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年代至今的16位中国台湾现代建筑师(按姓名音序排列):陈其宽、陈宣诚、邱文杰、汉宝德、谢英俊、修泽兰、郭旭原+黄惠美、李承宽、李祖原、廖伟立、王秋华、王大闳、吴增荣、姚仁喜、曾志伟。
沉浸式体验装置,各个尺度的模型,生动翔实的手稿、影片、绘画、摄影与文献等......
如果能在一场展览中,了解到这些极具代表性的现代建筑师及其作品,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022年7月16日,展览“直行与迂回——台湾现代建筑的路径”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揭幕。该展览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主办,小说家、建筑师、评论家兼策展人阮庆岳策展。展期将持续至2022年10月16日,并向公众免费开放。
“直行与迂回”撷取自台湾应用科学教授何子乐在1999年的同名文章,他以此描述生物系统实现演进与存续的必然手段——单向前进与迂回调整不断轮替的振荡反应。
展览欲以同一视角观察台湾现代建筑发展的历史与现在:直行,是在全球化脉络下对于现代性的学习模仿;迂回,则是台湾建筑对自体位置的反思,建筑师在实践中让现代建筑体系与传统文化基因相互碰撞及交融。在直行与迂回的不断迭代更新中,台湾当代建筑开拓出独特的演进之路。
本次展览由“建筑的整体”、“建筑的无为”,以及“建筑的态度”三个篇章组成。展出建筑师(按姓氏首字母排序):陈其宽、陈宣诚、邱文杰、汉宝德、谢英俊、修泽兰、郭旭原+黄惠美、李承宽、李祖原、廖伟立、王秋华、王大闳、吴增荣、姚仁喜、曾志伟。
01
建筑的整体
—
“建筑的整体”主要由曾志伟带领的自然洋行建筑工作室来演绎,他们在PSA的二楼平台建起了一座“大冥想室”。
冥想室的外观与自然洋行在士林外双溪的山林中的实验场域“少少——原始感觉研究室”类似,皆运用了台湾常见农用的网室系统;其内部则交融了影像、灯光、声音以及精神之物,力图激发体验者对多重感知的觉察,重返原初和谐的身体意识与精神状态。
同时,冥想室外还将陈列自然洋行过往的5件作品,向观者传递以曾志伟为代表的新世代建筑师们对宇宙、自然、建筑与人整体关系的思索。
02
建筑的无为
—
第二章节“建筑的无为”聚焦建筑师谢英俊围绕“现代民居”以及“没有建筑师的建筑”的探索。建筑师提出平常百姓家作为“百分之七十的人类居所”,与当地的自然生态、社会、文化、经济紧密相连,构成现代建筑及当代建筑师无法介入的领域。
谢英俊在构筑实践中坚持“协力造屋”及“可持续建筑”的原则,弱化建筑师的角色,鼓励家屋居住者的亲身参与,促使居所产生各种缤纷的样态。展厅遴选其过往近二十年实践里的6个代表性案例,配以模型、手稿与文献,勾勒出他对建筑师“为”与“无为”的凝练思考。
03
建筑的态度
—
第三个篇章“建筑的态度”以“经典凝看”、“开东合西”、“人与土地”三个板块,呈现台湾三个世代14位建筑师的实践,并串联起台湾现代建筑的发展脉络。
“经典凝看”选取了王大闳、陈其宽、李承宽、王秋华和修泽兰的经典代表作,凸显台湾第一代现代建筑师基于时代背景围绕全新建筑空间的思考与实践。
“开东合西”则精选了李祖原、汉宝德、姚仁喜和吴增荣在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的建筑项目,他们在开东合西间摸索本土的建筑观念与语言。
“人与土地”则关注80年代后期以来,经历经济环境的巨大转变与自然灾害后,在多元价值盛行的文化环境中,台湾的建筑领域对建筑在社会、文化等多层面意义的反思与再讨论。
这一部分以廖伟立、邱文杰、郭旭原+黄惠美、陈宣诚5位建筑师作为代表,展示台湾建筑发展的最新动向。
展览信息
策展人:阮庆岳
展期:2022年7月16日至2022年10月16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二楼
主办机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票价:免费
本文由展览主办方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上一篇:设计酒店87 | 巴塞罗那Nobu Hotel:“金缮” 技艺与高迪
下一篇:38个美洲近期好项目:2022 MCHAP杰出项目奖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