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透明性》释读01 | “透明性”总述

《透明性》释读01 | “透明性”总述
作者:金秋野 | 原文编辑:张靖雯 | 2020.07.22 19:20

 

中文版《透明性》出版于12年前。近日忽有所感,准备以译者的身份谈谈这本书。《透明性》的核心部分成于70年前,作为西方现代建筑理论经典,已被讨论太多。70年后再去谈它,“这样的想法多少有些迂腐”。在题无剩义处作文,其目的有二:一者重新思考概念和它的言外之意,理解思想之难;二者细读文本,于字里行间发微,理解写作之难。《透明性》所应对的知识素材似已归于历史,但创新向前看,经典向后看,读经典可为创新提供参照。本文体裁为“释读”,以段落为单位,逐句细读,阐明段落大意、段落作用和理解要点。将以连载方式,陆续发在公众号“金秋野建筑工作室”的“研究”版块,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还要说明的是,这次释读,也订正了原文的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修改,就是接受王骏阳老师的提议,将上一版本中的literal transparency从“物理透明性”改成“字面的透明性”,而“现象透明性”(phenomenal transparency)保持原译法不变。王老师说:“学术翻译能够直译的就不要意译,因为意译可能导致以偏概全”。“字面的”和“现象的”就是直译。“物质”的对立面是“观念”,“字面”的对立面是“隐喻”,而“现象”的对立面是“数据”。我们的古人说“象滋而有后数”,说明现象与数据之间的关系。我们人能读取的物质世界里的一切,包括表情和语言,都是现象。而数据就是输入电脑的编程语言、字符串,是机器的事。拿“字面”与“现象”组成一对,不是很对位,似乎不如“物质”对“观念”那么整齐。但作者选择这一对概念,是有原因的,文中会有说明。但我依然觉得,作者在处理“字面透明性”的时候,有时候与“物理透明性”发生混淆,或许二者之间的界限本就没那么分明,此一点因在文中牵涉很深,特在此提前指出。

以下为正文:(蓝色字体部分为对原文翻译的订正)

 

(1)“透明性”,“空间—时间”,“共时性”,“互渗”,“交叠”,“矛盾”:这些词汇,还有其他一些类似的词汇,在当代建筑学的文本中通常被视作同义。我们了解它们的用途,但很少有人认真分析其用法。把这些近似的词汇拿来,当作得力的批判工具,这样的想法多少有些迂腐。可是,本文甘愿冒着被认为是迂腐的风险,也要将透明性概念所包含的多层意义揭示给大家。

 

【段落大意:“透明性”及相关概念在当代建筑学文本中频频出现但用法不明,作者尝试揭示其“多层含义”。】

【段落作用:破题,点明研究对象(透明性及相关概念)、研究范畴(建筑学文本)、研究目的(揭示透明性概念的多层意义)。这一段还点出了研究背景(概念的误用和滥用),和研究存在的风险(不能被当时的学界理解)。】

【理解要点:作者开篇列举的一系列词汇,在下文中反复出现,当是其时“建筑学文本”,即理论研究中常见的概念。说“很少有人认真分析其用法”,是认为它们各有不同意思,不是人们盲目以为的“同义”。当作研究对象,拿来做批判性的解读,揭示其“多层含义”(原文是levels of meaning),这是探精求微。世人不解精微,而为精微之事,知其不可而为,是为“迂腐”。】

 

 

(2)根据字典的定义,透明的性质或状态既是一种物质条件——容许光或空气透过,同时也是一种知性本能,它来自于我们先天的需求,希望事情容易被感知、拥有无懈可击的证据,绝不闪烁其辞。这样一来,作为形容词的“透明”(transparent),因其被赋予了纯粹物理学意义、因其可敬的批评功用、及其可说是众口一词的道德寓意,从一开始就充满变数,富含意义,也时常被误解。

 

【段落大意:这一段解析“透明”一词的“字面”含义,指出即使在常识层面,也有“物质”和“观念”两重含义。】

【段落作用:这一段与正文开始之前“透明”一词的字典解释(即字面意思)呼应。从此段开始解题,为第(6)段“立论”做准备。】

【理解要点:“物质条件”是指透明事物容许光或空气透过。这一点中文与英文存在词义差别,中文的“透明”一般不指“空气”的透过。不过这不妨碍后文理解。之后作者开始谈“透明”作为一种知性需求,是人本能的一部分,即其“批评功用”和“道德寓意”的根由。我们经常要求人的行为透明,公司的管理透明,不透明似乎意味着“欺瞒”,即上文所说的“闪烁其词”(dissimulation),这就是所谓的“道德寓意”。这是引申义,非物质属性,但依然是字面意思,约定俗成,大家都明白。作者在段尾以略带嘲讽的语气指出这个词本义多元,不易把握。这一段也解释了笔者本次修订,为何要用“字面的透明性”替代原中文版中“物理透明性”,因为根据原文,“透明性”的字面意思里其实就包含了观念成分。】

 

 

(3)至于更深一层的解释,将透明性视作一种可以从艺术作品中揭示的状态,不妨参看戈尔杰·凯普斯(Gyorgy Kepes)在《视觉语言》(Language of Vision)中进行的阐释:“如果一个人看到两个或更多的图形叠合在一起,每一个图形都试图把公共的部分据为己有,那这个人就遭遇到一种空间维度上的两难。为了解决这种矛盾,他必须假设一种新的视觉性质的存在。这些图形被认为是透明的;也就是说,它们能够互相渗透,同时保证在视觉上不存在彼此破坏的情形。然而,除了视觉特征之外,透明性还暗示着更多的含义,即拓展了的空间秩序。透明性意味着同时对一系列不同的空间位置进行感知。在连续运动中,空间不仅在后退,也在变动。透明的图形的位置是模棱两可的,人们同时看到一组交叠图形中的每一个,对于近处的图形如此,远处的也是如此”。

 

【段落大意:这一段解析“透明性”一词的引申含义,通过引用凯普斯的话,提出“透明性”在视觉特征方面的定义,并再进一步引申为空间秩序。】

【段落作用:这一段指出“现象的透明性”的两重含义的第一重,即视觉和空间方面。】

【理解要点:不妨在纸上画两个圆,中间部分重叠在一起。如果图形是在同一个二维平面上,那么两个圆形就不能同时拥有重叠部分,这时候,必须将二维想象为三维,假设两个圆形分处在不同的空间深度中;又必须假设至少第一个圆形物体是透明的,这样才能让重叠的部分(二维投影图中重叠的部分在三维空间中不重叠)不发生矛盾。但是,当两个圆形物体都是透明的时候,其实我们无法得知哪个离我们更近,因为“人们同时看到一组交叠图形中的每一个”,远近关系错乱了。读者需要明白,这是一种理想情形,现实空间中会有不少辅助判断的条件;而且,从文意判断,作者是在谈“从二维想象三维”这件事,特别是正投影图中体现的维度矛盾。这种矛盾,作者将在后文中用来分析莱热的画作。这篇文章,作者一直是在以“正面性”(即正投影图)的视角来解读绘画和建筑,受过制图训练的人相对容易理解。此段借凯普斯之口对“透明性”进行的定义,也是全文最核心的一个定义。】

 

此图片为译者添加

标题图绘制:张靖雯

 


版权声明:本文由译者金秋野授权发布,文图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电话:0755-86148369;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深度
金秋野专栏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