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都市实践新作:旧港新韵 - 岳阳华菱港旅游码头游客中心

都市实践新作:旧港新韵 - 岳阳华菱港旅游码头游客中心
编辑:宋诗雨 | 审校:宋诗雨 | 2025.10.16 19:44

旧港新韵,古塔同框  摄影:TAL

设计单位  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

项目地点  湖南岳阳

建成时间  2025年

建筑面积  1624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提供。

 

2025年5月在湖南岳阳举办了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这场盛会实现了“办一次会、兴一座城”初心,推动了一批城市更新项目的建设,华菱港旅游码头游客中心便是重点项目之一:它将遗留的两座老码头建筑华丽转型为洞庭湖旅游客船及游艇集散中心,成为岳阳的新地标。

 

施工时的码头游客中心  摄影:肖艳

岳阳市地处长江、洞庭湖及湘资沅澧四水交汇处,因水而兴,自古即为交通枢纽与战略要地。岳阳港作为天然水运枢纽,是城市近代化的起点:

 

1898年成为通商口岸,次年设岳州海关,成为中国内陆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港口工业功能持续增强。1997年,华菱钢铁集团整合成立,在港区建设专用码头与物流基地,“华菱港”成为工业时代的标志。进入21世纪,为响应“长江大保护”战略,岳阳港实现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转型。2017至2018年,老港区关停拆迁后未进行商业开发,而是改建为生态公园。

 

华菱港前后对比  ©URBANUS

这样,在保留下游的城陵矶新港区则继续承担着湖南联通世界的现代航运物流功能之外,处于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的岳阳港上游的老港区华丽转身为城市文化客厅。至此,岳阳港完成从千年古矶、通商口岸、工业枢纽到生态文化高地的演变,实现“生产岸线”向“生活岸线、生态岸线”的回归,同时也为深化城市更新打开了缺口。

 

岳阳港工业遗址公园与岳阳楼景区关系  ©URBANUS

2018年底,岳阳港工业遗址公园正式开放,保留了龙门吊、铁轨、塔吊、仓库架构等工业时代的记忆元素,与历史街区和未来城市共存。生态公园西面洞庭湖,东邻岳阳楼景区、汴河街、洞庭南路风貌区等景点,形成了岳阳历史文化核心区域中最重要的公共空间资源。

 

生态化的岳阳港工业遗址公园 供图:URBANUS

美中不足的是占据黄金岸线的老港区虽然去工业化非常彻底,但不进行商业开发的遗址公园又过分生态,竟然没有邻近水体的服务设施。虽然这种短板被市民诟病,但人为的规划已很难再在这片拆得干干净净的公园里做任何超越红线的建设,而旅发大会则带来了用城市更新的特殊政策对岳阳港工业遗址公园进行再提升的机遇。

 

项目场地和慈氏塔关系  ©URBANUS

01

 

首先破局的是码头又回来了。

 

岳阳楼、洞庭湖、君山岛是构成地方风景的三大要素:楼观湖、湖映楼、湖中有岛,岛点缀湖。“楼—湖—岛”三者所构成的山水画卷,是一个黄金旅游三角。从岳阳楼到君山岛的水上旅程,是从历史文化到自然风光、从静态观赏到动态体验洞庭的最佳方式,而游客码头是将这三者共同打包的必要基础设施。

 

恰巧在公园中部有一个原先的货运码头,可以很容易改造为一个游艇和游客码头,通过浮桥可以安排22个小型游艇泊位与15个中型游艇泊位,即使现在航运没有开启,随水波轻晃“U”形浮桥,也已拉满了人们登船遨游洞庭湖的情绪价值。

 

从码头南岸看项目场地及慈氏塔  供图:URBANUS

码头需要配套用房,当年拆迁中一个小心思又为码头重建留了个伏笔:垂直于湖的两栋平行的办公楼侥幸没有被拆除,为游客中心获得了改造旧建筑的法理正当性。

 

 

02

 

两栋楼的东侧是社会车辆可到达的岳阳南路,形成了大景区水陆交通的闭环。其东北是一片小山丘,矗立着通高39米、八角七级的宋代楼阁式实心砖塔——慈氏塔,它自古就是风高浪急的洞庭湖上航标塔。近期慈氏塔周边通过环境整治,拆除了邻近的民居和围墙,将其与岳阳港工业遗址公园连为一体,重新回到洞庭湖畔。

 

慈氏塔  摄影:肖艳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慈氏塔的建控范围非常大,所幸的是其西南侧建控蓝线落在已有建筑北侧不足10米的位置,使改造这两栋建筑变得可行。冥冥之中,这个在古代引导船只进入洞庭湖、靠近岳阳城的重要导航标志,似乎也应该和新建的游客码头有所关联。

 

△ 码头原二栋废弃小楼与增加架空观景平台前后对比  ©URBANUS

项目构成元素:平台连结二栋小楼,下方形成码头入口空间  ©URBANUS

两栋小楼的首层面积,基本上满足了售票处、等候厅、卫生间等游客中心的功能要求。用一个连接二层和三层的宽台阶将两个建筑连接,既形成了尺度合宜的从马路走向码头的门户,也形成了楼上的配套功能的户外空间,可以坐下来静静观赏洞庭湖的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从洞庭南路看游客中心  摄影:TAL
从洞庭南路进入游客中心  摄影:TAL

03

 

