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透明性》释读03 | 绘画中的“透明性”(上)

《透明性》释读03 | 绘画中的“透明性”(上)
作者:金秋野 | 原文编辑:张靖雯 | 2020.07.26 23:26

接上篇  研究 | 《透明性》释读02 (蓝色字体和删除线部分为对原文翻译的订正)

 

(9)塞尚晚期的作品《圣-维克多山》(Mont Sainte – Victoire)作于1904-1906年间(见图1),现藏于费城艺术博物馆。这幅画具有极端简洁的特征。整幅画面中,正面视点(frontal viewpoint)的平行透视得到高度强调,明确暗示景深的元素被大大缩减,结果前景、中景和背景被挤压收缩,塞入同一个紧凑的图面空间矩阵当中。光源明确而多样;进一步审视画面,观者会产生大量物体倾泻于空间之中的感受,这一点由于绘画者对不透明色和高对比色的大量使用而得到强化。构图中心被密集的笔触网格所占据,其中既包含斜线也包含水平线、垂直线;很显然,这块区域被较外围那些笔触更加肯定的水平网格和垂直网格支撑加固。

 

【段落大意:塞尚《圣-维克多山》二维画面表现三维空间的具体方法。】

 

【段落作用:本论第一小节。对应于上一段最后一句话,举“前立体主义”的例子,来说明何以一幅画作中可以囊括两种透明性,以及画面中现象透明性的特征。】

 

【理解要点:本论共四小节,此为第一小节,也是唯一的孤例,以立体主义鼻祖——塞尚的绘画,引出画面空间组织的一系列关键词,如正面视点、空间压缩等。与本段不同,后面例子将成对出现,彼此构成对比。原译本在“正面视点”后添加了“平行透视”,不确。像这样描述性的段落,宜图文对照,找到作者文字描述的每一个图像对应物。为什么不能用“平行透视”呢?因为“平行透视”对应于“成角透视”,两者都属于焦点透视,只是前者画面中有一个灭点,后者有两个灭点。而“正面视点”对应的是“侧面视点”,前者实现画面深度靠平行于画面的层叠平面和平行线,后者靠斜线直接暗示这个空间深度。区别在哪里呢?其实“正面视点”是一类特殊的“平行透视”,它的画面中同样只有一个焦点,但没有通过斜线去标示它。平行透视有两种情形,一种就是正面视点,如本段谈到的塞尚的画;另一种是文艺复兴式的标准焦点透视,如同站在林荫道的中央向无限远望去,两侧街道、行道树和街边建筑勾勒出明确的向画面中央汇聚的斜线。后面这一种,跟成角透视一起,属于“侧面视点”,因为画面中并没有表达事物的“正面”,描述空间深度靠斜线。前一种区分的标准是客观的,看灭点的个数;后一种是主观的,看画面中主要描述对象是否平行于画面,并始终以正面朝向观者。此两者,对解读中国山水画的空间结构格外有益。】

 

图1:塞尚 《圣-维克多山》

(10)正面视点、压缩景深、收缩空间、明确光源、倾泻物体、节制色彩、斜线与直线网格、以及向周边发展的倾向,都是分析立体主义(analytical cubism)的特征。这些绘画让我们意识到的,除了物体被扯碎并重组的事实,也许最重要的,就是空间的进一步收缩,和对网格的进一步强调。现在,我们发现两套坐标体系同时存在,彼此交织。一方面,斜线和曲线的组织暗示了空间向对角线方向后退。另一方面,一系列的水平线和竖直线的存在表明绘画者的矛盾心态——这次强调的是正面视点。总的说来,斜线与曲线有着某种自然主义的含义,而直线则代表着几何化的倾向,成为对绘画平面的重申。两种坐标体系都在延伸的空间和图画的平面两方面描述形体方位;可是它们穿插、它们叠合、它们相互关联作用并组成更大的、变动不居的图面构成,从而引发了典型的、兼具多重含义的立体主义主题。

 

【段落大意:分析立体主义绘画的空间结构:两套坐标体系并存。】

 

【段落作用:讨论塞尚作品与分析立体主义绘画的关系,为下一对例子做铺垫。】

 

【理解要点:段首一组词汇,是对上一段内容的概括。但作者却用来描述分析立体主义,以这样的方式,将晚期印象派绘画和分析立体主义建立关联,其目的却是谈区别。跟塞尚相比,分析立体主义运用空间深度和结构网格更加自觉,正面视点和侧面视点并用,且彼此交织。作者认为:斜线对应自然、直线对应几何,并将这一对关系贯穿于整个论证过程。需要注意的是,作者一再强调这些绘画方法是应用于空间再现的。】

 

 

