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以柴窑拱券为原型 / 朱锫建筑事务所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以柴窑拱券为原型 / 朱锫建筑事务所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编辑:李敏 | 2020.09.29 10:23
鸟瞰  ©是然建筑摄影

设计单位  朱锫建筑事务所,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成时间 2020年

建筑面积 10370平方米

项目地址  景德镇,江西,中国


 

御窑博物馆位于景德镇历史街区的中心,毗邻明清御窑遗址。从明、清、民国时代的老民居及私家民窑,到49年后建造的厂房,再到90年代末的商品住宅,地段周边环绕着不同年代的建筑。这种丰富、多元的城市肌理,塑造了该项目极其特殊、厚重的地段环境。

 

自御窑遗址观博物馆  ©朱锫建筑事务所

场地

 

御窑博物馆的地域性实践融入了对场地的阅读,这种复杂的分析涉及了城市学、考古学、人类学、气候等相关知识领域。

 

景德镇“因窑而生,因瓷而盛”, 人们远道而来,依山而建、择水而居,终生的劳作就是建窑做瓷。瓷窑、作坊、居住三位一体构成了城市的基本单元,城市的雏形和结构也因此诞生。

 

项目区位&场地肌理

一条条狭窄的里弄连接着众多私家民窑,沿东西向布置、径直走向昌江。几条城市的主街平行于昌江,沿南北布置、将市场连在一起。这样的城市结构不仅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生存方式,更是城市应对湿热气候的智慧反映。

 

项目开工不久,即发现了新的遗址。设计通过对拱体之间结构的调整,将新发现的遗址巧妙地编织到博物馆的内部空间之中。

 

鸟瞰  ©田方方
自御窑遗址观博物馆  ©田方方
明瓷窑遗址  ©是然建筑摄影
自户外剧场观明瓷窑遗址  ©是然建筑摄影

应对复杂、多变、不可预测的历史街区内建造,设计采用化整为零的策略。御窑博物馆由八个大小不一、体量各异的线状砖拱形结构组成,沿南北长向布置。它们若即若离,有实有虚,以谦逊的态度和恰当的尺度植入于复杂的地段之中。

 

一方面,拱形结构的尺度不仅接近于周边的传统柴窑,也在大尺度厂房、住宅楼和传统民居之间做了良好的过渡。另一方面,长短不一、伸缩自由的拱体结构和周边参差不齐的地段边界产生了巧妙、有机的缝合。

 

整体轴测鸟瞰图  ©朱锫建筑事务所

开放的拱券  ©是然建筑摄影

原型

 

御窑博物馆建筑的形式源于当地传统柴窑的启发。与罗马时期的拱券截然不同,柴窑结构形式不是简单的几何形,而是复杂的双曲面,具有强烈的东方拱券特征。它的建造过程不用脚手架,而是利用砖的收缝错位、借助重力完成。

砖窑不仅是景德镇城市的起源,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与交往空间。它“保存着与这座城市的生命不可切割的记忆温度——旧时孩童在冬天上学途中,会从路过的瓷窑上捡一块滚热的压窑砖塞进书包抱在怀中,凭借这块砖带给他的温度,捱过半日寒冬”(引自《会心》,周榕)。冬季,学校也常常会移至温暖的瓷窑旁;夏季、歇窑期间,散发着湿冷空气的砖窑更是孩童玩耍,年轻人交往、老人纳凉的好去处。

 

景德镇徐家窑复建
概念模型  ©朱锫建筑事务所

这些断壁残垣的老窑遗址,以及薪火相传的不灭记忆,是御窑博物馆自然而然的源泉。瓷窑独特的东方拱券原型,窑砖的时间与温度的记忆,塑造出窑、瓷、人的血缘同构关系。

 

“不仅窑炉作为建筑类型融入了城市的历史,修建窑炉的材料‘砖’也是可知可感的。在达到一定生命周期蓄热性能衰减后窑砖被从窑炉上替换下来,又可以成为修建居住建筑的材料。窑炉早已成为景德镇文化记忆和城市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顺理成章成为了御窑博物馆的空间类型。”(引自《物我之境》,李翔宁)

 

开放的拱券之间  ©是然建筑摄影

空间经验

 

博物馆建筑分为地上、地下两层,门厅位于地上层。这样的布置不仅会让人们在走向它时感到它体量的亲和感、尺度和城市中现存建筑保持接近,更重要的是,人们进入它的空间经验,与过去工匠在此劳作烧瓷的经验十分类似。

 

