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创新园(IPAI园区)位于德国海尔布隆,占地约30公顷。未来它将成为一个国际化中心,为超过5000名从事创新工作的人工智能研发人员提供工作与交流的场所。秉承开放、协作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该园区不仅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工作场所,也将成为公众了解和体验前沿科技发展的理想目的地。



MVRDV的总体规划,以独特的圆形布局和两条偏心轴线为特征,构想了一个集实验室、住宅,以及面向公众的文化中心于一体的商业园区。


首期建设包含园区中的多栋核心建筑,将形成未来园区的中心区域,从圆形西侧边缘延伸至通讯中心与餐厅建筑,最终在园区中心点形成公共广场。首期建设除通讯中心与餐厅外,还包括交通枢纽、初创与创新中心、大型“生活实验室”(living lab),以及一座十层办公楼。



“人工智能领域的工作高度技术化,人们大多长时间面对屏幕,”MVRDV创始合伙人Jacob van Rijs表示。“我们希望IPAI园区打破这种状态,设计中强调身心健康。整个场地无车通行,绿化丰富,建筑采用触感友好、可见的有机材料建造。我们还进行了风环境模拟,以确保公共空间的宜人微气候,方便人们使用园区内的运动设施。这一设计真正体现了IPAI使命中‘人本’的部分——打造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全球家园。”











IPAI园区的建筑风格多样,每栋建筑都根据其特定功能量身设计。通讯中心是园区的公共核心,将举办展览、会议与研讨会,其圆柱形体量配以醒目的反光立面。对面的餐厅建筑为奶油色外墙,嵌入橙色“洞窟立面”,形成供人休憩或社交的露台。交通枢纽作为物流与基础设施的中心节点,以宽敞的中庭迎接访客。


“生活实验室”南侧设有办公区,北侧面向中央广场的是大型实验大厅,巨幅玻璃窗可让人透过窗户观看内部测试。


亮红色的初创与创新中心以坡顶屋面和中央绿色会面空间营造出开放、非正式的合作氛围。办公楼采用褶皱立面嵌入光伏板,每层设有双层挑高的社交“客厅”空间。

自2023年赢得园区设计竞赛以来,MVRDV与IPAI联盟成员保持紧密合作,逐步深化各建筑方案。为将可持续性作为园区的核心原则,设计过程始终借助MVRDV研发的CarbonSpace工具,用以评估设计决策对碳排放的影响,并引导团队实现低碳设计。










通过这一过程,多栋正在建设的建筑采用了轻质和生物基结构体系,如初创与创新中心、“生活实验室”和办公楼中使用的混合木结构系统。此外,园区整体及通讯中心、初创与创新中心和办公楼等单体建筑均将获得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的DGNB可持续认证。



本文英文原文及图片由MVRDV授权有方发布,编译版权归有方空间所有。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上一篇:井JING×胡同美术馆 / 朱小地工作室
下一篇:旅行现场 | 从里约热内卢到巴西利亚:巴西建筑的热带属性与现代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