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不曾离弃的地域,回看湄南河旅程|东南+有方泰国湄南河流域考察第5日

不曾离弃的地域,回看湄南河旅程|东南+有方泰国湄南河流域考察第5日
梁钰钧 | 2017.07.31 15:30
电影学院合影
Kantana电影和动画学院全体合照

五天时间里走走停停,终于来到了此行的最后一站——泰国的首都曼谷。与此前去过的多处古城不同,有着繁华景象和拥堵的曼谷,浓浓的都市气息扑面而来。继领略过都市森林公园的自然之美和the Commons 商场的开放空间后,在学术领队江泓和沈旸的带领下,继续第五天的曼谷之旅。

 

如果说,上午的金汤普森博物馆到电影与动画学院,是从传统地域建筑到现代地域建筑之间的跨越;那么,下午的佛统塔到安帕瓦水上集市,则是从宗教主义到世俗生活的转换。金汤普森博物馆从气候方面对建筑的地域性做出了回应;电影与动画学院则从材料方面呈现了建筑的地域性特征;佛统塔体现了泰国本土对佛教至高无上的信仰;安帕瓦水上集市则体现了本土生活方式对建筑形式的影响。

 

现今在快速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千城一面现象愈发严重,很多建筑缺乏关注所处地方的文脉、民俗和都市生活现状,因而未能呈现出很好的地域性。如何从场地、气候、自然条件等方面出发,去解读地域要素对建筑的形式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使建筑产生场所感和归属,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的问题。

 

 

营 员 随 想

IMG 1501
第五组成员合照

 

地域要素之水

因水而亡,因水而生

赵欣冉
摄影:赵欣冉

安帕瓦水上集市(Amphawa Floating Market)位于曼谷西南方向的夜功府,是泰国最著名的水上市场之一。河道两岸为水上干栏式建筑,屋顶的出挑形成适宜步行的灰空间,并有跨越河道的水上天桥连接两侧的街道。靠岸停泊的海鲜烧烤船、往来不绝的游船、熙熙攘攘的街道以及沿街密布的特色工艺品店,共同呈现出极具地域特色的生活图景。

 

集分密布的水网形成水运为主的交通方式。水上集市起初为当地居民自发形成的交易场所,交易时间一般是在下午,居民与小型载运商品的船只在此进行交易活动。随着曼谷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水域与之连接密切的安帕瓦水上集市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新业态的引入改变了河岸居民的生活方式,也使得类似安帕瓦这样的水岸地区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

 

安帕瓦是一个缩影,折射出水在城市兴亡中所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

 

张琪岩 01
摄影:张琪岩
钟哲元 01
摄影:钟哲元

作为马来半岛的沿海国度,公元初期的泰国已成为罗马与中国和印度贸易的通道,后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节点,文化借由贸易传播开来。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出于防御,魏功甘古城依河而建,却因选址不当被淹没。几经迁都,新的城市在清迈停下脚步。佛教徒模拟宇宙秩序,用湄南河指代圣海。水被赋予宗教意义。此后,皇宫和寺庙常以水为墙,既作为防御,亦成为神圣和世俗的划分。水孕育了南方相对肥沃的土壤,提供更为发达的交通水系,数百年间,都城不断南迁。

 

此后的大城王朝南迁至三河交汇地带,疏通运河。发达的水系带来贸易的繁荣,商品经济开始起步。几百年后,继续南下,曼谷都城因地制宜,抛弃严整的方形结构,完全依湄南河而建。而泰国成为贸易大国,冲击着农耕文明的统治地位。消费主义主导的社会背景下,泰国的旅游业迎来黄金期,为水上集市的复苏提供契机。

 

刘辛遥 速写 1
速写,刘辛遥

因水而亡,因水而生。跨越地理和时间维度,我们看到水所扮演的宗教,防御,交通等等多重角色,出现在每一次社会变迁中。未来,当水上交通逐渐淡出视线,人与水将会呈现何种关系?物质要素与城市形态将如何互相作用?湄南河作为文明载体的角色又是否会继续?

