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海南生态智慧新城数字市政厅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素朴建筑工作室

海南生态智慧新城数字市政厅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素朴建筑工作室
编辑:原源 | 2020.11.09 17:54
东侧生态景观及入口  摄影:褚英男

设计单位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素朴建筑工作室、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  海南省澄迈县

建设时间  2018.7至今

建筑面积  11198平方米


 

园·院——海南生态智慧新城数字市政厅项目,基于展览和文创办公的综合开放性功能,从亚热带地区气候策略出发,引入自然景观台地,以及一系列高低贯通的院落、室外中庭和冷巷体系,与不同建筑功能空间体块相互嵌合设计,借鉴东方园林庭院系统的抽象原形,塑造步移景异、曲径通幽的立体园林院落式公共共享空间。

 

项目设计思路主要有三点:第一深受当地元素的启发,第二是持续一贯的可持续设计思想的海南本地体现,第三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工具对可持续设计策略进行预决策辅助。

 

项目主体目前已经竣工,主要空间已较成形;局部庭院铺地、幕墙界面等需待使用方确定后再继续按照原方案施工,因疫情影响,暂未能按照计划如期推进。

 

鸟瞰  摄影:褚英男

 

一、当地元素的启发

印象最强烈的是当地土壤的红色。第一次现场踏勘的时候,工地上裸露的红土地是久远的记忆里似不曾有的强烈视觉冲击。这使得我们决定做一个红土颜色的建筑,正是这样的红土,承载了海南勃发的自然植被,也许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红土色建筑来对本来看不到的,被绿色覆盖的大地母亲致以微薄的敬意。

 

火山岩砌筑的海南当地传统民居,工艺粗豪,透风撒气但是又恰到好处,毕竟热防护和北方寒冷地区的要求完全不同。但是石块叠砌的肌理,与大地景观融为一体,自然的物质的力量就是这样的,石块之间透光的缝隙,石块自身的孔洞和石块的颜色,实际上和红土、植被没有区别,唯一的区别是被适度地人工切削、垒砌,而就是这不依赖高科技的传统的做法,为自然的大地增添了一抹和而不同的人工景观。

 

立面局部  摄影:褚英男
东立面局部  摄影:褚英男

丰饶的植被生长条件。海南植被生长条件之得天独厚,是工作室此前所有项目都从来没有机会体验的。既然有这种条件,一定要充分利用好。

 

源自梯田的人工与自然交织的景观启发。项目前期交流过程中,五指山牙胡梯田的人工自然景致给了我们很多触动。项目地处园区入口,直接面向新城主要城市十字路口,使我们有机会尝试引入梯田状的生态自然景观,向城市开放,朝向园区内侧的建筑和院落则层层叠退,嵌合于梯田中。

 

梯田景观中的建筑  摄影:褚英男

这些当地元素的启发,直接决定了建筑与景观一体化设计的构想,也决定了很多要素:

1. 建筑主体色彩——红土的红色;

2. 景观意象——梯田样的自由的大地景观,覆盖首层的部分展览交流空间,有利于植物生长,塑造了面向城市外部的公共休闲公园;

3. 材料选择——传统工法垒砌的本地岩石。实际上,本地火山岩砌筑房屋上的光的缝隙,也启发了我们对于立面遮阳的思考。

 

南立面局部  摄影:褚英男
立面局部  摄影:褚英男

 

二、持续一贯的可持续设计思想的海南本地体现

这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建筑景观一体化的服务社会属性的提升及其开放性的强调。第二,整体能源策略的思考,其中非空调区域(半室外开放区域)与空调区域(室内功能区域)采用不同能源策略。第三,传统夏热冬暖地区冷巷、庭院和遮阳、通风等设计策略的提升。第四,空调区域的能源节约的设计对策。

 

首先,结合建筑景观一体的设计思路,将景观体系布置成完全对公众开放的公园式景观体系,具备中国传统园林的可游、可憩、可观、可玩的特点,甚至为市民们布置了可食植物甬道,以及结合景观种植了水稻等农作物,拓展了公园式景观的内涵。层层叠退的梯田景观和建筑不同标高的平台、庭院相接,可以方便地使建筑的内部设施,服务于社会大众。

 

自然景观融合人工步道  摄影:褚英男
景观楼梯  摄影:褚英男
观景栈桥  摄影:褚英男
景观种植的稻谷收割  摄影:褚英男

建筑的主要功能空间分为首层的展览、休闲公共服务区,以及二层以上的文创办公区。基于这种功能分区,分别在北侧和东侧设置了两个主入口。朝北的主入口庭院导向半嵌入梯田下方的首层公共服务区以及一系列室外庭院、巷道,与梯田景观连通。东侧面向园区内部的主入口则通过公共台阶开放,公众可以拾级而上,沿着垂直绿化庭院,到达位于二层的建筑核心——半室外通高中庭。半室外中厅顶部设有天光和风扇系统,侧面则完全对自然、公众及周边企业开放,供休憩游玩和灵活举办各种活动。半室外通高中庭、平台、庭院和巷道,与层层梯田结合,从首层到顶层,成为完整贯通的室外公园式景观体系,与室内建筑功能区域既处处连接,又相互独立,形成了一座承载现代功能的立体游园。

 