西北视角  ©朱锫建筑事务所
茶&咖啡厅前水景  ©是然建筑摄影
报告厅与下沉庭院  ©朱锫建筑事务所

当人们漫步御窑遗址公园,将穿越在绿荫下,行走在沙沙作响的碎石地面上,跨越平静的水面之上、缓步进入门厅。向左行,人们将穿越一系列尺度大小略有变化、时而室内时而室外的拱体结构空间,穿越明代遗迹和丰富的下沉院落,开启窑、瓷、人同源的博物馆经验之旅。

 

序厅  ©是然建筑摄影
自半户外的茶&咖啡厅观博物馆主入口  ©朱锫建筑事务所
拱、窑砖、光线  ©是然建筑摄影

从门厅向右,人们依次经过书店、咖啡、茶室,最终来到半户外的拱体下。阳光下水体的波纹映射在粗燥的窑拱表面,低矮、水平的横缝引导人们席地而坐,御窑遗址长长的水平地表扑面而来。这与人们进入门厅之前、走向报告厅空拱时,透过垂直切割竖缝看到御窑遗址中玲珑阁的体验不同,惊喜却又如此相似。

 

自茶&咖啡厅观御窑遗址  ©朱锫建筑事务所
自序厅观茶&咖啡厅  ©是然建筑摄影
自半户外展厅观明瓷窑遗址  ©朱锫建筑事务所

固定展览借助一个密闭的水平上下环路完成;临时展厅可以任意并入环路,融入整体展览。因为临时展厅有独立出入口,故亦可独立存在。博物馆另一个特点是将古瓷修复过程融入展览,作为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公入口位于整体建筑东南侧相对独立的拱北端,安静、隐蔽。货车可以从该拱的南端倒入拱内,封闭、安全地装卸货。

 

博物馆建筑与自然之间形成很多灰空间,它们虚实相涵、内外相生,彼此缠绕,人们行走在博物馆内部的整体空间经验,包含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藏、息、修、游”东方美学特质。

 

报告厅前厅  ©是然建筑摄影
自户外剧场观明瓷窑遗址  ©是然建筑摄影
报告厅  ©是然建筑摄影
楼梯细节  ©是然建筑摄影

结构

 

建筑拱体的结构近似三明治,内外两层是砖,中间为混凝土。混凝土拱为主体结构,以抵御地震时的侧推力,外部采用新老窑砖混合砌筑,映射当地传统建造方式。

 

轴测图:博物馆的拱形空间  ©朱锫建筑事务所
砌筑砖墙与混凝土梁细节  ©朱锫建筑事务所

回收的窑砖  ©朱锫建筑事务所

气候

 

整组建筑拱体沿南北、长向布置,包含很多开放的拱体结构和下沉院落。地面上拱体的灰空间,不仅可以遮阳避雨,更可以捕捉夏季南北的主导风向,让凉风鱼贯而入,自然通风;多个大小不一、下沉的垂直院落,大多都有种竹,为地下空间创造了充满诗意的自然光线环境。就像当地民居中的垂直院落一样,通过烟囱效应,项目实现了良好自然通风。

 

中庭  ©是然建筑摄影
下沉庭院  ©朱锫建筑事务所
下沉庭院  ©是然建筑摄影
西南视角  ©是然建筑摄影

设计图纸 ▽

 

设计草图  ©朱锫
总平面图  ©朱锫建筑事务所
地下层平面图  ©朱锫建筑事务所
地面层平面图  ©朱锫建筑事务所
剖面图  ©朱锫建筑事务所

模型图片  ©朱锫建筑事务所

完整项目信息

设计时间:2016年—2017年

施工时间:2017年—2020年

地点:景德镇,江西,中国

建筑面积:10370平方米

建筑设计:朱锫建筑事务所,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主持建筑师:朱锫

前置批评:周榕

艺术顾问:王明贤,李翔宁

设计团队:由昌臣,韩默,何帆,刘伶,吴志刚,张顺,Shuhei Nakamura,杨圣晨,杜扬,陈奕达,贺成龙,丁新月

结构顾问: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机电顾问: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景观设计:朱锫建筑事务所,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展陈设计:朱锫建筑事务所,北京清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室内设计:朱锫建筑事务所,北京清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幕墙顾问:深圳市大地幕墙科技有限公司

照明顾问:北京宁之境照明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声学顾问:浙江大学建筑技术研究所

业主:景德镇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局,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一局华江建设有限公司

摄影:朱锫建筑事务所,是然建筑摄影,田方方


版权声明:本文由朱锫建筑事务所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朱锫建筑事务所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