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中国建筑摄影师47 | 陈曦:突破摄影与建筑之间的边界

中国建筑摄影师47 | 陈曦:突破摄影与建筑之间的边界
编辑:李菁琳 | 2023.02.07 11:44

 

陈曦,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职业建筑摄影师,现居杭州。

 

毕业于浙江大学建筑系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摄影系,陈曦专注于中西方空间形式的视觉解读,围绕建筑与摄影两个学科的交叉渗透,试图通过图像来探寻建筑和人居环境中的冲突与平衡。他的作品曾登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和纽约Photoville摄影节,并获得包括2022年全球建筑摄影奖、2022年Architizer One Photo Challenge在内的知名建筑摄影奖项。

 

陈曦认为,建筑摄影虽是个相对小众的摄影门类,但具有很高的延展性;既可以依托建筑学原理诠释形式空间秩序的精妙,也可以感悟于社会人文呈现基于自我的思考。如果说好的摄影作品是运用镜头讲故事,那么好的建筑摄影作品则是在此之上,讲一个关于建筑的故事。

 

 


 

 

行走中的建筑学  从事建筑摄影工作多久了?现在是全职的状态吗?

 

陈曦  我从2019年开始全职从事建筑摄影,目前的工作分为三个方面:一方面与国内外的建筑师合作进行委托项目的拍摄;另一方面进行个人的纯艺术摄影项目创作;同时作为客座讲师在浙大城市学院讲授建筑摄影课程。

 

 

行走中的建筑学  可以分享一下,在从事建筑摄影之前的经历吗?

 

陈曦  之前的经历挺简单、挺“建筑”的:从浙大建筑系本科毕业后开始在浙大设计院做建筑师;考过了一级注册建筑师后,决定换一种人生,于是成立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熟悉这个行业之后,想进一步探寻建筑摄影在商业委托之外的可能性,就去了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读摄影,也以纽约城为蓝本进行了很多个人项目的创作。目前已回到杭州,还是做建筑摄影,有时略偏建筑,有时略偏摄影。

 

“口袋公园”系列作品在纽约Photoville摄影节展出
“里立面”系列作品在丽水美术馆展出

 

行走中的建筑学  最近在拍摄的项目主要是哪些?拍摄过程中有什么特别的故事?

 

陈曦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建筑师孟凡浩受到第17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邀请之后,委托我们去东梓关回迁农居拍摄,以回应“我们如何共同生活?”的展览主题。当时的时间点很特别:疫情伊始,游客的缺席让这座富春江畔的村落暂时褪去了网红的光环,回归到了日常烟火之中。我们在东梓关村住了一周,和村民们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详实记录下了建筑与人的共生关系。

 

“孟凡浩:乡愁与城市梦”,第17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军械库主题展

西湖大学项目规模宏大,接到HENN海茵建筑的委托后,我们了解到其整体规划与单体设计都是摄影表现重点,需要合理地分配有限的拍摄时间。因此在拍摄前,我们和建筑师及校方进行了多轮次的沟通,共同商定了详细的摄影计划,实际拍摄的工作流线也是顺应核心的复合环状流线,自然延伸到校园的各个节点。

 

西湖大学,HENN海茵建筑

“里立面”是我的个人创作项目。离开纽约之前,我希望完成一个综述性的系列,来表达我对于这座城市的综合印象;这个印象既包含宏观尺度的城市风貌,又包含微观尺度的人文生活。最终选定了12栋不同类型的建筑,以建筑师常用“剖透视”为灵感,将其室外和室内融合到同一张图片中,以12张横向全景的方式来呈现。

 

“里立面”系列之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
“里立面”系列之大都会博物馆
“里立面”系列之宾州车站

行走中的建筑学  平时拍照的工作习惯是怎样的?

 

陈曦  我很享受在拍摄之前通过建筑师的讲述或者文本去逐步了解项目的过程,从设计中的亮点到设计中的妥协,前者需要着力描绘,而后者则需要微妙化解。我希望能不仅仅是作为观察者,而是以项目参与者的心态去理解和融入项目。建筑摄影的最终成果如同一份仅由组照来完整展示项目的设计文本,所以摄影师对设计意图的领会与对设计要点的把握非常重要。

 

初到现场时,我习惯于先把已有的预设都放下,追随灵感去把握第一印象,捕捉现场最打动人的角度和场景。随着拍摄的进行,镜头也会逐步由灵感回归计划——对标志性重要角度的雕琢打磨,对计划内必要角度的查漏补缺,从总图到细部,最终完成这份没有文字的设计文本。我觉得摄影跟设计在这点上是相似的,都需要在感性和理性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

 

拍摄过程
拍摄成果:广州铁路运营管理中心,Nieto Sobejano Arquitectos

行走中的建筑学  平时常用的器材有哪些?

 

陈曦  器材取决于摄影师的工作流。我希望保持一定的便携性,以应对抓拍人物场景以及一些特殊角度,因此对于绝大多数委托项目和个人项目会使用全画幅系统;对于一些需要大幅面打印的个人项目,会使用中画幅系统或者大画幅系统。

 

大幅面作品的打印输出

行走中的建筑学 认为自己擅长拍摄哪一类作品?