(11)两种秩序叠加,在画面中生成了一系列“面”。当观察者试图进行区分的时候,他能渐渐注意到画面中一些响亮的区块与那些更加浓稠的色彩之间的反差。他能分辨出画面中一些区域带有类似电影胶片的物理属性;另外一些基本上是半透明的,而还有一些区域根本上阻止光线的透过。不管画面表现出来的内容是什么,他能够分辨所有这些“面”,透明的或不透明的,不管在图画中代表的是什么东西,都蕴含在凯普斯所定义的透明性现象当中。

 

【段落大意:分析立体主义绘画的画面层次:两种透明性并存。】

 

【段落作用:此段与上一段,呼应前文段(7)“囊括透明性的两重秩序或层次”。上一段是“秩序”,这一段是“层次”,从而为正反对偶例证开始之前的预热部分煞尾。】

 

【理解要点:上一段交代了立体主义绘画的空间结构具有两种互相对立但彼此交织的“秩序”之后,这一段谈画面本身以色彩和笔触来描述的空间深度。在这段中所说的“平面”理解起来颇有难度,段首的“resultant”暗示了这些平面不是上段所说的全局性的结构平面,而是用以刻画具体事物的中小型的“面”,它的出现是之前所说的两种“秩序”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最后一句说它们“不管在画面中代表的是什么东西”,都逃不开凯普斯对透明性现象的概括。虽然都用“plane”这个词,其实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以下开始对偶例证。】

 

 

(12)通过比较分析一些不那么典型的毕加索画作,例如《单簧管乐师》(The Clarinet Player,见图2),和典型的勃拉克(Braque)画作,如《葡萄牙人》(The Portuguese,见图3),我们能更好地理解透明性的双重属性。这两幅绘画,每一幅都用一个类金字塔的图形暗示了一个人的形象。毕加索用加粗的轮廓线界定了他的金字塔形;勃拉克则采用更加复杂的技法。由于毕加索的轮廓线特别肯定并独立于背景,观者往往感觉画面中有一个完全透明的主体站立在相对深远的空间之中,只是随着观看时间的延长,他才会慢慢意识到画面其实是没有深度的,并从而修正自己的感觉。对于勃拉克来说,观画的过程遵循相反的顺序。间隔的直线和突入其中的平面塑造出高度交织的水平与竖直网格,建立了基本上属于浅景深的空间,观察者必须通过慢慢感受,才能逐步查知空间深度,进而使主体获得具体形态,并慢慢显现出来。勃拉克提供了分别阅读主体和网格的可能,而毕加索很少这么做。毕加索更愿意将网格蕴含于主体之中,或者将其作为一种周边元素引入作品中,使主体更加稳定。

 

【段落大意:毕加索和勃拉克两幅看起来相似的绘画作品中,用以建立空间秩序、描述主体物像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段落作用:对偶例证的第一组,经典分析立体主义画家的对比。】

 

【理解要点:这一对对比,跟之后两对一样,作者要分出褒贬。作者对前者是轻微的负态度,对后者是轻微的正态度,谈后者是为了反驳前者。其方法是针对图面本身的要素进行深度分析之后的对比解读,但通常先说二者的相似性。说相似性,是为了建立可比较的依据;然后谈区别,才显得触目。在这对例子中,不同点主要表现在“表达主体和网格”的方案,即空间结构。文中使用的positive,是指图底关系中的“图”。毕加索的画图底分明、主体突出;勃拉克的画图底含混、主体弱化,前者首先表现为人物形象,后者首先表现为空间网格,读者循着作者的话观察图面,理解到这一层并不太难。其实对于首次阅读的人来说,从这些客观描述和理性分析中读出隐含的褒贬是不容易的,这些行间之义,要到第三对例子,明确抛出作者本人立场之后回头看,才发现早已在抽丝剥茧,慢慢揭示谜底了。段首“不那么典型的”,一个定语,巧妙区分了个别与一般,暗示作者对毕加索“典型”的作品并非如此褒贬,避免读者产生误解。这是写作者的技巧。】

 

图2:毕加索《单簧管乐师》
图3:勃拉克《葡萄牙人》

(13)在第一幅画中,我们能够预感到字面的透明性,而在第二幅画中我们则能领悟现象的透明性。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我们将以两位稍晚近的画家的画作进行比较,他们是罗伯特·德劳内(Robert Delaunay)和胡安·格里斯(Juan Gris)。

 

【段落大意:毕加索和勃拉克作品分属两种不同的透明性。】

 

【段落作用:过渡段,点明二者不同,总结第一组例子,引出第二组例子。】

 

【理解要点:作者不再提示,直接给出判语,并强调二者是“截然不同”(distinct)的。一路抽丝剥茧,对于急性子的读者来说,再不明示,真来不及了。“稍晚近”这个定语,表明前一组是“前辈”画家。】

 

 

标题图绘制、文章编辑:张靖雯

 


版权声明:本文由译者金秋野授权发布,文图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电话:0755-86148369;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深度
金秋野专栏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