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意建筑Atelier Y
www.ateliery.cn/
导言:在“乡建”浪潮炙热的当下,乡村学校的建设更是其重要的部分。东意建筑(Atelier Y)自2009年起开始参与欠发达地区的乡村幼儿园建设,以建筑师的身份努力探索从建筑学的本质出发解决乡村现实问题的设计策略。集贤幼儿园——这一在四川雅安的建筑实践,为幼儿们创造出田埂上的乐园,亦折射出建筑师在处理乡建问题时给出的答案。
作为芦山地震灾后重建的一部分,壹基金于2014年启动幼儿园建设项目,计划在雅安地区援建13所农村乡镇公办幼儿园,汉源县唐家镇集贤幼儿园是其中的一个。在现状的乡村基础教育中,儿童早教资源普遍短缺,面临着公办园建设空白、民办园良莠不齐、学前教育理念落后等难题,其反映出建设符合现代幼儿早教理念的幼儿园,是乡村的迫切需求。
坐落于四川雅安市南部的汉源县唐家镇,地处大渡河支流流沙河的河谷,这里四面环山、平地稀少、人口稠密。高山、深谷、河滩、梯田、集镇以及山间高架穿行的高速路共同构成了场地的地理格局。
唐家镇集贤村沿乡村主路而建,向两侧农田渐次展开,集贤中心校位于主路附近。幼儿园用地位于中心校内,场地原为农田,有4米的高差,一边与学校和村舍相邻,另一边面朝开阔的田园。梯田逐级向流沙河方向跌落,远处层峦叠嶂,极目之处是山谷的开口。幼儿园用地只能通过中心校场地与外界联系起来。
相对于12班幼儿园用地4300m²的建设标准,项目用地十分紧张,仅有2490m²。设计首先需要回应场地面积不足的问题。设计的策略是采用集约式布局,为地面更多的幼儿活动空间提供了可能。12个活动室单元分三层叠放于场地靠学校的一侧,用加宽的走廊联系。休息室、音体活动室以一至二层的小盒子的形式,分散插入主体体量,小盒子的顶部成为多个室外场地。首层局部架空成为入口。风沿着河谷吹来,经由建筑体量形成的缝隙轻拂而过。
建筑垂直方向的叠加,相对使得幼儿与地面活动场地的距离变得疏远。因此设计希望在各层提供更多开放、亲切的活动空间,如同一个垂直叠加的聚落,利用房子之间的“空隙”空间,承载幼儿的活动和交往。
设计利用不同标高的屋面平台,在二层、三层形成多个班级活动区域,可对应特定班级使用,领域感与开放性并存。
走廊空间发掘出更多活动的可能性。走廊被不规则地拓宽形成“街道”——比如首层的入口、二层的阅读平台、三层的屋顶露台,组织方式如同周边村落内的道路联系着大小各异的房屋晒台、田地,也联系着每家每户。幼儿园每个功能用房对应着“街道”,拥有表情各异的门及窗户。深窗台形成高低错落的壁龛。发生在这个微缩街道里的交往,伴随着幼儿的日常,潜移默化地融入其成长经历。
场地整体高差为4米,南高北低。外部场地保留了原有地形的格局,由南向北跌级下降。最北部的音体活动室与升起的台阶恰好形成室外小剧场。中部有平坦的活动场地。向南逐级升高的平台分别是游戏器械区和植物园圃。南面最高点最终与二层“街道”衔接,形成一个空间回路。园内两点之间,每个小朋友可以设计出属于自己的路线。
在每一个高度上远眺,田园、河谷、远山,这些场地的元素都将深深刻印在小朋友的认知中,成为他们心中童年与家乡的记忆。
由于国家相关安全规定,场地边界由设计初期的通透围栏改为后来的密闭实体围墙,却意外地使得内与外形成了另一幅有趣的场景。
密闭的围墙强化了幼儿园的领域感,内侧是儿童的嬉戏,外侧是田园的耕作。内外的交流在首层被暂时隔断,首层室外场地成为纯粹的内聚的空间。而二、三层的平台与走廊,使视线与外部再次连通。这种非直接空间的交流反而形成一种仪式感。
村民每日沿围墙走向田间,开始劳作,而围墙内、小朋友们也正开始着这一天的晨间活动。幼儿园与村庄共享自然环境,有共同的生活作息,已然融入了乡村生活中。
项目名称:集贤幼儿园
设计单位:东意建筑Atelier Y
建设地点: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唐家镇
建成时间:2017年3月
用地面积:2490平方米
建筑面积:2895平方米
幼儿园规模:12 班
援建方:壹基金
业主:雅安市汉源海天中心校
主持建筑师:肖毅强,肖毅志,邹艳婷
设计团队:邹艳婷,肖毅志,林瀚坤,黄咏嘉,殷实,邱天,杨远景
合作单位:北京通程泛华建筑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
施工单位:四川光照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四川省移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摄影、摄像:SouthArch南社·建筑
版权声明:本文由东意建筑Atelier Y授权有方空间发表,欢迎转发禁止转载。
上一篇:象山观楼
下一篇:国内高校建筑讲座与展览 | 六月合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