 

陈曦  我希望把这个问题的回答交给观众与市场。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建筑,对我来说重要的是与其建立联系,联系带来拍摄热情,热情触发创作灵感。这种联系可能来自于建筑师的叙述,也可能来自现场的氛围,最终都通过镜头语言去传达。

 

 

行走中的建筑学  如何处理画面里建筑与人的关系?

 

陈曦  人是建筑设计的源头与目的,也是建筑摄影中最重要的配景。从视觉传达的角度来说,人的存在,对于观看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强烈的注视焦点。因此其角色需要恰到好处地嵌入场景,既不过于抢眼,又不过于消隐。建筑摄影中常以人物虚影的手法来表达尺度及流线,但这种手法用得过多,可能会显得匠气。所以在此之上我希望画面中的人物能与建筑空间产生“强联系”,与空间功能及场所氛围产生互动,恰如其分地烘托出作为表达主体的建筑。

 

《镜像纬度》,2022世界建筑节全球建筑摄影奖“使用中的建筑”组别冠军
丁栅水乡SOHO智慧粮仓,line+建筑事务所

行走中的建筑学  如何处理气象和建筑的关系?

 

陈曦  建筑摄影是基于自然光的创作。选择天气,本质是在选择自然光环境。晴天可带来从暖调柔光到冷调硬光之间丰富的光环境变化,并且易于营造出建筑新落成、欢迎人前往探索的氛围,所以适合于更多的项目。

 

而特殊的天气如雨、雾、雪等,则能带来独特的整体质感,增强场景与人物的互动,提高画面的表现力。因此,摄影师和建筑师需要在拍摄前对于组照整体的愿景达成良好的共识,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基地的环境而选择合适的天气。

 

细雨中的渔乡茶舍,gad,line+
朝阳下的钱塘江博物馆,line+,gad

行走中的建筑学  如何看待客观表达建筑师的作品与摄影师的再创作?

 

陈曦  建筑的存在具有其客观性,但摄影从按下快门的瞬间起就无可避免地带有创作者的主观想法,关键还是在于这种想法的来源和取向。

 

商业委托拍摄的发起者是建筑师,自然以表达建筑师的思想及设计本身为核心,是一个与建筑师协作的创作过程。这样的建筑摄影是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一个末端环节,其视角取向也更多地偏向纪实性。

 

而个人艺术项目拍摄的发起者则是摄影师,旨在表达摄影师自身对于建筑的理解与思考,相对来说不再聚焦于设计本身,此类建筑摄影是建筑设计过程完成后的新思考与再创作。

 

“迷雾森林”系列其一、其二

行走中的建筑学  你认为好的建筑摄影作品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质?

 

陈曦  如果说好的摄影作品是运用镜头讲故事,那么好的建筑摄影作品则是在此之上讲一个关于建筑的故事。

 

“这张照片将高耸入云的摩天楼群,以及悠然自得的中央公园这两张纽约的名片框为一体,描绘出人们在这座城市中,上至云端、下至森林的生活状态。而另一个层面上,紧邻中央公园南部的亿万富翁街与深受当地各阶层的人喜爱的中央公园形成了垂直而强烈的对比,揭示出城市风光之下暗藏的阶层矛盾。”

——《垂直生活》,2022 Architizer One Photo Challenge冠军

 

 

“雪后初晴,范斯沃斯住宅完全融入了周围的白雪之中。这是开放季的最后一天。这位慈祥的向导结束了她的最后一场导游讲解,细心地整理好桌椅,拉上了所有窗帘,用挂在脖子上的钥匙锁好了大门。她拄着拐杖,缓步踏着雪,离开了建筑。老妇人和这栋名作都将进行休憩,以在之后的春天迎接新的朝拜者。”

——《雪白》,2022 Architizer One Photo Challenge决选入围

 

 

“从街道拐角处进入耶鲁大学英国艺术中心,需要先穿过一个黑暗和压抑的灰空间;之后,一个比例优美的中庭跃然入目。光线如洪流般从天窗涌下,钢材、橡木和混凝土,优雅地嵌合在一起。康的美术馆之中,空间本身变成了画作,引得参观者驻足赏析。”

——《光瀑》,2022 Architizer One Photo Challenge决选入围

 

 

行走中的建筑学  聊聊你最喜欢的建筑摄影师吧,你从他(她)的作品中学到了什么?

 

陈曦  在创作“里立面”系列的过程中,我和Marc Yankus当面交流了多次,相互都很欣赏对方的作品。Marc是纽约土生土长的艺术家,而我是来自中国的建筑师,完全不同的背景让我们对同一栋建筑的诠释也大相径庭。同样是以一点透视为主要构图手法,他的纯艺术建筑摄影作品不拘泥于视角的高低,饱含大量的古典建筑细节。而人物和配景则融合于街道静谧的氛围,配合画面的整体色调,营造出一种清雅的渲染感。

 

建筑摄影是个相对小众的摄影门类,但我相信其具有很高的延展性;既可以依托建筑学原理诠释形式空间秩序的精妙,也可以感悟于社会人文呈现基于自我的思考,两者都拥有很高的艺术潜力。

 

©Mark Yankus, The Empire, 2016
©Mark Yankus, Nineteenth Street, 2016

摄影师官网:

chenxistudio.com

“中国建筑摄影师”系列专访接受自荐,自荐请将作品集请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由摄影师提供,版权归摄影师或来源机构所有。

关键词:
中国建筑摄影师
陈曦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