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英格斯冰球馆
David S. Ingalls Skating Rink
建筑设计:埃罗·沙里宁
建成时间:1958年
项目地点:纽黑文,康涅狄格州,美国
埃罗·沙里宁(Eero Saarinen)是“二战”后在美国崛起的,一位始终带着先锋精神的建筑师。他出身芬兰的建筑世家,早年曾在巴黎学习雕塑,后毕业于耶鲁大学建筑学系(1934),之后一直帮助他的建筑师父亲埃利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工作,直到1950年开始个人的执业生涯。1958年完成的耶鲁大学大卫·英格斯冰球馆,是美国最具特色的学院冰球馆,也是最能代表小沙里宁对新时代建筑看法的项目之一。
建筑的功能、结构和如何回应所处的时代,是小沙里宁在设计中始终在意的。在这个项目上,他大胆地使用了创新的结构形式,设计出这栋因酷似鲸的形体而被戏称为“耶鲁鲸”(Yale Whale)的冰球馆。
这样看似恣意的结果,其实是绝对理性的产物。小沙里宁的设计充分满足了冰球馆的功能,同时它也包含着建筑师对于这栋建筑的形象及在其中的活动两者之间关系的联想——冰球运动员的速度。
这座平面近乎椭圆形的建筑,有着一个戏剧性的、连绵弯曲最高处达23米高的屋顶,这个屋顶被长度超过90米的钢筋混凝土悬垂拱(catenary arch)所支撑,从拱型大梁和冰球馆两侧的结构墙体之间拉伸出的金属缆索,支撑了整个橡木屋面。这样的处理强化了双曲面屋顶的稳定性。作为大梁的对应,两侧的结构墙体在平面上的轮廓与上方的悬垂拱主结构梁相同,墙体本身也做了向外倾斜的处理,以增加结构完整性。这样的处理同时也强化了悬垂拱梁的视觉表现,使整个冰球馆带着一种古代竞技场的气质。挪威裔结构工程师弗雷德·西弗德(Fred Severud)负责了这个项目的结构设计。
为了增强屋顶凹凸的戏剧性外观效果,在前后两端的入口处,拱形曲线开始向天空延伸,延伸出来的混凝土屋顶搭接在两侧同样延伸出来的侧墙上。未修饰过的混凝土带有与橡木屋面一致的粗糙质感。
整栋建筑的主要开口都使用了木质门窗框,建筑物中大量木材的使用,平衡了庞大体量带来的压迫感。屋顶两端的尽头处装设了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雕塑家奥利弗·安德鲁斯所设计的《龙眼》(Dragon Eye)照明雕塑,为这栋建筑物增添了许多亮点,进一步增强了建筑物外观上“飙升”的视觉效果。
小沙里宁将冰球场地和座位区置于半地下的空间之中,半地下的处理大大减少了冰球馆庞大的建筑体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条状木质的天花给场馆营造出一个温暖而又亲和的氛围,座位区和走廊上方的石膏板天花也随着屋顶的轮廓,在场内形成了两道优雅的曲线。
这栋建筑完工后,一篇发表在《建筑论坛》(Architectural Forum)杂志上的评论称英格斯冰球馆是“世界上最令人惊奇的新建筑之一”,并表示小沙里宁这位现代建筑师“塑造了一个承载着个性的结构”。这样的看法也反映出了,当时经过国际风格洗礼后的美国现代主义建筑师在作品里表现出的内省,就如同美国同时期的建筑师路易斯·康和保罗·鲁道夫的转变一样,他们开始思索现代主义建筑所能表现出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和发展方向。
2009年,普利兹克奖得主、年轻时曾在小沙里宁办公室里工作过的凯文·洛奇及其事务所对耶鲁大学冰球馆进行了翻新改造。改造和急需的翻新在对原始设计干扰最小的情况下完成。不仅满足了当前的规范,并创建了一个约1180平方米的地下扩展空间,以提供新的更衣室、训练区、办公室、休息室和其他设施。扩建部分隐藏在停车场下方,玻璃砖墙和窗户将自然采光带入训练区。一个新的无障碍入口被整合到一个现有的售票亭中,一个新的运动员入口则被小心地融入周围的景观中。
年久失修加之冰场内部气候对一些混凝土造成了损害,工程首先修复了这些混凝土。比赛场地被拆除为裸露的地面,并安装了新的地面制冰和气候控制系统,使溜冰场可以全年使用。
为了容纳各种现代媒体和广播设备,这次翻新还增加了更大的记者包厢。虽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些座位不得不被移除,但同时也增加了角落的座位,以保持馆内3500个座位的容量,并改善观众观看比赛的视线。所有的长凳都被重新装修或更换。
除此之外,还安装了新的隔热屋顶,同时保留了原有的橡木屋顶木材,采用了节能照明,用隔热玻璃代替了平板玻璃,并重新更换了外部木门。
大卫·英格尔斯冰球馆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冰球馆。这是运动员和观众聚在一起分享难忘经历的地方。建筑容纳了比赛,也成为了耶鲁大学景观的一部分。屋顶和墙壁的流动形式饱含着对运动的热情,而整体建筑元素的视觉力量唤起了人们的归属感和参与感,并反映出运动有趣、可玩性的本质。埃罗·沙里宁为耶鲁冰球队设计了一座标志性建筑,这是一座启发体育建筑的典范建筑。
参考资料:
[1]徐千禾,《兼容的现代:芝加哥和美东现代建筑》,2016,有方
[2]www.krjda.com/projects/ingalls-rink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June
3天前
回复
152****4109
3星期前
回复
李菁琳
2星期前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