雨水花园通往北入口  摄影:褚英男
入口台阶(完成效果)
入口台阶(施工中)  摄影:褚英男
东侧入口通往半室外中庭(台阶完成效果)
东侧入口通往半室外中庭(施工中)  摄影:褚英男
半室外通高中庭(效果图)
半室外通高中庭(施工中)  摄影:褚英男
生态景观步道  摄影:褚英男

其次,结合能源策略的调整,即局部开放的室外、半室外区域没有人工空调系统介入,局部封闭的室内区域采用了空调系统。这极大地消减了空调使用总量,同时也提供了自然开放的区域,既服务了市民、又保障了办公等功能的相对私密,还利用了自然资源,减少了人工能源的耗费。具体可分两种:

 

一种是充分挖掘夏热冬暖传统建筑的特点,利用遮阳、通风等自然手段,利用自然能源,努力调节气候。例如,所有开放区域,核心的半室外通高中庭、平台等都利用建筑自遮阳、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作为气候调节的手段,没有采用人工空调系统干预。

 

另一种策略则是在空调区域内,利用精心设计的遮阳系统和巷道-庭院系统,改善自然采光和通风,同时利用覆土等重型防护措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能耗。例如办公等功能区域出于对保证工作效率等要求的考虑,采用了人工空调系统调节气候;即便如此,也精心进行了遮阳和自然通风的考量,很多区域采用覆土措施,充分利用海南植被生长快且好的有利条件并降低了能耗。另一个体现工作室一贯可持续设计思想的,是天然光的充分利用和自然通风以及遮阳的创造性利用。建筑核心区和各个覆土区域均有天光系统,保证充足的天然采光;同时各个庭院均是自然通风的路径,在过渡季结合遮阳系统,减少空调系统的应用。

 

景观台地上的办公区  摄影:褚英男
半室外通高中庭顶部的天窗和风扇(施工中)  摄影:褚英男

第三,利用陶板本身构造工法特点,学习海南传统民居火山岩砌筑的方法,构造了独特的遮阳体系。同时在深入挖掘夏热冬暖气候区传统民居建筑的气候适应性基础上,在建筑的不同功能区内,设计立体的“巷道-庭院”复合系统,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在遮阳配合下实现适度气候调节。其中“巷道”包括多功能厅外狭长的冷巷以及各层办公区的屋顶庭院和遮阳系统构成的窄巷,“庭院”则包括北入口绿墙庭院、圆形中心庭院、狭长的水庭院和斜坡绿植庭院。

 

办公区的窄巷(效果图)
冷巷  摄影:褚英男
咖啡厅外的窄巷(效果图)
咖啡厅外的窄巷(施工中)  摄影:褚英男
展厅中央的圆形室外庭院(效果图)
展厅中央的圆形室外庭院(施工中)  摄影:褚英男
展厅中央的圆形室外庭院(施工中)  摄影:褚英男
展厅围绕的水院(效果图)

展厅围绕的水院(施工中)  摄影:褚英男

第四,空调区域能源节约的对策是充分利用自然可再生能源,结合遮阳系统、巷道-庭院系统、天光系统,最大限度地将自然光和通风引入建筑,延长过渡季不使用空调的时间。同时结合覆土等重防护措施,保证有空调区域周边热环境稳定性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剖面图
西侧景观台地上的办公  摄影:褚英男

 

三、利用先进软件工具,对建筑各个可持续设计策略进行预决策辅助

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可持续设计预决策,是工作室坚持的工作方法。先进软件工具对遮阳系统、半室外通高中庭和巷道-庭院系统的设计决策的帮助,居功阙伟。

 

我们尝试结合ENVI-met软件,建立适用于建筑设计阶段的界面空间气候缓冲效果预评价的方法,以庭院界面空间为例,讨论其形态、位置,以及由空间形式所引起的遮阳、通风等因素对于其气候缓冲层作用以及自身热舒适性的影响。总结夏热冬暖地区庭院界面空间的设计策略,为建筑实践提供指导与借鉴。

 

此外,以被动式策略下的过渡空间(半室外通高中庭和巷道-庭院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借助Grasshopper 插件Butterfly等软件,对建筑整体的能耗水平和天然采光效果进行了全面的模拟和评价,得出过渡空间对室内空间的影响,以及现有项目中过渡空间设计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项目中的过渡空间设计进行参数化优化实验,得出相关的深化设计结果。

 

温度与风能模拟

 

设计图纸 ▽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立面图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海南生态智慧新城数字市政厅

项目类型:建筑/景观

项目地点:海南省澄迈县

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素朴建筑工作室、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创建筑师:宋晔皓、陈晓娟

设计团队完整名单:解丹、褚英男、孙菁芬、于昊惟、夏雨妍、黄致昊、刘梦嘉

业主:海南生态软件园

建成状态:建设中     

设计时间:2017.10-2018年6月

建设时间:2018.7至今

用地面积:18140平方米

建筑面积:11198平方米

其他参与者,包括但不限于:

建筑:温雅宸、王林健

结构:龚政、孙晓彦

电气:杨莉、王鹏、李高楼、尹大鹏

给排水:林玉权、田英、解英

暖通:张玥、孙玉武、王司空

景观: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张昕工作室

摄影师:褚英男

 


 

本文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素朴建筑工作室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关键词:
2018
新作
海南省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