在春夏之交有梅雨、夏季炎热潮湿的岳阳,户外平台的遮蔽设施非常必要;加之从湖面看码头,原来两栋建筑的轮廓线毫无标志性。这样,用象征着风帆的张拉膜做个棚顶自然而然成为一种选择。

 

屋顶平台观洞庭湖落日  摄影:TAL
从两侧灰空间进入屋顶平台  摄影:TAL

棚架的结构选型灵感来源于一个偶然的场地观察。

 

在凹进湖岸的码头南壁,遗址公园有一处观景平台,且特意放了一组艺术装置。从这个点去看两栋保留建筑,如果把北侧的一栋中部破掉一点,正好把慈氏塔环抱在建筑核心。

 

从码头南岸看慈氏塔和两座保留建筑的关系  摄影:TAL

在此基础上,假若再用拱形天棚把慈氏塔框住,则形成了这个宋代灯塔和当下码头之间跨越时空的对话。

 

从码头南岸刚透过天棚,形成看慈氏塔的绝佳站点  ©URBANUS
实施后从建筑内部看塔  摄影:TAL

从环境肌理上看,大片的张拉膜会非常刺眼。参考周边街区既有大仓库、又有小民居,起伏的地势又使它们的屋顶鳞次栉比、无序混搭,棚架一方面被设计成连续筒拱,组合起来更像个聚落;另一方面以慈氏塔为核心用放射线起拱,整体外边界投影又基本上控制在原建筑范围内,从而带来四个立面都有变化的轮廓线。

 

作为小聚落的游客中心和周边街区的肌理关系  摄影:TAL

在此基础上,通过反复推敲与山体、古塔、岸际等固有环境要素的关系,一个对话历史、拥抱未来的洞庭新地标跃然出现在湖面之上。

 

向慈氏塔致敬的天棚也隐喻洞庭湖的船帆  摄影:TAL

04

 

上层丰富和有情调的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大大地改变了候船的模式,使等候变成了享受。如何到达上层空间成为了潜在的设计亮点。

 

通过浪漫化消防楼梯,让它们成为建筑剖面的切割刀,把原建筑二、三层朝湖的空间废墟化为公共厅堂,引景入室,又增加了两个可以举办小尺度活动的灰空间。这些空间为这个不大的聚落带来了层出不穷的惊喜。

 

作为社交平台的南侧临湖灰空间  ©URBANUS
作为小剧场的北侧临湖灰空间  ©URBANUS

北侧由于受文保线的限制,登楼的行进路径藏在建筑内侧,形成一个小的戏剧空间,更加封闭些。

 

兼做消防楼梯的北侧小戏剧空间  摄影:TAL

南侧不受限,可以自由放纵,在建筑之外放飞两条半圆弧楼梯,可以凭栏眺望南侧的遗址公园和湖面。楼梯二、三层间的休息平台是向湖面敞开的社交空间。

 

空旷的公园中作为服务配套的游客中心  摄影:TAL

南侧外挂楼梯激活内外景观,带来欢快的行进  摄影:TAL
亲近古塔  摄影:TAL
兼做消防楼梯间的南侧开放社交空间  摄影:TAL

楼梯和棚架的钢结构,以及加固后的混凝土墙,又带回了所谓的工业风,既有十足的现代感,又和废墟化的老砖墙形成新旧对话,通过新美学带回来了这个片区缺席的工业时代。

 

观景平台连接着二、三层的咖啡和餐饮空间  摄影:TAL

05

 

功能完善的游客中心不仅仅服务于航运,也补齐了在遗址公园缺失的配套功能,同时还带来了展览、展示、活动的可能。它不仅是服务的窗口,本身也是一个旅游景点,循环再利用残留的工业遗产,实现了遗址公园“保留历史、面向未来”的初心,让游客能沉浸式地感受到场地的历史厚重感与时空穿越般的戏剧感。

 

在更高的维度上,这个游客中心也是一个具有强大叙事能力的文化装置,是岳阳城市转型的一个精神象征,一方面提升了市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也让游客看到了一个不仅有历史底蕴、更有现代发展眼光的岳阳。

 

回到工业记忆的工业风  摄影:TAL

更有意义的是,游客中心的设计不仅没有破坏慈氏塔的历史环境,反而通过当下的设计语言,为观赏和理解慈氏塔提供了一个富有深度的视角。它们不再是两个孤立的景点,而是共同构成了一个讲述岳阳湖城一体的空间叙事。同时,这个在地化的关键节点改造,激活了整个片区的活力,并带动了码头遗址公园南部的发展。

 

洞庭湖畔古塔与新码头同框  摄影:TAL

 

 

设计图纸与模型 ▽

 

设计模型  ©URBANUS
一层平面图  ©URBANUS
二层平面图  ©URBANUS
三层平面图  ©URBANUS
立面图  ©URBANUS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岳阳华菱港旅游码头游客中心

项目地点:湖南岳阳

建设单位:岳阳天下洞庭水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2024年

建设时间:2024—2025年

用地面积:2682平方米

建筑面积:1624平方米

建筑、室内、景观设计: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

主持建筑师:王辉

设计团队:郑娜、姚咏梅、孙凡奇、豆勇辉、张富军、李文杰、卢勇、陈宇、赵萍、张书岩

施工图: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结构顾问:北京马斯特结构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湖南省第八工程有限公司

摄影:TAL、肖艳、都市实践

 


 

版权声明:本文由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URBANUS 都市实践
城市更新
改造
湖南岳阳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