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北京时间2017年3月1日23点,建筑界的“奥斯卡”——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审团公布了本年度的获奖者:拉法尔·阿兰达(Rafael Aranda)、卡门·皮格姆(Carmen Pigem)和拉蒙·比拉尔塔(Ramon Vilalta)。这个结果,让外界再次“意想不到”。
正如同许多人惋惜专业“陪跑”多年的斯蒂文·霍尔依然在这路上继续跑着,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
虽然普利兹克选择了这三个人,但以下几位建筑师,在很多人心目中,也值得一座普利兹克建筑奖。
1953年出生于伦敦,从金斯顿艺术学院和AA建筑联盟毕业后,奇普菲尔德曾先后在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和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事务所工作过,直到1985年建立其个人的建筑事务所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他在2004年被英女王授予梅林骑士称号,以表彰对建筑界作出的贡献;在2013年被授予日本皇室艺术文化奖;他还是第一位担任威尼斯双年展主策展人的英国建筑师。
虽然在英国出生长大,但奇普菲尔德似乎在德国更为出名。相比于其他许多想要设计出一鸣惊人作品的建筑师,他的情况有些不一样。虽然他的作品也引人注目,却不是那种叫嚣着去夺取他人注视目光的类型:在苏黎世和埃森的博物馆扩建项目里,他将新与旧无缝衔接,低调谦和;在汉堡的高层住宅和因斯布鲁克的购物中心项目里,他又证明现代建筑形式可以通过对当地环境和规模作出一些让步,达到与周边相融合的目的。
正如在一次采访中他自己所说:“喜欢上建筑,其实比你被建筑所震撼更好。”
1951年出生于西班牙瓦伦西亚的卡拉特拉瓦,在瓦伦西亚完成了建筑与城市设计的学业之后,1979年获得瑞士苏黎士联邦理工学院的结构工程博士学位,1981年创立了自己的建筑和土木工程事务所。卡拉特拉瓦早期的实践,多为火车站、桥梁等与交通结构相关的作品。自20世纪初以来至今,桥梁的设计一直是结构工程师的工作。而卡拉特拉瓦的崛起,使得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建筑师设计桥梁的热潮。
2016年,建立于911废墟之上的纽约世贸中心交通枢纽,完工对外开放,吸引了非常多人的眼球。这座建筑历经12年建设,建造成本高达40亿美元。在这座有着酷似鸟的结构与外形的建筑里,卡拉特拉瓦选择了极具特色的框架结构,带来充足光线的同时,形成“一线天”的空间体验。卡拉特拉瓦的重要贡献,在于他提出了新的当代设计思维与实践的模式。在过去的这些年里,他打造了雅典奥运主场馆、葡萄牙里斯本车站及法国里昂机场等诸多经典作品。卡拉特拉瓦的自述,或许是评论这位“结构诗人”建筑师最好的注脚。
“呆板的建筑,是我最无法忍受的,我热爱有生命的建筑,就像大自然亲手创造的一样。”
大卫·阿贾耶设计的非洲裔美国人历史文化国家博物馆,于2016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在全球范围内轰动一时。犹记得2009年,阿贾耶的设计团队击败了福斯特建筑事务所、扎哈事务所等,赢得了这一重大项目竞赛。结果一出,建筑界内一片哗然,甚至有媒体称阿贾耶的非裔身份为他带来了设计的优先权。7年过去,阿贾耶用无可挑剔的完工的博物馆,向公众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阿贾耶,1966年出生于坦桑尼亚,于1993年毕业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在1994年开始了自己的建筑职业生涯。2006年,凭借伦敦东部怀特查佩尔“概念店”,阿贾耶被提名RIBA斯特林奖。阿贾耶的作品,在英国享有很高的声誉。与坚持一种建筑风格不同,他一直在探索建筑的创新,展现文化与地域特征。不止于建筑,他多次跨界与艺术家合作,完成了许多精彩作品。如今,阿贾耶将相当一部分比例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他出生的非洲这一片土地上。
阿贾耶坦言:“我热爱艺术,喜欢各种形式的艺术。在我眼中,建筑运用了许多艺术的元素,所以我最终选择建筑设计这份职业,我认为它符合自己最初的期待。”
Bjarke Ingels 1974年出生于丹麦哥本哈根,他最初进入建筑学院学习,只是因为想要学会绘画技巧成为一名动画设计师。直到几年后他才真正对建筑产生兴趣,前往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进修建筑学,在三年级的时候,他赢得了人生中第一个竞赛。1998-2001年,Bjarke Ingels在鹿特丹为OMA工作;2001年,他与Julien de Smedt共同创立PLOT,直到2005年事务所解散;2006年,他的个人同名建筑事务所正式成立,也就是今天为大家所熟知的BIG(Bjarke Ingels Group)。
十年间,BIG已经火速成长为世界一流的建筑师事务所,每一年几乎都会有颠覆想象的作品诞生。而作为BIG的“大脑”,这个时代里最具创造力的建筑师,Bjarke Ingels的天分与勤奋都让人不得不感叹——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行走中的建筑学所有。欢迎转发,禁止转载。
上一篇:当我们批评华为“欧洲小镇”时,到底在批评什么?
下一篇:地景的再现:2017普奖得主RCR的莱斯高尔斯休憩亭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