 

 

地域要素之气候

气候引导下的地域性建筑创作

 

由六栋传统泰式民居拼装组合而成的金·汤普森的故居是典型的杆栏式建筑。为适应湿热多雨的热带季风性气候,泰国传统民居多采用木材建造,属吊脚楼形式,斜墙陡坡,底层架空,具有良好的通风性能。金·汤普森创造性的将六栋民居拼装组合起来,依据西方生活习惯,完成了一列的现代化改造。我们注意到,并置在一起的屋檐下由木条连接,端部伸出落水管,以解决独栋民居连接后的排水问题;按西方生活模式,汤普森先生将泰国人惯用的室外厕所移至室内,置于主客卧室之间;泰国传统的室外落地楼梯同样被移至室内。

 

康佳 02
金·汤普森博物馆,摄影:康佳
张琪岩 02
金·汤普森博物馆,摄影:张琪岩

在现代化生活方式占据主流的今天,基于传统生活环境的传统建筑形式其核心意义所在何处?当要将现代化设施和生活模式融入传统民居建筑时,为维持地域特色适宜采用怎样的设计逻辑和手段?在空调等现代化设施使得人类生活受气候影响愈来愈少的时代,对传统建筑形式的发展和延续又有什么实践性意义?现代建筑应如何在气候条件的引导下塑造舒适的人居环境以及创造新的建筑形式?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气候因素是建筑环境条件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生活模式和建筑模式产生及演变的基本条件之一。建筑适应当地的气候,而形式追随气候,发展出地域性特质。回看历史和建筑的步步演进,立足于当代居民生活和环境条件,在气候要素的引领下探索地域性建筑创作。

 

康佳 3
速写,康佳
张琪岩 2
速写,张琪岩
严婷
速写,严婷

 

地域要素之砖

砖的流变与新生

 

时近中午,我们驱车来到了坎塔纳电影动画学院(Kantana Institute)。橘红色的砖墙在暖色骄阳的炙烤下显得分外晃眼。毫无疑问,这个建筑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上下叠涩的厚重砖块,极具韵律地堆砌成8米的高大墙体,制造出丰富的肌理与阴影。

 

康佳 01
摄影:康佳
刘辛遥 01
摄影:刘辛遥

时间来到了现代。泰国传统的地域性材料——红砖,在坎塔纳电影动画学院里得到了新生。它不再仅仅是一种内部的承重结构,而是成为一种景观元素,一种文化符号,大胆、裸露地呈现在大众面前。正如李兴刚所评价的,“泰国佛塔遗迹的底座装饰剥落后的砖砌胎体,有着令人嘘唏的手工感、时间感、神秘感和朴素力量。”

 

在坎塔纳电影动画学院中,砖的生命力通过两条路径得到了激进的诠释:其一,是主要墙体的断面,凹凸的形状应对了白天与夜晚不同的光线,使得砖墙成为一种面向自然的景观性元素;其二,是砖本身的制作过程,建筑师采用了比普通砖大一倍的手工砖,重新展现了这种拥有700年历史的建筑材料的品质。

 

朱彦波
速写,朱彦波
严婷 2
速写,严婷
钟哲元 ps
速写,钟哲元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邀请了设计这座建筑的汶颂·普雷姆塔达本人。在他介绍方案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到,这座建筑拯救了一家濒临倒闭的手工制砖厂。其使用的60万块烧制砖,创造出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得手工制砖这种古老工艺免于消逝,重新回归社会。看到视频中制砖工人们的笑容,我们发现红砖跳脱出了结构范畴与美学范畴,在社会层面上与人们紧密相连,这种古老的地域性材料实现了真正的新生。

 

从承重结构到装饰元素,从宗教建筑到电影学院,从神权与王权到社会与世俗,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设计如何把传统作为历史的呼应,并在现代化的情况下体现地域的可识别性,运用本土的手法使传统和现代互为补充,是当下面临的挑战。

 

 

地域要素之本土信仰

大小之上,新旧之间

 

带着几日积累下来尚在保鲜期内、对泰国宗教建筑的初步认知,驱车来到佛统府。这次的大佛塔带给我们与之前几处寺庙不太相似的新的体验。

 

陆筱恬 01
摄影:陆筱恬

这座“泰国第一宝塔”的尺度之庞大、气势之宏伟似乎超出了我们几日来形成的“佛塔惯性标准”,给予了我们又一种震撼。此种震撼,大概皆因尺度而来。拾级而上,立于塔前,近130米的高度让人极力抬头仰望,却无时无刻不涌动着一脉想要双手合十、叩首屈膝的冲动。

 

