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 旭可建筑
作品地点 南京市建邺区金鹰世界52F
建成时间 2020年9月
工程规模 12000平方米
金鹰美术馆坐落于南京市新主城区建邺区标志性大厦金鹰世界内。其位于大厦52层,建筑主体包括三栋塔楼和空中连廊。金鹰美术馆是由金鹰国际集团创立的专业艺术机构,是一座空中的全艺术平台,涵盖了与艺术相关的全球顶级艺术展览、艺术专题讲座和表演、艺术教育与工作坊、艺术创作空间以及丰富的跨界文创体验空间等综合艺术形态。
“人工”“自然”“全景”是金鹰美术馆的设计理念。理念的产生与其特殊的选址息息相关。金鹰美术馆离地200米,因而其与城市和自然的关系不同于大多数美术馆。为揭示与利用场地的特性,我们尽可能仔细分析场地现状,谋求在采取措施之前发现它所蕴含的潜力。在提供新的可能性前,我们要强化场所与生俱来的“天赋”。我们通过“人工”“自然”和“全景”构成的一组概念打造“城市-艺术空间”。因此,金鹰美术馆不只是一个室内空间,还是建筑空间、城市空间乃至环境。
美术馆由相互联系和贯通的空间群组成,有或大或小的白盒子、黑盒子,还有“as found”空间。这是一个开放、透明,却非一目了然的世界。即将发生的事情比眼前看到的更为重要。城市、艺术品、艺术家和他人,必然和偶然地“遇”“见”——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我们控制空间要素的方式基于人群对一些特定场所的记忆与体验,从而使这些抽象图像能激发观众的某些情绪。美术馆的地面既区别于城市街道的深色,也不是纯粹的白色,而是采用灰白混凝土地坪使之呈现出坚实却不确定的状态。被漆成黑色的原始结构在不同区域加强了空间特征:开放展厅外侧“顶天立地”的柱强调了空间的垂直性;这一垂直空间通过压低的、类似门廊的空间与广场相接,而广场中呈阵列状的柱强调了场地的水平感,配合实体与“空”对它们的隐匿与呈现,使空间获得深度。此外,我们尽量减少模数化的拼贴,运用混凝土等均质材料,从而使空间在具有不同“内”“外”层次的同时,创造出浑然一体的内部空间。
白盒子、黑盒子被不同尺度的“空”组织起来,实现了对城市空间中公共与私密空间的语义转化。漫步于美术馆中,观众会发现“广场”“街角”“台阶”等似曾相识的空间。
基于四周向城市开放的场地特征,我们和美术馆团队在全景的概念上不谋而合。但不同于众多超高层建筑的观景层,把城市简单地作为外部风光来观赏,在金鹰美术馆中,“庐山真面目”和“身在此山中”呈现出丰富的辩证关系。开放空间的玻璃幕墙向观众展示全景,内向“白盒子”中落地窗的尺度则吸引着身体的靠近;它们使观众通过不同方式体察城市和自我,并“刷新”观众的眼睛,作为对紧凑艺术体验的调节与放松。充分的公共性以及更长的开放时间,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美术馆应该是城市中动态的、有活力的有机体。
金鹰世界这座90万平方米的单体建筑,已经远远超越了“当地”的概念。美术馆要匹配这样的尺度和气度。我们关注的既非风格、也非手法,而是“当代性”。业主和建筑师在设计前期就达成共识:将俯瞰南京中心城区的巨大空间作为对公众开放的公共大厅,并且在美术馆中全方位体现对城市的关注。这片离地200多米的场地因此获得了城市性的意义——超脱其上、根植其中。
如今的美术馆还是个剧场空间,是“公共空间”的当代形象,人们在此为彼此表演,互为观众,并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因此也是社交空间。在这个竞速时代,“网红打卡”促进了流量和消费的增长,但有明显的时效性。而场所需要具有“持久”的品质,在长效机制中发挥作用。
完整项目信息
作品名称:金鹰美术馆
项目类型:室内
设计单位:旭可建筑
主创建筑师:张旭、刘可南
设计团队:于天泽、侯瀚斌、孙闻良、李蓝溪
作品地点: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应天大街888号金鹰世界52F
项目功能:美术馆
设计与建造时间:2019年11月-2020年9月
工程规模:12000平方米
业主、建设单位:金鹰集团
室内顾问:上海解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结构顾问: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混凝土技术顾问:北京建工清水砼创新中心
摄影:徐一斐、侯瀚斌、李昂、张旭(除照片底部已有标注之外)
本文由旭可建筑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上一篇:帕拉卡斯博物馆:沙漠中的红“陶”馆 / Barclay & Crousse
下一篇:高度渗透的架构:萨克雷高地学生宿舍及停车场 / BRUTHER + Baukun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