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福绥境大楼、安化楼研究
时间:2008-2012
地点:北京
研究方式:调研
研究内容:
福绥境大楼也称“公社大楼”,位于西城区宫门口三条。相传大楼建于1958年,是“大跃进”时期的产物,大楼设有大食堂,因此每个居住单元里没有厨房,但楼高八层,是北京最早的有电梯的居民楼,甚至,是用人民大会堂的剩料建成的——这一联想在空间上的依据,恐怕是福绥境大楼体量及其宏大、端庄,2.5万平方米的“Z”字形建筑在白塔寺西北的胡同群落的任何角度,都难窥全貌。
2007年,福绥境大楼被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和市文物局列为《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第一批)》(共71处),文件中标注的建成时间,也是1958年。
经过广泛的“田野”调查,以及查找设计蓝图和对项目主持设计师张长儒的访谈,终于理清了设计的基本资料。
福绥境大楼、安化楼和北官厅大楼最早由城市规划管理局设计院的标准室设计了“母图”,其他各室再据此做深化设计,张长儒所在的设计室(主任张开济)于1960年完成鲁迅馆北住宅(即福绥境大楼)的深化设计,建筑也在同年建成。设计师指出这三座建筑与所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毫无关联,设计从一开始就考虑了社会性(立体街区)和专业性(幼儿园、餐厅)。
本研究意在通过北京建于1960年的福绥境大楼和安化楼这两个在“平常”历史中的“非常”案例,意在通过对这一居住实验项目的“揭秘”与梳理,丰富我们对现代空间史的认识与想象。
呈现方式:《北京的“马赛公寓”》,《建筑创作》2012年第2期
相关文章:《北京的“马赛公寓”》
版权声明:本版权归有方所有,转载请通过邮件或电话与有方媒体中心取得授权。
上一篇:有方讲座第25场信息|贾如君:不只是居住——苏黎世非营利性住房建设的百年经验
下一篇:北京的“马赛公寓” |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07(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