“这些庞然大物以宛若天然生成的体量物质影响人的精神。精神在物质的重量下感到压抑,而压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点。”这种内心深处的触动想必是宗教建筑最需要传递给观者的精神力量。

 

另外,与小尺度的对比也强化了这种夸张尺度观感。大佛塔四周的环绕拱廊,低矮狭长,空间尺度非常亲人。观者在拱廊中游走休憩,再行至廊与大塔之间,自然顿感对比之强烈,从而更觉佛塔之巨大、恢弘。这种凸显尺度的对比关系让我们联想到古埃及的胡夫金字塔,参加纪念仪式的人群同样要经过狭长的通道,通道尽头突然出现的巨大金字塔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能够立即赋予观者精神上的深刻的震撼和触动。

 

同时,时间在大佛塔上的印记也不同于之前看到的寺庙,依照修建顺序,大佛塔下还罩着三座小佛塔,新旧之间不像之前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形态呈现,而是旧者保留原貌,新者在外嵌套,新者新,旧者旧,包含着泰国本土对佛教至高无上的信仰。

 

刘辛遥 速写 3

刘辛遥 速写 2
速写,刘辛遥

时间和空间带给观者的体验乃至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甚为深远,大小之上,新旧之间,包含着泰国本土对信仰的代代传承。回看过去几天不同寺庙的时空转换,信仰传承与文化交融是形态变化的重要原因。

 

 

师 生 问 答

问:如何理解泰国古代遗迹中红砖在过去和当代给人的感受?

 

沈旸:看了那么多遗迹,废墟美给予了我们艺术上的提升。其实原本可能在人们看来是不一样的,比如我们现在在国内看到的古建筑,颜色都很暗、很素,上面都画了彩画;在过去,苏州的彩画颜色原本都很艳丽,而现在有了岁月的痕迹,包括很多宋代的淡绿色、翠绿色、粉红色都有,我们今天在泰国看到的红砖的废墟之美,它是一个砌筑的材料,外面是要包着一层材料,这有一个很有趣的事情。中国古代很早就开始使用砖石材料,明代以后砖开始大量出现,砖变成一种可展示立面的材料出现时,跟它作为砌筑材料是有明显差异的,在古代红砖可能还没有成为一个审美的物件,其在人们心中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

 

肖韵霖 01
摄影:肖韵霖

问:从古代历史城市到安帕瓦水上集市,如何看待城市与水的关系?

 

江泓:在所有的历史城市里,如何处理水的关系,必定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管子云: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从清迈到素可泰,是去治理水,疏导水,并把水作为一种防御职能。而到了沿海区域的大城、曼谷和安帕瓦,水又进一步成为了承载主要的生活与交通职能的载体。特别在安帕瓦,水道因其交通职能,在其两侧产生了商业空间,水上市场分布自由且均匀,根据河道的自身特点形成,满足当地人的生活及使用需求。因此,从一路走来所观察到的种种,更加可以体会水的角色是随着环境地域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的,而水与城镇的历史关联也需要深入地加以审视。

 

 

研 学 营 总 结 分 享

关于思维方式:在专业方面,不少同学表示,此次研学营活动使自己在思维方式上得到了转变与提升,学会从更大尺度对建筑和城市进行思考,不再囿于对细节的追求,而是从更加宏观的地理与城市的尺度思考建筑背后的社会、文化等因素,思考它们是怎样对城市和建筑产生影响的。例如此次来到泰国感知建筑与城市,我们要从湄南河流域开始,从东南亚文明的源头开始,才能更好的了解此处的城市和建筑缘何是这种形式。

 

关于旅行:当我们拿着速写本,在名建古迹前反复描摹时,对于旅行这件事情的意义有了更深的体会。旅行带给人身处实地的联想,通过旅行的方式获得提升,是与平常的学习完全不同的。

 

关于对比思考:这次从北到南的湄南河流域之旅,学会面对一个陌生的命题,能够自己进行一些横向的和纵向的对比分析:在纵向上,把自己置身于整个历史转变当中,以当时人的想法来看待过程中发生的现象,更好的理解这些背后的理由;在横向上,从看到的泰国文化历史现象对建筑与城市的影响,反思我国现代城市中存在的问题,是当下面临的挑战。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有方新媒体中心联系。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东南建筑营
古城
城市游记
建筑游记
旅行
泰国湄南河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