实落地。
10月1号到8号,参加搭建的队伍全身心投入,将纸上的概念转化为实体。竹子需通过热压加工以达到需要的曲率,从构筑物的底座、结构再到最后的紧张搭建,8天内需要实现的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从清晨到深夜,参赛团队的辛劳换来了一个个精彩的竹筑作品:
所属高校:广州美术学院
队伍名称:艺筑设
作品名称:憩竹织梦
所属高校:广东工业大学
队伍名称:禾本造
作品名称:三角竹穹
所属高校:华南理工大学
队伍名称:蓝胖子黑粉队
作品名称:三顾竹庐
所属高校:广东工业大学
队伍名称:十五筒
作品名称:竹放穹
所属高校:华南理工大学
队伍名称:LionKingChooseChildrenSiriBoringDamnWayMeijiCasinoPinchKingstonHorsingShiftCousinJesusZebra
作品名称:One OK Pavilion
所属高校:深圳大学
队伍名称:深圳大学队
作品名称:方圆之间
所属高校:华南理工大学
队伍名称:竹队友
作品名称:煜月
所属高校:华南理工大学
队伍名称:我 山竹 打钱
作品名称:菡萏
所属高校:华南理工大学
队伍名称:六六六
作品名称:六叶亭
所属高校:广东工业大学
队伍名称:人鬼情未了略略略
作品名称:山穹
所属高校:华南理工大学
队伍名称:贾斯特维
作品名称:从篁间
评比结束后,各评委嘉宾齐聚华工建筑红楼,在竞赛论坛中进行点评。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顾大庆:
搭建的知识对建筑学非常重要。在设计过程中,较多队伍都只使用建模软件,缺少手工模型的实际推敲。并且,目前从材料出发的营造思维和普通建筑设计的思维似乎不一样,如何将营造小构筑的所得应用到较大规模的建筑设计中去,是老师和同学们需要继续思考的。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孙一民:
建造的结构仅仅是最终的效果表达,背后有着评委在评分过程中不知道的故事。营造大赛给予学生的,是动手感受的机会。建造的过程是整个建筑生涯的模型,设计永远没有最优解,设计是往最优过程的趋近。
江南竹子研究设计中心竹建筑专家曾伟人:
每件作品都有结构,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理解结构。一般在加工过程中,竹子在弯曲前需要调直,随后再进行弯曲。竹子有敞亮通透等特点,其交接比较灵活,一定情况下可达到在300米跨度内没有立柱或横梁。此次营造大赛参赛作品在国内高校有较高的水准,穹顶也有多种造型;通过此次实践,参赛学生体验着节点、结构,从实践到理论,对建造会有更加充分的感悟。
出题人、华工建筑学院教师钟冠球:
在短短8天时间内完成竹子的加工和构筑物的搭建,这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参赛队伍能切身体会到各种材料的特性,感受真实的建造过程和身体力行的实践乐趣。在建造方面,华工一直开展着课程进行尝试:在大一的建筑模型与图形语言课,同学们认识材料,进行混凝土、竹、砖等不同材料的实验。而在营造大赛中,学生创造着自己的营造物实体,亲自参与设计、采购、加工、组装全过程,这些实际参与的经历非常重要。希望建造能融入华工教学的日常,有机会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做mock-up。营造大赛给理论提供实践的机会,当搭建结束后再回到课程的方案思考中,就可以结合营造1:1搭建的经历,以此参照。
华工建筑学院教师熊璐:
营造竞赛的意义之一是将纸上的方案转变为实际建筑。低年级的方案设计较普遍地使用了电脑建模,与真实的设计建造背道而驰。此次竞赛中,部分作品没有从建构出发,而是过于注重了形式构成。
建筑工房创始人、丘建筑合伙人李博:
此次竞赛中,搭建成为了研究和学习的工具。在ETH教学搭建项目中,搭建从建筑史观、批判思维(案例分析)、面向未来(发展新的技术)出发,从夯土到机械臂,设置了不同的建造课程。建造能加深对建筑史的理解,在营造中获得伴随一生的建筑知识。1:1的搭建能帮助我们认知实物,营造大赛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融合着结构、光学、物理等知识,从抽象到实体,在这过程中有不断验错的机会。
评审名单:
顾大庆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曾伟人 江南竹子研究设计中心专家
陈 易 上海天华副总建筑师、深圳天华兼厦门天华总建筑师
刘旭红 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建筑系副系主任
鲁鸿滨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师
王 劲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师
李 博 丘建筑合伙人
肖毅强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苏 平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副系主任
熊 璐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师、自做家创始人
钟冠球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师、竖梁社联合创始人
邀请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孙一民院长出席颁奖典礼
文字:彭程遥
摄影:谢光源、彭程遥、梁远航、张亦弛、各参赛队伍
版权声明:本文已获授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后版本转载。
上一篇:北山街69号改造,历史建筑的延续和再构 /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下一篇:活动预告 |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邀请讲座暨有方纳新宣讲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